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阐述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原理,从填料选取、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并对其处理结果作了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处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湿陷性 地基处理 灰土挤密桩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10070-01
一、前言
河口分输压气站是兰银输气管道工程中的首站,也是最大的场站,其自上而下共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①素土层,②湿陷性黄土,③ 非湿陷性黄土。因湿陷性黄土具有湿陷性和高压缩性,属于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小的干密度。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对工程造成较大的危害,为了消除黄土中的湿陷性,选择了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法。
河口分输压气站灰土挤密桩桩直径400㎜,桩长分别为10m、12m、15m,桩间距为0.9m或1.0m,桩身上部1/2采用2:8灰土,下部1/2采用素土,桩顶500㎜厚的褥垫层采用2:8灰土。
经过灰土挤密桩处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了复合地基,不仅可以消除地基中黄土的湿陷性,同时也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的水稳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消除黄土湿陷性原理
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共分两步:
(一)利用带立架的履带式打桩机,柴油锤锤击沉管,将带有通气桩尖的钢制桩管沉入土中,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缓慢拔出桩管,在土中形成桩孔。在成孔时,桩孔部位的土被动侧向挤压,从而使桩间土得到加密。
(二)桩体是由石灰和土拌和成2:8灰土,逐层回填夯实而成。桩体内大部分带有负电荷的土颗粒与灰土中的钙离子Ca+发生交换吸附,能在土颗粒表面凝结成团块,从而改善土力学性能。随着土颗粒表面或邻近氧化钙微粒与水接触,氧化钙颗粒溶解,和水中胶质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钙水化物,使土颗粒缠绕在一起,产生胶结强度,这就是灰土加固、提高强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加密、加固,全部消除地基中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
三、回填材料选取
素土应选用洁净的黄土,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土料颗粒不得大于10mm。石灰应选用新鲜消石灰粉,其颗粒直
径≤5mm。石灰的质量选用Ⅲ级,活性CaO +MgO含量(按干容重计)不低于55%。
四、主要机械设备
成孔利用带立架履带式打桩机,柴油驱动夯锤,桩管采用直径Φ377mm,壁厚10mm的钢管焊接而成,桩尖部配有扩孔钢圈,钢圈直径Φ400mm,桩管长度因桩孔深度而定,一般比桩孔深度长0.5m。
夯实选用移动方便的两轮夯机,油滴状夯锤,夯锤底部呈圆锥形,以便夯击时向四周挤压,夯锤重150kg ,1台桩机需配置4~5台夯机。
2:8灰土用ZL50装载机拌和、运至回填现场;素土用斯太尔运输车拉运。
五、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清除场内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等障碍物(必要时进行现场探测),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时,应协商采取拆除、防振等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或保护)后方可施工。
(二)试桩
在试桩区试打一部分挤密桩,通过载荷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取土样测定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检验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干密度,验证桩体平均压实系数和桩间土的挤密系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验证设计参数是否正确。此外试桩还能了解现场沉管的难易(有无硬夹层,并与勘察报告对比),桩孔回落土情况,以及对应的回填量与夯击次数等。
(三)含水率普查
施工前对现场土壤的含水率进行普查(洛阳铲取土),进行击实试验求得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并与勘察报告结果进行比较。当含水率低于12%时,桩管提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回落土,甚至造成塌孔,在灰土挤密桩施工前,必须对地基土进行增湿处理。
(四)增湿处理
