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疗效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4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86例青少年抑郁症按入组顺序分为单用药物组(A组)和药物合并家庭治疗组(B组),各43例,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和12周治疗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药物合并家庭治疗组HAMD、PSP、YSR治疗前的评分平均为(27.30±4.60)分,(81.47±1.87)分,(73.28±1.30)分,治疗后分别为(15.36±3.60)分,(12.61±2.10)分,(9.46±2.80)分,(6.30±2.20)分,(82.76±1.09)分,(84.51±1.32)分,(86.51±1.32)分,(92.05±1.72)分,(71.42±1.45)分,(69.09±1.33)分,(67.47±1.47)分,(64.23±1.90)分;单用药物组HAMD、PSP、YSR治疗前的评分平均为(26.90±5.10)分,(81.45±1.85)分,(73.26±1.28)分,治疗后分别为(19.42±2.90)分,(16.43±2.60)分,(13.50±3.80)分,(7.60±2.80)分,(82.00±1.14)分,(83.67±1.23)分,(85.88±1.27)分,(87.98±1.35)分,(72.84±1.29)分,(70.07±1.26)分,(68.84±1.54)分,(66.02±1.55)分;两者治疗前后评分自第2周起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分率自第4周起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家庭治疗辅助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可以快速起效,提高疗效,并对社会功能有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清醒睡眠节律对局灶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I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内科经过住院期间癫痫手术前综合评估的癫痫患者,共44例,采用电势定位的方法定位棘波最大电势点,作为棘波的位置,计数清醒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和非快速眼动睡眠Ⅲ-Ⅳ期(NREMⅢ-Ⅳ)IID的次数和IID范围,用方差分
目的研究自助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self help,CBTI-SH)治疗长期服用催眠药的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对象为门诊慢性失眠患者,连续使用催眠药超过6个月者为研究组,未服药者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CBTI-SH,疗程4周。在基线及2,4周末评定睡眠相关量表。每天记录睡眠日志,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梅毒患者和健康对照被试(health controls,HC)之间工作记忆的差异。方法对30例无神经症状梅毒患者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5名HC被试采用字母版2-back工作记忆任务,比较两组正确率及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被试在排除焦虑和抑郁情绪情况下,梅毒患者组不仅存在词汇流畅性以及数字广度障碍,而且存在工作记忆的损伤。梅毒患者组在工作记忆的正确率与反应时均差于HC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