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足平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自身建设经验和成果,提出建设好学生实践基地应重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办学理念要前瞻化,二是课程设置要专业化,三是文化建设要特色化。要建设好学生实践基地,必须要有理念意识、课程意识、特色意识,缺一不可。
关键词 实践基地;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065-02
平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称“基地”)是一所集素质拓展、动手实践、生活技能、科普教育、生命教育、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基地于2009年2月经平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建,2011年2月正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开放,年接待能力达两万人次。开放以来,受到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誉。基地先后被授予温州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阵地、温州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温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基于三年多来,基地建设经验和两年多的开放摸索,我们认为要建设好学生实践基地需要重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办学理念要前瞻化,二是课程设置要专业化,三是文化建设要特色化。
1 办学理念要有前瞻化
一个前瞻性的理念不但指明了基地发展的方向,而且还会不断引领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基地创建伊始,我们就开始思考、探讨这个问题:基地如何定位,需要怎样的理念来引领,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基地?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全面,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地内涵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即基地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就是先要让学生欣然接受,引发学生兴趣,《浙江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中说:“实践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新型载体的“新”要落脚在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幸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就是以“趣”为起点,有趣、成功、幸福感,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相互促进。从“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到“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是我们在基地建设中对办学理念理解从平面到立体,对基地内涵的理解从肤浅到比较深刻的一次升华,指引基地健康发展。
2 课程设置要专业化
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应该是重视学生能力的系统训练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活动课程内涵应该包含:进入世界—释放人性—了解自我—形成思维品质—认知规律—感悟个人意义六个生长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开展好实践活动是基地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实践基地发展的核心内容。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探究,我们坚持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与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生活实际、人防教育、科技教育和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依托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周边的各种资源,扬长避短,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开发实践活动课程:一是活动课程不能以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二是活动课程不能强调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学生个体发现、探究、合作,以及主动建构、意义生成等内涵,同时,避免部分基地课程设置中零散无序、低效高耗等现象的发生。
按照活动系列化、课程专业化的思路,精心架构了影像艺术、人防教育、模拟驾驶、科技模型、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六大系列专业课程。
经过整合和优化,开设和推出的六大系列专业活动课程,极大保证了学生自主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拓宽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六大系列专业活动课程不但丰富了活动课程内涵和外延,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文化建设特色化
文化是具有人文意义或生命意义的现象。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生存思想、生存状态等方面的体现。在基地建设中,独特的文化都是通过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气息表现出来。有内涵的基地文化呈现出的是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和生命魅力。因此,建设好实践基地,我们认为除了上文提到的基地理念前瞻化、课程设置专业化外,还应重视基地文化建设特色化,它包括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
环境文化建设 基地从开始就非常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基地环境建设是要有别于普通学校,无论是基地整体布局、建筑风格,还是基地文化建设,都应以容易调动学生感性兴奋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目的。根据这一思路,结合我们基地实际情况,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怡人、特色鲜明”的原则,将基地规划成“三区五馆一院”。经过三年多的分步施工,现在基地已经形成了拓展区、种植区、演练区、民俗馆、科技馆、人防馆、影像馆、手艺馆和基地影院的布局。这些场馆丰富了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内容,具体呈现了基地文化,确保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开放以来,先后有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省教育技术中心及温州市教育局等领导莅临基地视察指导,对基地环境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基地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活动项目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所。
整个基地,就是一座文化展览馆,扑面而来的都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凉亭、连廊、假山、花架、花盆,挂画、挂匾、图案,以及精致的小水车、各种奇花异卉、珍果嘉木,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中,都成为学生的文化符号,散发着文化魅力。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快乐、温馨和幸福。
活动文化建设 基地除了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外,同时还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即部门共建文化建设和学生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1)部门共建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基地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共建活动。一是和县文明办合作,丰富了未成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和县科协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普意识;三是和县妇联开展“春蕾计划”慈善助学活动,共同关爱全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是和县人防办合作,建设成人防教育展示厅,成为防空防灾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和各部门开展共建活动,大大提高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使基地实践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学生实践活动文化建设。基地每学期以文件形式向参训学校下发《学生实践活动感言征集活动的通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把活动点滴、感受、体验、感悟等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延伸、一个成果展现。优秀感言我们不但选登在我们基地网站实践乐园专栏上,还会把其中最为优秀的感言收录在每学年出版的《实践花开》一书中。
制度文化建设 基地制度文化建设要有别于普通学校,建立适合基地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保证基地的有序有效运转。
为了规范基地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基地运作水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提出了规范管理、全员管理和常态管理的三大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基地各项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钱明辉.发展我国21世纪新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云南大学学报,2000(6).