增湿采用打砂砾井(渗水孔)深层浸水法进行处理,砂砾井(渗水孔)采用间距为1.0m的正三角形分布,孔径为Φ100mm,填料选用砾石(粒径≤20mm)或粗砂,孔口砾石堆成锥形。浸水采用满灌式,派专人负责,并及时补水,直到含水率与最佳含水率相差±3%时即完成该区域的增湿。
(五)场地平整
挤密桩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运用推土机、挖掘机进行清理、挖填,使处理场地达到设计标高,场地平整,以便大吨位桩机移机方便,同时保证桩管的垂直度。
(六)测量定位
根据施工图纸和控制桩点先进行处理区域的测量定位,然后进行每个桩位的测量定位。为保护桩位,在桩位处用直径为20mm的钢钎打上100 mm深的垂直孔,并在孔内灌满石灰粉作为标记,桩位偏差≤50mm,每个处理区域的桩位运用纵坐标和横坐标交叉,确定唯一编号,以便施工记录和检测查找桩位方便。
(七)灰料拌制
根据设计要求,桩体用2∶8 灰土(体积比)和素土夯填,灰土拌和均匀,每批回填的灰土和素土现场都做含水率试验,控制灰土和素土的含水率,当含水率低时,采用加水增湿,使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灰土要现配现用,当天用完。
(八)成孔
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要平稳,桩管与桩孔中心相互对中,桩管倾斜度不得大于1.5%H(H为桩长),施工中桩架不应发生位移和倾斜。
2.成孔时机:成孔时,地基土的含水率应接近最优含水率并保持在12 %~23 %之间。当含水率大于23 % ,会发生桩孔缩颈,地基土应当晾晒至最优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2 %时,应增湿至最优含水率。
3.施工顺序:确保挤密效果,且有效避免塌孔,先两边后中间,隔行单排跳打,三遍打完。
4.桩体成孔:桩管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后,缓慢提升桩管,以防回落土太多。
5.成孔质量检查:成孔后应检查孔径、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发现缩颈、塌孔等情况,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处理,桩孔深度应等于设计桩长和桩头之和。
(九)桩体填夯
1.夯机就位:夯机就位后应准确平稳,夯锤与桩孔对中,确保夯锤能自由下落至孔底。
2.回填前应将孔底回落土夯击4~8次,然后开始分层填料夯实。
3.填料:先用合格的素土夯填桩孔深度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预先
拌和合格的2∶8灰土夯填。为保证桩体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夯填时采用“三锹四锤”,即人工填料三锹,机械夯击四锤,夯锤落高保持在2~3m。
4.素土加湿、灰土拌合和桩孔夯填均专人负责,及时检查监督,每个桩孔的填夯必须做好记录。
(十)褥垫层
褥垫层为2:8灰土,厚0.5m,分两层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为4 遍,在边缘和接缝处增加了碾压遍数,压实系数控制在λc ≥0.95。灰土垫层经逐层抽样检验合格后,再铺碾第二层。
六、质量控制
1.灰土选料、配合比和含水率符合要求,拌和均匀,当日拌和当日用完。
2.成孔时控制桩管的垂直度,缓慢提升桩管,回落土控制在0.5m之内。
3.填料前控制空夯的次数,直到听到清脆声音为止。
4.夯填时严格遵守“三锹四锤”,控制素土的回填深度。
5.检测施工前要对所施工挤密桩全面清查一遍,以免有漏桩的现象。
6.施工时桩孔出现缩颈现象,采取向桩孔内填含水率较低的素土,稍等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成孔。
7.施工中出现塌孔现象,采取沿孔壁均匀缓慢注入一部分水,待水扩散稍等一段时间后,向桩孔内夯填含水率适当的素土或灰土,再重新成孔。
8.检测后的探井应按照挤密桩施工工艺进行夯填。
七、质量检测
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一)在桩体夯填过程中,桩体按不少于2 %随即抽检,即从桩孔底部每夯填1.0m, 用带有长把的专用环刀,在桩体中分层取出夯实土样,测定其干密度,经检测桩体平均压实系数≥0.96,均符合设计要求,且夯填均匀。
(二)7天后,随机抽取桩孔总数1%的桩开始挖探井进行桩体和桩间土干密度检验,经检测桩体平均压实系数≥0.96,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0.90,均符合设计要求。
(三)7天后,通过竖向静载荷试验来确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随机抽取桩孔总数0.5%的点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灰土挤密桩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满足设计要求。
(四)2∶8灰土褥垫层分两层回填,每层按检测要求随机采用环刀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压实系数大于0.95,符合设计要求。
八、结论
从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实例及检测结果可见,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中效果良好,同时可相应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增加了地基的水稳性,是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祥斋、叶洵、时静伟,《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7期,129-130.
