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并运用知识,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问题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全面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点,这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发挥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作用。首先,问题的设计要牢牢抓住初中生的关注点,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相对不强,但好奇心较重,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出教学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化学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这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在本实验中棉花有什么作用?思考一会后,我们可以取出实验后试管口中的棉花,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自然会明白棉花的作用。
其次,问题的设计需要合理控制难度。学生个体的基础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学问题不能单纯考虑学优生的需要,而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分层次的教学问题,避免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解金属资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提出金属资源包括哪些这类简单的问题,吸引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参与,再要求学生列举金属资源的利用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要求学生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合理建议,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不同的问题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凸显问题层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问题的设计要联系教材和生活。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既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可以围绕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铁生锈”现象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在班级大扫除时栏杆上的铁锈很难清除,同学们知道铁锈是什么成分吗?怎样才能有效清除铁锈?如何才能避免出现铁锈?等等。通过一系列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使化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梳理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深入探究
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化学问题中归纳知识点,总结化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实验中,常规的做法是“排空气法”收集。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就会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不用“排水法”收集?通过实驗证明,排水法可以收集二氧化碳,但是为什么一般不用这种方法。根据这一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之间可以在自主思考、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互动拓宽知识视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溶解现象”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探究不同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验、讨论、联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自主探究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集思广益,更加适合用于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要鼓励课外实验探究,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化学学科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然而实验教学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实验过程繁琐,需要很多实验器材,往往不能过于频繁大量的使用。对于一些有趣的、安全性很高的小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尝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得答案。例如,在学习酸碱性时,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有些植物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大家课后看看有哪些植物汁液在怎样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颜色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思考解决办法,自行制作纯净水、食盐水和石灰水等酸碱性溶液,从家中的植物花卉中取材,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科学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在教学总结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厘清知识脉络,澄清知识误区,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点评。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落实情况,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常见误区,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要以学生自身为对照标准进行纵向对比,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勇敢抛出心中的疑问供同学们讨论。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思考,交流互动,深入探究。要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情况,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本身的评价和建议,从中找出进一步完善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积极交流互动,实现从问题到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怡.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28-130.
[2]赵静.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和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82.
[3]袁伟君.感知、精确、高效初中化学教学新模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4.
[4]施秀美.巧用化学实验 促进初中学生认识发展——以初中化学实验中气体压强复习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5):118-120.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全面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点,这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发挥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作用。首先,问题的设计要牢牢抓住初中生的关注点,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相对不强,但好奇心较重,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出教学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化学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这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在本实验中棉花有什么作用?思考一会后,我们可以取出实验后试管口中的棉花,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自然会明白棉花的作用。
其次,问题的设计需要合理控制难度。学生个体的基础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学问题不能单纯考虑学优生的需要,而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分层次的教学问题,避免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解金属资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提出金属资源包括哪些这类简单的问题,吸引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参与,再要求学生列举金属资源的利用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要求学生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合理建议,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不同的问题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凸显问题层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问题的设计要联系教材和生活。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既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可以围绕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铁生锈”现象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在班级大扫除时栏杆上的铁锈很难清除,同学们知道铁锈是什么成分吗?怎样才能有效清除铁锈?如何才能避免出现铁锈?等等。通过一系列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使化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梳理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深入探究
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化学问题中归纳知识点,总结化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实验中,常规的做法是“排空气法”收集。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就会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不用“排水法”收集?通过实驗证明,排水法可以收集二氧化碳,但是为什么一般不用这种方法。根据这一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之间可以在自主思考、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互动拓宽知识视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溶解现象”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探究不同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验、讨论、联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自主探究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集思广益,更加适合用于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要鼓励课外实验探究,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化学学科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然而实验教学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实验过程繁琐,需要很多实验器材,往往不能过于频繁大量的使用。对于一些有趣的、安全性很高的小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尝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得答案。例如,在学习酸碱性时,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有些植物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大家课后看看有哪些植物汁液在怎样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颜色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思考解决办法,自行制作纯净水、食盐水和石灰水等酸碱性溶液,从家中的植物花卉中取材,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科学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在教学总结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厘清知识脉络,澄清知识误区,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点评。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落实情况,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常见误区,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要以学生自身为对照标准进行纵向对比,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勇敢抛出心中的疑问供同学们讨论。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思考,交流互动,深入探究。要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情况,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本身的评价和建议,从中找出进一步完善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积极交流互动,实现从问题到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怡.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28-130.
[2]赵静.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和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82.
[3]袁伟君.感知、精确、高效初中化学教学新模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4.
[4]施秀美.巧用化学实验 促进初中学生认识发展——以初中化学实验中气体压强复习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