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青岛12月11日电 圆满完成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12月11日返回青岛的“大洋一号”在此次科考中实现了十大突破。
第22航次大洋科考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科学考察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南大西洋5个,东太平洋11个;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世界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并首次在南大西洋捕获了疑似新物种深海鱼和大量盲虾等热液生物,对热液区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
此外,科考人员首次获得不同深度水体中的微生物滤膜样品和大空间尺度不同环境的基因资源样品,为深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资源获取提供了珍贵样品;首次获取了多金属结核环境特别受关注区内大范围、多站位、全深度的环境数据及生物和微生物样品。
同时,科学家首次在中印度洋获取了密集的环境参数,为印尼贯穿流对印度洋环流及气候影响研究提供了关键实测资料;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布放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连续采集的气象要素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在东太平洋海隆布放并成功回收了深海锚系,获得了热液区长达111天的资料。
据了解,科考人员还首次使用无人缆控潜水器完成南大西洋非活动硫化物新区探测并取样,标志我国大洋科考机器人实用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次开展中深钻硫化物区试用并取得样品,为硫化物矿区评价开展了技术储备。
此次科考中,自主研发的声学深拖系统首次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热液区获得了高精度数据,为硫化物资源评价提供了新手段;我国首次在菲律宾相关区域开展了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洋环境调查,测量面积达3 726平方公里。
“大洋一号”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去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历时369天,经历9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是我国大洋科考史上时间最长、里程最长和科学考察范围最广的大洋科考航次。
(来源:新华网)
第22航次大洋科考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科学考察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南大西洋5个,东太平洋11个;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世界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并首次在南大西洋捕获了疑似新物种深海鱼和大量盲虾等热液生物,对热液区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
此外,科考人员首次获得不同深度水体中的微生物滤膜样品和大空间尺度不同环境的基因资源样品,为深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资源获取提供了珍贵样品;首次获取了多金属结核环境特别受关注区内大范围、多站位、全深度的环境数据及生物和微生物样品。
同时,科学家首次在中印度洋获取了密集的环境参数,为印尼贯穿流对印度洋环流及气候影响研究提供了关键实测资料;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布放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连续采集的气象要素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在东太平洋海隆布放并成功回收了深海锚系,获得了热液区长达111天的资料。
据了解,科考人员还首次使用无人缆控潜水器完成南大西洋非活动硫化物新区探测并取样,标志我国大洋科考机器人实用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次开展中深钻硫化物区试用并取得样品,为硫化物矿区评价开展了技术储备。
此次科考中,自主研发的声学深拖系统首次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热液区获得了高精度数据,为硫化物资源评价提供了新手段;我国首次在菲律宾相关区域开展了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洋环境调查,测量面积达3 726平方公里。
“大洋一号”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去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历时369天,经历9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是我国大洋科考史上时间最长、里程最长和科学考察范围最广的大洋科考航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