[2]唐明兵、郭卫东,《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6年1月第32卷第1期,135-136.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关键词]湿陷性 地基处理 灰土挤密桩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10070-01
一、前言
河口分输压气站是兰银输气管道工程中的首站,也是最大的场站,其自上而下共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①素土层,②湿陷性黄土,③ 非湿陷性黄土。因湿陷性黄土具有湿陷性和高压缩性,属于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小的干密度。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对工程造成较大的危害,为了消除黄土中的湿陷性,选择了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灰土挤密桩施工方法。
河口分输压气站灰土挤密桩桩直径400㎜,桩长分别为10m、12m、15m,桩间距为0.9m或1.0m,桩身上部1/2采用2:8灰土,下部1/2采用素土,桩顶500㎜厚的褥垫层采用2:8灰土。
经过灰土挤密桩处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了复合地基,不仅可以消除地基中黄土的湿陷性,同时也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的水稳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消除黄土湿陷性原理
灰土挤密桩消除黄土湿陷性共分两步:
(一)利用带立架的履带式打桩机,柴油锤锤击沉管,将带有通气桩尖的钢制桩管沉入土中,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缓慢拔出桩管,在土中形成桩孔。在成孔时,桩孔部位的土被动侧向挤压,从而使桩间土得到加密。
(二)桩体是由石灰和土拌和成2:8灰土,逐层回填夯实而成。桩体内大部分带有负电荷的土颗粒与灰土中的钙离子Ca+发生交换吸附,能在土颗粒表面凝结成团块,从而改善土力学性能。随着土颗粒表面或邻近氧化钙微粒与水接触,氧化钙颗粒溶解,和水中胶质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钙水化物,使土颗粒缠绕在一起,产生胶结强度,这就是灰土加固、提高强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加密、加固,全部消除地基中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
三、回填材料选取
素土应选用洁净的黄土,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土料颗粒不得大于10mm。石灰应选用新鲜消石灰粉,其颗粒直
径≤5mm。石灰的质量选用Ⅲ级,活性CaO +MgO含量(按干容重计)不低于55%。
四、主要机械设备
成孔利用带立架履带式打桩机,柴油驱动夯锤,桩管采用直径Φ377mm,壁厚10mm的钢管焊接而成,桩尖部配有扩孔钢圈,钢圈直径Φ400mm,桩管长度因桩孔深度而定,一般比桩孔深度长0.5m。
夯实选用移动方便的两轮夯机,油滴状夯锤,夯锤底部呈圆锥形,以便夯击时向四周挤压,夯锤重150kg ,1台桩机需配置4~5台夯机。
2:8灰土用ZL50装载机拌和、运至回填现场;素土用斯太尔运输车拉运。
五、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清除场内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等障碍物(必要时进行现场探测),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时,应协商采取拆除、防振等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或保护)后方可施工。
(二)试桩
在试桩区试打一部分挤密桩,通过载荷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取土样测定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检验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干密度,验证桩体平均压实系数和桩间土的挤密系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验证设计参数是否正确。此外试桩还能了解现场沉管的难易(有无硬夹层,并与勘察报告对比),桩孔回落土情况,以及对应的回填量与夯击次数等。
(三)含水率普查
施工前对现场土壤的含水率进行普查(洛阳铲取土),进行击实试验求得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并与勘察报告结果进行比较。当含水率低于12%时,桩管提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回落土,甚至造成塌孔,在灰土挤密桩施工前,必须对地基土进行增湿处理。
(四)增湿处理
增湿采用打砂砾井(渗水孔)深层浸水法进行处理,砂砾井(渗水孔)采用间距为1.0m的正三角形分布,孔径为Φ100mm,填料选用砾石(粒径≤20mm)或粗砂,孔口砾石堆成锥形。浸水采用满灌式,派专人负责,并及时补水,直到含水率与最佳含水率相差±3%时即完成该区域的增湿。
(五)场地平整
