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观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观可谓包罗万象,如时空观、守恒观、学习观、生活观、实验观和自然观等,而正确的物理学习观是物理观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重点论述如何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促其会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使物理学习不再难。
  1 正确的学习态度——物理学习观的前提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物理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多数高中学生对物理教师有依赖心理,表现为学习不主动,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前等老师来、课堂上等老师讲、下课等老师布置作业等等,这种学习态度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新课改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中生应该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头脑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也给我们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必要性。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老师的引领下看书学习和听老师讲,学生学会的知识只是所占所学知识的最多是15%,而自己主动探讨、亲身经历的内容则可以达到80%以上。从这一理论来说,老师在多个层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让他们以积极地心态学习高中物理,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改变被动的方式,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为高中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迈开坚实的一步。
  2 找到学习支点——物理学习观的基础
  如果将物理学习比作高楼大厦的建筑,支点也就是建筑高楼的脚手架,那么,脚手架搭在哪儿最合适,无疑是关键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来说,支点问题就是物理的知识点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掌握。
  物理学科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都有“物”的基础,应重视其得出的全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会追根朔源,否则,忽略了物理的“理”,想学好物理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记忆概念、背诵规律、题海战术中走出来,否则,做一道题记住一道题的解法,没做过的见到就束手无策,使知识和应用支离破碎。如果每一道习题都能认真分析,明确求解过程的依据,清楚物理的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碰到“生题”时,能快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生题”也就不“生”了。比如在力学问题中,滑动摩擦力是重点,它与两个相接触的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垂直大小成正比。而弹力是被动力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其它受力情况有关,通常由此方向的运动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出。如果运动情况或者其它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弹力的大小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方向都会变为反向。由于弹力的变化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改变了平行于接触面的运动情况。在这些概念规律和方法掌握后此类问题基本能够迎刃而解。
  3 构建知识体系——物理学习观的核心
  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物理方法,老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可以采用以线串点的思路。高中物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其中一条主线,主线上有三条支线,分别是力、运动和反应两者之间关系的规律。第一条支线线上有五种性质力,分别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和磁场力,主要各自产生机理、大小和方向、相互关系和特点。第二条支线主要有三个描述参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几个典型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类)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弄清各自运动参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第三条支线有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守恒定律等。几条主线再构建成网络,这样物理知识体系就初步建立。当然完整的体系建立还需做大量的其它工作,但学生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并开始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一定乐于这项工作,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更需要这个过程。布鲁纳就把结构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他强调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的这一思想道出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4 明确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习观的关键
  笛卡儿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说出了方法和思路的重要性。物理学板块不是很多,每一个版块思路和方法都不同,比如在力学和电磁学中主体内容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有两种观点:一是力和运动的观点,在直线运动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在曲线运动中,抛体运动和类抛体运动运用分解的方法转化为直线运动处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公式主要是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二是功和能的观念。主要涉及两种能量:动能和势能。两个功能关系:一是重力、弹力和电场力等保守力做功等于对应的势能的减少量,二是外力的总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加。这两种思路相辅相成,在中学阶段,有些问题由两种思路都能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就有方法优劣的甄别的问题。有些只能由一个观点出发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在解决力和运动的问题时,没有这些方法作指导,做题时务必出现思路枯竭,对题束手无策,望洋生叹之感便会油然而生。相反,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将这些方法和思路纳入一定的轨道,便可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问题技能进一步提高。
  养成良好的阅读分析问题的习惯对物理学习更有促进作用。就以解题为例,首先通过读题应建立清晰的物理情境,其次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包括运动过程、受力过程、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和能量的转化情况。做好这些还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素养,画简明扼要的装置图、运动示意图和受力分析图等等。做练习只是学习物理的一部分,在阅读分析教材、学习单和科普读物等相关书籍时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显得更重要。
  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物理等,使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明智之举。
其他文献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手段,对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知、思维激活、知识形成和记忆强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少的问题.例如:演示实验器材不足,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度小;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和实验时间有限,学生实验的组织难度较大,初中生难以在实验室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相互之间不会协作配合,更没有科学探究的意识.另外,由于实验教学中缺少明确的实验评价标准和合理有效的评价手段,
高中阶段学生压力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在教师的压力下将知识机械的背诵。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而是需要通过实验以及现象的观察去了解每个物理原理,将原理全面掌握并综合运用的一门学科。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研究了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中提升学习兴趣的方式展开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有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新时代里,我国教育部门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也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融入生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促进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  1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现象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将
探究实验一:热现象——物体的热胀冷缩  在学习温度计时,需要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即有关热胀冷缩的知识,利用乒乓球能很好的验证,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  探究目的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究实验二:长度的测量——球体直径的测量  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利用乒乓球、刻度尺、
笔者任教高中物理多年,一直倾心把这项工作做好。开始几年,精力集中在研究如何“教”上,跟同行们学,跟刊物上学,使自己“教”的水平确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回首审视一下几轮教学的历程,发现出一种现象: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总易产生认识误区。尽管每次教到此处都十分谨慎,仍要花很大气力纠偏纠错,才能把学生从误区中“解救”出来。一次次重现,一次次纠结,一次次鞭策,迫使自己不得不从学生“学”的层面,去了解、分析和研究形成
虽然教材上明确说定滑轮不能省力,网上人们从一些特殊例子出发,分析出定滑轮能省力.1认定定滑轮是否省力的正反方观点认为定滑轮能省力的称为A方,也有少数反对他们,称为B方.
高职生源绝大部分是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及高考分数段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较差,其中有些学生面对高数学习,困难很大。经认真研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基本运
近几年,我们高举着新课标的伟大旗帜,努力践行着“高效语用”课堂的同时,似乎很少去关注语用究竟应该在何种文本的何处落脚.课堂语用“离文本渐行渐远”的现象比较普遍,更多
本文对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卷中的一道实验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与常规题目的两处不同,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方面的拓展,最后提出了高考实验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每节课都从实验开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做好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实验仪器简单、实验可见度高、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实验时间短、实验具有连续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课本上两个小实验作如下改进,效果很好.  1 体验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课本(苏科版)如图1实验,当易拉罐口出现白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