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和分析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本文拟就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方面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简单讲就是促进学生的“四统一”,即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过程与方法的协调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可以说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要求、评价、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一核心理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变革和重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国内外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研究概述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班内分组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班内个别教学)三种主要形态。另外,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外上课和现场教学,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复式教学和全纳教学。近年来,还出现了小班教学和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新要求。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和教师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班级集体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尽管班级集体授课制仍然是目前世界各国传统的、占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催生了西方教育家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世界各国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越来越多样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影响较大的教学改革实验中,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苏东庐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等学校在坚持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同时,在以小组合作学习形态为主要特点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对传统的以行政小组代替学习小组或者由各学科教师围绕本学科组建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大胆变革、突破和重组;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也对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对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也进行了变革,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形,如纵列对坐式、餐桌式、马蹄型、圆桌会议式等等。
  二、“335”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探索
  2010年秋季,随着甘肃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正式启动,我校根据新课改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着手健全组织、研制制度、加强培训、研发校本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探索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于2012年初提炼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335”高效课堂模式:
  师生共同使用三种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学生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自学——(课堂)合作探究——(课后)训练检测。
  課堂导学过程分五个环节:(1)解读目标,情景引导;(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3)展示点评,点拨提升;(4)合作探究,拓展延伸;(5)问题训练,归纳总结。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335”高效课堂实验,我们首先研制形成了一系列与实验相配套的制度,诸如备课要求、教学要求、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教师评价方案、学生评价方案、小组建设实施细则、小组培训实施细则、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并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完善,现已集结编印为《白银市第一中学“3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书,成为指导我们新课程实验的蓝本;其次,确定了实验班,2012年上半年我们确定当时的高一年级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实验班的所有任课教师严格按照《“335”高效课堂模式》一书的具体规定操作实验;成立了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评估指导组,全程全天候进驻实验班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整整一学期的跟踪式指导帮助,重点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与学过程的一切言行进行规范性培训和校正。2012年秋季的新高一年级(共14个班、700名学生)全部进入实验。
  我们的实验力争实现四个主要方面的突破,并使之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常态。
  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情施教的模式;
  二是教师备课方式的突破。在坚持备课、上课、批作业等常规要求的同时,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精心编制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查研学情、设计导引;
  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改学生先听讲、后做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和探究及练习,课后再做练习的方式;
  四是课堂布局模式的突破。改过去人人面向黑板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为以6至8人为一组的纵列对坐式排列形式,同时在教室内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书柜,教室后墙安装了与墙体等长的黑板,每班教室外墙开辟为班级和小组展示园地,为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创造了条件。
  (一)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小组建设是打造“335”高效课堂的关键抓手。我们在实验中,要求每个班必须成立三个小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和行政管理小组。科研小组的职责和功能类似于传统的课外兴趣小组,主要任务在于协助任课教师培养学科尖子生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行政管理小组的职责和功能类似于传统的班委会组织,但有了很大变化,实行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制度,实行班务承包制,值周班长由班委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
  学习小组的建设最关键。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们要求班主任应当妥善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   1.学习小组的人数和数量。我校的班额一般都在60人以内,多数班级按照6人建组,共8~9组,个别班级按照8人建组,共6~7组。从实验效果看,6人建组比较合适。受教学条件所限,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数不能超过9个(刚好可以与前后黑板划分为9栏保持一致)。
