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的夏天(组诗)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雕
  顺着木材的脉络和纹路
  叩开一扇民俗文化的门
  迎面春鹂数声
  一张精致的脸庞
  在东阳这个地方笑啊笑
  霞蔚云蒸  精美绝伦
  原木天然的背景里
  一把把凿刀按列排开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这么多的花虫鸟兽
  栩栩如生地
  诉说着我们的惊叹
  千年的传承
  全凭一双巧手打坯磨光
  无法想象
  一根毫无生气的木头
  穿花镂空
  经过雕花人的手
  居然能展示
  如此玲珑别致的风采
  居住在亭台轩榭里
  时光流动  神韵依旧
  美  到了极处
  果然能成为一种重量
  撬动我们的心驰神往
  婺剧
  唢呐声起
  欢腾的花头台
  引出一声高腔
  舞台上的纤小人儿
  兰花玉手  水袖轻扬
  拂开一片惊艳的目光
  科胡的节奏
  肯定追不上细碎的莲步
  单桨楫舟  咿呀声去
  分分离离的故事
  换来一片吁叹
  春天里下的那一场细雨
  淋湿了
  某一场剧本中的旦角
  打伞  掩面
  走在历史的雨巷中
  我们仅仅是一个看客
  如果给某一场感人的细节
  来个速写
  那么  我们的父老乡亲
  咀嚼完历史沉淀下来的韵味后
  依然能品出其中
  那份沉甸甸的真情
  脚手架下的爱情
  月薪一万五  俩人
  堂弟夫妻在同一古建公司上班
  一个负责把斗拱安装得严丝合缝
  给飞檐一个灵动的翘角
  一个负责仿古做旧
  让每根柱子看起来都历经沧桑
  同一个工地  同一个食堂
  同样的安全帽与工装
  平凡的日子夹杂着平凡的家庭
  是啊  脚手架就是他们的家
  每一根钢管  都是家长里短
  每一个搭钩  都是油盐酱茶
  平车工
  食堂到车间的石子路
  多像平车走衣片的曲线针脚
  左拐  右拐  再左拐
  蓝色的牛仔裤包不住她洋溢的青春
  蓝是白云浮在天空的蓝
  蓝是漫过胸部的蓝
  玫瑰花开  世界刚到达完美
  她微笑着走向工位
  想起昨夜收到的暧昧微信
  微微颤抖  心中慌不迭地遮住一个名字
  花开的季节  走到哪儿都能遇到爱情
  一瓶普通的矿泉水  也渴望有人对饮
  含情脉脉  然后醉去
  剪线头时  她剪去了所有的雾霾
  春天的阳光  温暖到了窗外的树叶
  然后延伸到我们的桌上、脸上和心里
  半年后  所有穿上她做的衣服的人
  都幸福得  笑出声来
  东阳汤圆
  糯米粉  加水
  须带上东阳的乡音
  和面就是行走江湖
  捣揉抻摔   你要学会十八般武艺
  有一个门派叫团团圆圆
  有一个分舵叫特色小吃
  招不能使老  面可要揉透
  力用十分才能势如猛虎
  馅料要经过亲情的煎炒烹炸
  才能散发香气
  一招太极还不能搓成圆
  运转阴阳  你需要更多的香糯之气
  入汤  宜武火
  如燕子三抄水  如武当梯云纵
  到达幸福的终点需要全力冲刺
  待喷薄而浮  你就是决战归来的侠客
  胸戴葱花
  接受家人的欢呼
  南马肉饼
  昨日闲逛
  在陈宅街碰到一熟人
  这家伙老家南马
  家里有个当官的叫红木家具的堂弟
  与火腿啊 草席啊 一个堂屋同住东厢
  看他身穿金黄外衣
  一肚三花肉  满脸油光
  打個饱嗝还泛着咸菜豆腐味儿
  这家伙头脑活络
  看样子混得不错
  生意已遍及街头小巷 十里八乡
  初识这家伙时我还小
  九月半 父母带我赶交流
  这家伙正在南马街头
  和他的生意伙伴馄饨一起摆摊
  我到现在还记得
  他那圆乎乎 胖嘟嘟的脸
  大声呟喝  香味四溢
  勾得幼时的我一脸馋样
  夜晚,走在影视城街上
  我看见  西装与宫装
  并肩在万盛街的小店里吃夜宵
  我看见  一队清兵捧着手机
  在街边东倒西歪
  在霓虹灯下
  一切那么理所当然
  乡土人物
  我认识一对父子
  老的是泥水匠
  小的是建筑师
  老的砌完砖块后又砌文字
  写了许许多多的乡村故事
  每个句子里都充满泥土气息
  小的忙完工程预算后还写诗
  杂乱的办公桌上
  全是工地的风花雪月
  这对父子姓楼
  我母亲说  楼姓旺家
  有木造房 有米下锅 有女持家
  初秋,在木雕小镇
  一进入小镇,古意
  便从黛瓦白墙间渗透出来
  如清晨的阳光
  灵动成一部诗意的厚厚的历史
  青草芬芳,每一扇大门后
  流动着木韵的光芒
  小镇是精雕细刻的
  一座座大师展览馆
  便是一次次美的相遇
  我站在木雕屏风后面,看
  那些陈列在木头上的故事
  演绎着生香活色的情节
  一如那些充满神秘的名词
  浮雕、浅雕、阴雕、镂空雕……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追梦人,梦总是能让人激动,充满热切地期盼与炙热的情感,使人产生无畏的勇气和无限的力量;使人难以抛却,更多了几分执着,忘不掉,放不下,直到永远。这时,偶然间想到——心怀远志人不老,梦伴人生景非常,每时每刻,都要保持着对梦的忠诚和坚贞,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加真实和自我!  随着思绪而动,心向着远方跳跃,无数寻梦者正在砥砺前行,或是因风雨而踟蹰;或是因坎坷而畏惧;或是因迷茫而彷徨;或是询问路在何方…
期刊