关键词 实践基地;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065-02
平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称“基地”)是一所集素质拓展、动手实践、生活技能、科普教育、生命教育、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基地于2009年2月经平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建,2011年2月正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开放,年接待能力达两万人次。开放以来,受到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誉。基地先后被授予温州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阵地、温州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温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基于三年多来,基地建设经验和两年多的开放摸索,我们认为要建设好学生实践基地需要重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办学理念要前瞻化,二是课程设置要专业化,三是文化建设要特色化。
1 办学理念要有前瞻化
一个前瞻性的理念不但指明了基地发展的方向,而且还会不断引领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基地创建伊始,我们就开始思考、探讨这个问题:基地如何定位,需要怎样的理念来引领,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基地?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全面,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地内涵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即基地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就是先要让学生欣然接受,引发学生兴趣,《浙江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中说:“实践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新型载体的“新”要落脚在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幸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就是以“趣”为起点,有趣、成功、幸福感,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相互促进。从“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到“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是我们在基地建设中对办学理念理解从平面到立体,对基地内涵的理解从肤浅到比较深刻的一次升华,指引基地健康发展。
2 课程设置要专业化
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应该是重视学生能力的系统训练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活动课程内涵应该包含:进入世界—释放人性—了解自我—形成思维品质—认知规律—感悟个人意义六个生长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开展好实践活动是基地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实践基地发展的核心内容。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探究,我们坚持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与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生活实际、人防教育、科技教育和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依托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周边的各种资源,扬长避短,与学科课程相区别,开发实践活动课程:一是活动课程不能以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二是活动课程不能强调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学生个体发现、探究、合作,以及主动建构、意义生成等内涵,同时,避免部分基地课程设置中零散无序、低效高耗等现象的发生。
按照活动系列化、课程专业化的思路,精心架构了影像艺术、人防教育、模拟驾驶、科技模型、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六大系列专业课程。
经过整合和优化,开设和推出的六大系列专业活动课程,极大保证了学生自主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拓宽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六大系列专业活动课程不但丰富了活动课程内涵和外延,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文化建设特色化
文化是具有人文意义或生命意义的现象。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生存思想、生存状态等方面的体现。在基地建设中,独特的文化都是通过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气息表现出来。有内涵的基地文化呈现出的是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和生命魅力。因此,建设好实践基地,我们认为除了上文提到的基地理念前瞻化、课程设置专业化外,还应重视基地文化建设特色化,它包括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
环境文化建设 基地从开始就非常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基地环境建设是要有别于普通学校,无论是基地整体布局、建筑风格,还是基地文化建设,都应以容易调动学生感性兴奋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目的。根据这一思路,结合我们基地实际情况,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怡人、特色鲜明”的原则,将基地规划成“三区五馆一院”。经过三年多的分步施工,现在基地已经形成了拓展区、种植区、演练区、民俗馆、科技馆、人防馆、影像馆、手艺馆和基地影院的布局。这些场馆丰富了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内容,具体呈现了基地文化,确保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开放以来,先后有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省教育技术中心及温州市教育局等领导莅临基地视察指导,对基地环境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基地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活动项目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所。
整个基地,就是一座文化展览馆,扑面而来的都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凉亭、连廊、假山、花架、花盆,挂画、挂匾、图案,以及精致的小水车、各种奇花异卉、珍果嘉木,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中,都成为学生的文化符号,散发着文化魅力。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快乐、温馨和幸福。
活动文化建设 基地除了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外,同时还重视活动文化建设,即部门共建文化建设和学生实践活动文化建设。
1)部门共建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基地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共建活动。一是和县文明办合作,丰富了未成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和县科协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普意识;三是和县妇联开展“春蕾计划”慈善助学活动,共同关爱全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是和县人防办合作,建设成人防教育展示厅,成为防空防灾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和各部门开展共建活动,大大提高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使基地实践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学生实践活动文化建设。基地每学期以文件形式向参训学校下发《学生实践活动感言征集活动的通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把活动点滴、感受、体验、感悟等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延伸、一个成果展现。优秀感言我们不但选登在我们基地网站实践乐园专栏上,还会把其中最为优秀的感言收录在每学年出版的《实践花开》一书中。
制度文化建设 基地制度文化建设要有别于普通学校,建立适合基地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保证基地的有序有效运转。
为了规范基地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基地运作水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提出了规范管理、全员管理和常态管理的三大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基地各项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钱明辉.发展我国21世纪新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云南大学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