  2.建组原则。
  (1)均衡原则。学习小组的力量应大体保持均等,主要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小组的实力应大体相当。我们一般先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分上、中、下(AA、BB、CC)三层搭配,这样各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数量基本一致。然后再根据学生兴趣、性格、家庭背景、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因素进行调整。这样均衡配置的好处首先在于每个小组都能开有效开展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其次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并据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是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促进。
  (2)男女生混编原则。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应大体相当。
  (3)动态化原则。各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在第一学期内变动2~3次,目的是为了各小组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从第二学期开始一般不再进行频繁调整,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传统的学习小组往往是教师让前后两张课桌的四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让邻近的三张课桌的六位学生组成一组。这种配置方法的优点在于省事,但较难贯彻“均衡”和“动态”的原则,较难满足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展开竞赛的要求。
  3.小组长的选择和培训。我们在试验中规定,每个学习小组设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常务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学科组长可以由本组成员轮流担任或1人兼任数科。常务组长主抓学习,常务副组长主抓常规、纪律,学科组长协助班级各学科的课代表开展工作。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和发展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
  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班主任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班主任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各组公举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小组长确定后,必须进行经常性培训,目的在于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为建设一支精诚团结、勇闯一流的优秀小组奠定基础。
  4.座位排列。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小组其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小组,教学中的多数内容和环节要靠小组合作完成。因而,学生座位空间形式的变化就势在必然。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座位排列形式为“秧田式”,它已为大家所熟悉。但“秧田式” 座位形式已经很难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变原来的“秧田式” 座位形式为纵列对坐式形式。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同组6~8位同学面对面讨论,当老师板书或演示时只需要略微侧身就可以;有利于组长的观察、记录。但刚开始时,学生互相说话现象突出,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如果是40人以内的小班制,座位形式采用“马蹄型”形式效果更好。
  5.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小组建设实施细则,推行“一班(组)一品”的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各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制作组名、组徽、组训標牌,立于本组中间桌面上。
  6.评价机制。健全学生评价机制是推进小组建设的关键所在。几经完善,我们采取了以下评价程序:
  (1)记录。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评价,课代表汇总每天七节课的小组和个人总分,填入《课堂评价记录表》,上报值日班长。
  其他学生负责人依据《评价标准》,使用《高效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评价并记录一天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行为表现(每天、每周、每半学期、每学期一次不等),上报值日班长。
  (2)日汇总。每天值日班长使用《每日积分表》对每个同学和每个小组情况进行汇总评价,下午六点五十分晚自习后,由值日班长作简短总结。
  (3)周汇总。值周班长使用《每周积分表》在周六下午四点前对所有同学和小组在一本的情况进行评价量化。
  (4)晋级。周末由班委会统计计算出每个小组和个人的总分名次,并由值周班长公布。周六下午四点举行小组晋级仪式,个人晋级不占用集体时间,适时进行,剩余分数累积到下周。《小组晋级记录表》和《个人晋级记录表》都要张贴于教室墙上。小组晋级由值周班长组织进行,个人晋级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
  (5)奖励。晋级仪式后由值周班长主持举行奖励仪式,并更换等级奖励图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我们的“335”高效课堂教学的六大环节过程:预习——导引——讨论——展示——探究——总结。现简要分述如下。
  第一、预习阶段。这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阶段或备课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其要领是:
  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一大抓手。导学案于每节课前2~3天发至学生手中,要求各学习小组的学科组长督促本组成员认真完成自学任务,并将填写好《疑难问题清单》提前半天上交任课教师,以便任课教师再次修订教学案。导学案的编制主旨在于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目的。为此,我们制定了导学案编制细则,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按照教材课时顺序集体研制形成初稿,每节课的导学案必须于使用前一周定稿印制。   第二、导引阶段。这是课堂教学开始阶段,用时一般要求2分钟左右,不超过3分钟。主要任务是教师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其要领是:
  (1)展示学习目标:任课教师一般事先安排课代表利用课间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于黑板上。上课伊始,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简要阐述本节课教学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基本思路,使学生明确这些学习任务在本章节中所处的地位。
  (2)激励启动:教师展开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已有条件、疑难症结、解答要求和表达方式等,准备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
  (3) 展示各组学习任务:明确各学习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任务。
  第三、讨论阶段。本环节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用时一般要求10分钟左右,不超过12分钟。其要领是:
  学科小组长根据导引阶段分配的学习和讨论任务来安排本组的活动要求,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同学分层讨论、分层达标,C层同学完不成的任务交B层同学解决,B层同学完不成的任务交A层同学解决,A层同学在辅导BC同学解决任务。所以,在此必须坚持“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以让A1准备拓展,A2教Cl,B1准备展示,B2教C2;共同分析、梳理课题的条件、依据、症结、可能性、思路和结果,确定一人作为中心发言人或者中心展示人,积极争取发言或展示本组的主张或方案。此环节,教师要巡视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注意收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点拨。