挤密桩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运用推土机、挖掘机进行清理、挖填,使处理场地达到设计标高,场地平整,以便大吨位桩机移机方便,同时保证桩管的垂直度。
(六)测量定位
根据施工图纸和控制桩点先进行处理区域的测量定位,然后进行每个桩位的测量定位。为保护桩位,在桩位处用直径为20mm的钢钎打上100 mm深的垂直孔,并在孔内灌满石灰粉作为标记,桩位偏差≤50mm,每个处理区域的桩位运用纵坐标和横坐标交叉,确定唯一编号,以便施工记录和检测查找桩位方便。
(七)灰料拌制
根据设计要求,桩体用2∶8 灰土(体积比)和素土夯填,灰土拌和均匀,每批回填的灰土和素土现场都做含水率试验,控制灰土和素土的含水率,当含水率低时,采用加水增湿,使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灰土要现配现用,当天用完。
(八)成孔
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要平稳,桩管与桩孔中心相互对中,桩管倾斜度不得大于1.5%H(H为桩长),施工中桩架不应发生位移和倾斜。
2.成孔时机:成孔时,地基土的含水率应接近最优含水率并保持在12 %~23 %之间。当含水率大于23 % ,会发生桩孔缩颈,地基土应当晾晒至最优含水率,当含水率低于12 %时,应增湿至最优含水率。
3.施工顺序:确保挤密效果,且有效避免塌孔,先两边后中间,隔行单排跳打,三遍打完。
4.桩体成孔:桩管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后,缓慢提升桩管,以防回落土太多。
5.成孔质量检查:成孔后应检查孔径、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发现缩颈、塌孔等情况,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处理,桩孔深度应等于设计桩长和桩头之和。
(九)桩体填夯
1.夯机就位:夯机就位后应准确平稳,夯锤与桩孔对中,确保夯锤能自由下落至孔底。
2.回填前应将孔底回落土夯击4~8次,然后开始分层填料夯实。
3.填料:先用合格的素土夯填桩孔深度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预先
拌和合格的2∶8灰土夯填。为保证桩体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夯填时采用“三锹四锤”,即人工填料三锹,机械夯击四锤,夯锤落高保持在2~3m。
4.素土加湿、灰土拌合和桩孔夯填均专人负责,及时检查监督,每个桩孔的填夯必须做好记录。
(十)褥垫层
褥垫层为2:8灰土,厚0.5m,分两层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为4 遍,在边缘和接缝处增加了碾压遍数,压实系数控制在λc ≥0.95。灰土垫层经逐层抽样检验合格后,再铺碾第二层。
六、质量控制
1.灰土选料、配合比和含水率符合要求,拌和均匀,当日拌和当日用完。
2.成孔时控制桩管的垂直度,缓慢提升桩管,回落土控制在0.5m之内。
3.填料前控制空夯的次数,直到听到清脆声音为止。
4.夯填时严格遵守“三锹四锤”,控制素土的回填深度。
5.检测施工前要对所施工挤密桩全面清查一遍,以免有漏桩的现象。
6.施工时桩孔出现缩颈现象,采取向桩孔内填含水率较低的素土,稍等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成孔。
7.施工中出现塌孔现象,采取沿孔壁均匀缓慢注入一部分水,待水扩散稍等一段时间后,向桩孔内夯填含水率适当的素土或灰土,再重新成孔。
8.检测后的探井应按照挤密桩施工工艺进行夯填。
七、质量检测
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一)在桩体夯填过程中,桩体按不少于2 %随即抽检,即从桩孔底部每夯填1.0m, 用带有长把的专用环刀,在桩体中分层取出夯实土样,测定其干密度,经检测桩体平均压实系数≥0.96,均符合设计要求,且夯填均匀。
(二)7天后,随机抽取桩孔总数1%的桩开始挖探井进行桩体和桩间土干密度检验,经检测桩体平均压实系数≥0.96,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0.90,均符合设计要求。
(三)7天后,通过竖向静载荷试验来确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随机抽取桩孔总数0.5%的点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灰土挤密桩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满足设计要求。
(四)2∶8灰土褥垫层分两层回填,每层按检测要求随机采用环刀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压实系数大于0.95,符合设计要求。
八、结论
从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实例及检测结果可见,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中效果良好,同时可相应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增加了地基的水稳性,是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祥斋、叶洵、时静伟,《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7期,129-130.
[2]唐明兵、郭卫东,《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6年1月第32卷第1期,135-136.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