冬去春来,时光在不经意间行走,童年好似天空中的飞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时而穿梭在树林中,时而翱翔天边。回味童年时,耳熟能详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每次都触动我的心弦,好似现在的我回到了童年时光。  在那个草长莺飞的春天,一群无拘无束的孩子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奔跑着、追赶着,趁着东风还在,将手里的风筝放在高处,自由自在地飞翔,像是放着我的梦想,去飘过远方。现在的我虽在回味童年,但我们知
期刊
留空的夜  每天晚上  她都会把床的左边  靠着墙壁的一侧  空出来  除了那个七岁的枕头  听到窗外汽车的马达声  无论她睡着  还是醒着  她都会不由自主地  把那个枕头  抱紧  一年多了  她一直心存悔意  萦绕在耳边的那声尖叫  她的怀抱  依然没能抚平  雨中  街边的桃花开得很美  在雨中  每一朵都那么娇艳欲滴  可是这些和他  这个外乡人没有关系  和他有关系的是  他人力三輪车
期刊
作者简介:刘家朋,男,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山东招远,农民作家。1987年至1989年参加“人民文学函授中心”的函授学习;1999年至2003年参加鲁迅文学院普及部的函授学习。2003年开始在《参花》等杂志发表小说五十余篇,以中短篇为主,代表作《莲花出水向阳开》《杨立生的爱情事》《哦,鲜花献给育花人》《半夜,何二川家的灯光》《走出迷茫》《拖拉机厂来了个王医生》等。  一  杨立新独自一人坐在小
期刊
忘不掉的是回忆,要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吧。刻意去寻找的东西是找不到的,比如一串钥匙、一份爱情。浮华一生,淡忘一季,最终,你一定会挖掘那些年华,恍然如梦,就像流水,一去不返。  从前,认为长大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可以自由地翱翔天空,寻找那一方净土。可是,社会的残酷让你变得坚强,不再单纯;外面的天地,不像幻想中那般天真无邪。  那年,我刚刚十八岁,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卖老北京布
期刊
作者简介:潘红星,笔名红日、秦风、烟雨长安,生于1979年,陕西长安人,本科学历,职业教师。曾为少年作家创作中心会员,广西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广西文学院函授作家班第一期学员;系《当代校园文艺》签约作家,《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作品见于《写作导报》《西北大学报》《城市风报》《秦剑社刊》《陕西电大报》《新家庭》《东京文学》《广西文艺》《汴水之声》《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当代校
期刊
我和你只隔着一道门槛  一扇画窗,一封未寄出的信  那时的芳草与烛光,在眼前摇曳  潮水涌来,一波赶着一波  你倚着雕花的木门  眸子有深情跳跃  我站在不远不近处  双手掬起你的笑靥  一只蝴蝶在指尖盘旋  我想和你一起看山看水  看月色撩人,不带一丝风尘  抽去日子的艰涩  我和你  一起举着手心里的暖  完好如初  燃起一堆篝火  重新布置一下这个夜晚的山河  最好没有城市和布景  我用一支
期刊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北雁南飞。我和朋友一行来到塞北高原的昭君墓,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念想。有幸走近王昭君,一睹她那沉鱼落雁般的芳容,聆听有关她那凄美动人的故事。  出呼和浩特市向南不到二十里,车过大黑河,放眼望去,一座土丘拔地而起,巍峨如山。这就是昭君墓。相传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时,唯有昭君墓草木葱茏依旧,故有“青冢”之称。漫步走进墓地宽阔的广场,只见杨柳依依,花草葳蕤,历代碑刻次第排列,著名诗
期刊
回首岁月,不禁感慨,生活好似一本书,入至烟火,穿过市井,落至内心深处,一丝柴米油盐,一个笑脸,细细品味是如此的温暖与美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是骄傲的,除了教授学生文学知识外,更有幸的是,可以在他们最宝贵的时光中,透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联系,陪伴他们在文字、文学知识的积累中成长。  最近,网络上流行“有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可见,童年是决定人生快乐与
期刊
作者简介:王义尚,笔名冬虫夏草,1957年出生,山东菏泽定陶人,政府职员,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休后,曾受聘于山东菏泽新闻学院《记者摇篮》报编辑部副总编。自1979年开始在部队发表作品,已发表作品2000余篇(约200万字),相继获得“金奖”“金马奖”等。作品散见于《菏泽日报》《大众日报》《牡丹文学》《作家与读者》《现代作家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和近百家文学网站,新诗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