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我们要在利用有效的課堂时间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西安旅游》这门课程为例阐述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旅游界有这样一句话被广为流传:“北京风景美不美,全考导游两条腿;陕西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而这句话又一语中的讲出了陕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陕西导游工作的特征。陕西的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而人文旅游资源又以一个“古”字见长。人说“看十年中国到深圳,看百年中国到北京,看千年中国到陕西”。陕西是华夏千年历史文明的发祥地,导游作为一名陕西的民间大使,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经这些知识传播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陕西风景,领略华夏文明。
国内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讲解。这个教学要求,集中体现在《西安旅游》这门课教学中。本课程是国内导游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西安的旅游资源特点、西安旅游的客源市场特点、西安八大景点概况,学生基本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要领和要求,熟悉导游考试的景点的讲解要求,同时能够将《导游业务》中学过的导游技巧方法与《陕西导游》中学过的口试景点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对口试景点流畅精辟讲解的目的,适应市场对导游人员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紧抓导游证考试方向,吃透教材,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
一、课前认真预习——自主学习学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景点讲解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实地参观过,对景区缺乏感官认识,通过预习,学生了解了景点的大致情况,发现自己的困惑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1- 2]。
二、上课十分钟“盖房子”——空间引领能力的培养
在授课之前,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有多少学生实地参观过陕西各地知名景区。但由于大家对旅游的惯性认知,最终使得大家常常走遍天南海北,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美景,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陕西的知名景区,即使有人去过,也是走马观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学生对景区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框架,明确参观路线图。在每个新的内容开始讲授前,我先将景点的参观路线图清楚的罗列出来,并告知学生在每一步中的讲解要点,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景点框架,学生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下一步,我将带领游客走到哪里。我把这一环节称为盖房子,这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是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清晰的思路,为更好的学习景点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三、上课认真做笔记——习惯养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自从上小学起,我的老师就经常给我们强调这句话。做好笔记,是所有老师一再强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之上做笔记,心随手动,活跃思维。同时也有效摒弃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犯困、做小动作、浮想联翩等一系列坏毛病。
四、课后撰写导游词——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师手中有固定版本的导游词,我们可以把版本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背诵就可以了。但是我认为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以发,因人、因时而异,要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的游客以及当时的情境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导游讲解之用。切忌“不顾游客千差万别,导游词仅此一篇”的现象。编写导游词一般应该有假设对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完成景点内容学习后,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导游词。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交上来的导游词也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我本着小问题课后批改,大问题当面解决的原则,两三次下来学生找到感觉了,大问题逐渐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五、多媒体示范找差距——提升学习能力
在学生写完导游词后,我会通过多媒体景点示范讲解,把整个景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自己哪里写的比示范讲解好,那里又存在不足。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个别景点的示范讲解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在此时就需要加以更正和强调。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指导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
1、看看镜子中的我——自查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站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面对镜子,成功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失败者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在写完导游词之后,背诵导游词,然后面对镜子讲给自己。这样学生的讲解语音,语气,语调和表情等候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展示课堂上的我——表达讲解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一个舞台,以前大家都认为课堂是老师的舞台,但是在模拟导游讲解中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老师在这里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课堂展示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学习,课堂中的其它环节也是为展示服务的。课堂展示的过程是必须的,只有让学生展示才会发现问题,发现学生哪里还理解不好,哪里需要强调和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讲的更好,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大方地走上讲台,把自己撰写的导游词自信的讲出来。从而学生讲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相长”,我相信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郭永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 徐志梅. 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旅游界有这样一句话被广为流传:“北京风景美不美,全考导游两条腿;陕西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而这句话又一语中的讲出了陕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陕西导游工作的特征。陕西的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而人文旅游资源又以一个“古”字见长。人说“看十年中国到深圳,看百年中国到北京,看千年中国到陕西”。陕西是华夏千年历史文明的发祥地,导游作为一名陕西的民间大使,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经这些知识传播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陕西风景,领略华夏文明。
国内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讲解。这个教学要求,集中体现在《西安旅游》这门课教学中。本课程是国内导游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西安的旅游资源特点、西安旅游的客源市场特点、西安八大景点概况,学生基本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要领和要求,熟悉导游考试的景点的讲解要求,同时能够将《导游业务》中学过的导游技巧方法与《陕西导游》中学过的口试景点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对口试景点流畅精辟讲解的目的,适应市场对导游人员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紧抓导游证考试方向,吃透教材,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
一、课前认真预习——自主学习学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景点讲解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实地参观过,对景区缺乏感官认识,通过预习,学生了解了景点的大致情况,发现自己的困惑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1- 2]。
二、上课十分钟“盖房子”——空间引领能力的培养
在授课之前,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有多少学生实地参观过陕西各地知名景区。但由于大家对旅游的惯性认知,最终使得大家常常走遍天南海北,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美景,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陕西的知名景区,即使有人去过,也是走马观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学生对景区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框架,明确参观路线图。在每个新的内容开始讲授前,我先将景点的参观路线图清楚的罗列出来,并告知学生在每一步中的讲解要点,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景点框架,学生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下一步,我将带领游客走到哪里。我把这一环节称为盖房子,这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是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清晰的思路,为更好的学习景点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三、上课认真做笔记——习惯养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自从上小学起,我的老师就经常给我们强调这句话。做好笔记,是所有老师一再强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之上做笔记,心随手动,活跃思维。同时也有效摒弃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犯困、做小动作、浮想联翩等一系列坏毛病。
四、课后撰写导游词——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师手中有固定版本的导游词,我们可以把版本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背诵就可以了。但是我认为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以发,因人、因时而异,要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的游客以及当时的情境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导游讲解之用。切忌“不顾游客千差万别,导游词仅此一篇”的现象。编写导游词一般应该有假设对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完成景点内容学习后,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导游词。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交上来的导游词也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我本着小问题课后批改,大问题当面解决的原则,两三次下来学生找到感觉了,大问题逐渐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五、多媒体示范找差距——提升学习能力
在学生写完导游词后,我会通过多媒体景点示范讲解,把整个景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自己哪里写的比示范讲解好,那里又存在不足。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个别景点的示范讲解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在此时就需要加以更正和强调。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指导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
1、看看镜子中的我——自查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站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面对镜子,成功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失败者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在写完导游词之后,背诵导游词,然后面对镜子讲给自己。这样学生的讲解语音,语气,语调和表情等候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展示课堂上的我——表达讲解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一个舞台,以前大家都认为课堂是老师的舞台,但是在模拟导游讲解中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老师在这里只是引导者,合作者。
课堂展示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学习,课堂中的其它环节也是为展示服务的。课堂展示的过程是必须的,只有让学生展示才会发现问题,发现学生哪里还理解不好,哪里需要强调和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讲的更好,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大方地走上讲台,把自己撰写的导游词自信的讲出来。从而学生讲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相长”,我相信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郭永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 徐志梅. 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