  另外,此階段,对高一年级任课教师来说,在班级组建的头一、两个月内,由于面临小组建设和培训还未完成,学生又是来自不同学校和环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还不太熟知,学生遵守规范性要求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要求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我们的实验表明,高一年级头一、两个月内开展课题讨论时,学生中经常出现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开玩笑、冷场,或者各组的中心发言人在阐述课题时,有的学生不认真倾听,甚至随意插话,或者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开始讨论,而学生却在小组里交头接耳、卿卿喳喳等情况,这要正确分析,也许正表明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讨论课题感兴趣。此时,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进行引导和规范,必要时要进行强制性约束和规范。
  二是要重视讨论方式和态度的训练和培养。其主要要求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整理自己的意见,并等待中心发言人阐述完观点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时,再举手起立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同伴的语言表达,并保持耐心和尊重;善于积极、礼貌地向同伴征求意见;注意约束自己的“独白”热情。
  三是让学困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对那些性格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展示机会,而对于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有自卑怕错心理影响,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甚至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我们要求教师:①创新评价机制,凡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给予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展示机会的小组,教师要对该组在评价、激励方面提高等次;②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给予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创造更多机会,促使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一定行”的自信心。
  第四、展示阶段。本环节用时一般要求10分钟左右。其要领是:
  教师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让各学习小组确定的中心展示人,将本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和方法,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展示(适宜口头展示的内容不一定要在黑板上展示),并进行讲解点评。点评时,教师也可以采取指明1~2名A1或 A2层次的学生先点评,其他学生可以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并将结果写在学案上,将自己做错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色笔标注出来,以便质疑。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点评的情况进行点拨提升,一是点拨学生展示点评的情况,肯定好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点拨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遇到所有学生都不会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较细致、准确的解答;三是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点拨要做到语言简练,点深点透;四是对学生展示点评情况做出评价、激励。
  第五、探究阶段。本环节用时一般要求10分钟左右。其要领是:
  教师在前面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案中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展示、师生讨论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自主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我们在实验中要求教师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探究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二是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
  第六、总结阶段。本环节用时一般要求8分钟左右。其要领是:
  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8分钟时间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
  所以,我们的“335”高效课堂,其中心内容是:注重坚持三个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三个关键细节——讨论、展示、点评;做到五点具体体现——问、动、思、点、练;提倡三个预习——假期“大预习”、周末“中预习”、课前“小预习”;掌握六个合作机会——①当学生思考问题出现困难,靠自己无法解决时;②当学生对某些问题发生意见分歧,难以确定结果时;③当思考的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④当知识需要进一步拓展时;⑤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答案不是唯一时;⑥当学生面临的任务需要集体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的更好时。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335”高效课堂的六个阶段,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革新意向就是——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主体功能,努力帮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创造一种留有余地的、富有人情味的、充满创造气氛的新型学习生活氛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335”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小组无论形式还是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小组,它产生和发展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符合发展公民社会的客观诉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一定数量成员为主体,组织机构为形式,集体任务为对象,机制约束为保障,发展目标为导向的的学生互助学习组织。因此,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在于:
  第一、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展示活动时,本组同学互相配合,阐发、补充,极力展示本组的探索成果和水平,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小组集体荣辱负责。
  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常的、合理的评价, 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了其竞争意识。无论组内、组间,合作之中始终蕴含这强烈的竞争心理,而竞争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思维、方法、逻辑和获取信息方面的创新水平和能力。
  第三、能够促使师生不断转换角色,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设计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目标是一致的,每个学生的职责和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师生间真正形成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关系创造了机会,有助于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开放化。
  第四、从实验效果和我们对学生的访谈情况看,首先,增强了学生学习意识、学习信心和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导学案使我们能够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的学习有目的、有重点、有兴趣了”;“借助导学案加强了课前预习,对于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培养自学能力作用很大”;“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很满意,我们感到会学习了”。其次,教师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对新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导学过程的五个环节是认可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感觉更为强烈,所有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老师在尊重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意识等方面有明显改观或较明显改观。
  2012年10月,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承办了“2012年甘肃省新课程实验推进会”现场观摩活动,我校的“335”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引起来自全省的近200名参会领导、专家和校长们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评价及肯定,标志着我校的新课程实验走在了全省前列,随后省内许多高中学校组团来我校观摩和学习新课程实验,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将实验进行到底的信念。
  (二)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打造“335”高效课堂,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验,对我们来说才刚刚启动一年时间,可以说是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戰,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观念转变仍然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任何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来越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优势。所以,教师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和选择,一种是认为要实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但往往是采用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一种是抱定接受式教学方法不放松,加之来自学生家长层面的疑虑、担忧、质疑,使得许多学校和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非此即彼的认知和社会环境,使得合作式、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社会地位不可能在短期内确立起来,也使得我们在实验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第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还需要理论升华。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做指导,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鱼目混珠,缺乏统一标准。比如,一个班级分几个组适宜?根据什么标准分组?分组要考虑学生的哪些因素?教师在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体现?组内成员在学习活动中如何分工?角色如何轮换?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建设小组?从哪些方面进行建设?小组合作学习对那些性格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展示机会,而对于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有自卑怕错心理影响,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甚至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如何有效克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什么?怎样组织学生探究?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凝练、升华。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形式主义,或者陷入“穿新鞋走老路”怪圈。
  第三、对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授课制的关系急需辩证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要在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选择什么时机才有必要进行合作。这不能单凭教师的主管意愿,必须立足教学的具体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必须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前提,否则,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效果适得其反。集体授课制历尽几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它的历史适应性并没有消失,对于它的优点和长处不能一概否定,其缺陷和不足也要正视。处理二者关系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注:本课题研究人员宋华、关岩梅、张燕妮、郝晓娟、杜鸿、高翠萍、高爱娟等均系“335”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教学实验人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王天一:《外国教育史》(近现代部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1〕GHB078)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取血常规检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贫血患者,按贫血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缺铁性贫血)与研究组(地中海贫血),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血常规检
目的 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用于宫外孕大出血患者抢救的康复效果.方法 200例宫外孕大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
周伟是乡里出了名的大好人。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席卷贵州全省,交通堵塞,电力中断,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就在这危难关头,周伟拿出自己的柴油发电机,义务为附近七个村寨的村
目的 分析手术室康复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掷骰子的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 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基于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康复组与比对组,各49例.康复组进行康复
节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火力发电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火力发电厂的节能环保问题应给予充分重视.本文从提高电厂热循环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了高背压供热和热泵技术等热力系统优
在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中,剂量是评价效应的依据。因此要求剂量尽可能地准确可靠。1987年5~8月,我们对全局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个人剂量进行了调查。这为进一
本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内蒙古西部牧区300名7~14岁在校健康学生的发锌含量,均值为193 41ppm,高于所见国内外同龄学生的测定结果,发锌值无性别和年龄之间的明显差
从黑眼豆豆合唱团(Black Eyed Peas)的当家女主唱摇身蜕变成了时尚界的性感宝贝与电影明星的菲姬(Fergie).在首张个人大碟《The Dutchess》中将热力加热到全新的沸点,彻底展
日前发布的《中国WTO报告·2003》提醒说:虽说我国已成为世界吸收外商投资大国,但还没有形成利于吸收欧美投资的稳固基础,吸收外资还将受到九个方面的深层次制约。一是总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