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7)19-04-01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幻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展示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成了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本课堂教学实践,试作探析。
一、转授为导,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授为导,精讲释疑。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继而判断、推理、选择出最佳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讲述人民解放战争大决战前夜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我军高级指挥官的角色来谈一谈战略决战的首战究竟选择在什么地区为好,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学生的发散思维异常活跃,提出了种种见解。通过判断推理、聚合思维,最终得出首战放在东北地区为好。
二、启发创新,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应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 实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扩展为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要求同学简单扼要评价一下李鸿章,几乎所有同学都持否定的态度,突然一个平时学习比较差的同学大声说:“李鸿章虽不好,但也做出贡献,他兴办了洋务运动,虽然其本意要稳定清政府的统治,但这一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我及时表扬他,并鼓励他大胆发言。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常有新的见解,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三、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加快思维速度,提高思维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相反,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思维压抑、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极力营造好课堂气氛。
1.开展课堂自由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以自由提出来。教师将学生的各类意见分类梳理,除去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激发灵感,增长学识。在设计讨论的题目时,教师应富有针对性。如讲述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时,让学生讨论:美国历史才200多年,为什么在资本主义世界能后来居上?学生经过讨论,分别从政治、历史、综合等方面分析,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分析方法。
2.开展课堂辩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在撞击中,激发创造灵感,完成创造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布置某一专题,让学生收集史类,加以整理,课堂上将意见相反的同学分成两大组展开辩论,鼓励创新,激发灵感。课后鼓励学生整理成文,完成创造过程。
3.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课。主要形式有:①社会性活动,如參观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等;②娱乐性活动,如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举办历史故事会等;③竞赛性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演讲比赛等;④创造性活动,如制作历史地图、模型、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墙报、小报等。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3-7人一组,根据需要给每一小组的同学安排学习任务,按照完成任务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一方面激发团体成员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彼此尊重,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召市镇初级中学 416800)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幻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展示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成了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本课堂教学实践,试作探析。
一、转授为导,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授为导,精讲释疑。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融入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继而判断、推理、选择出最佳答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讲述人民解放战争大决战前夜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我军高级指挥官的角色来谈一谈战略决战的首战究竟选择在什么地区为好,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学生的发散思维异常活跃,提出了种种见解。通过判断推理、聚合思维,最终得出首战放在东北地区为好。
二、启发创新,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应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 实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扩展为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要求同学简单扼要评价一下李鸿章,几乎所有同学都持否定的态度,突然一个平时学习比较差的同学大声说:“李鸿章虽不好,但也做出贡献,他兴办了洋务运动,虽然其本意要稳定清政府的统治,但这一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我及时表扬他,并鼓励他大胆发言。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常有新的见解,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三、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加快思维速度,提高思维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相反,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思维压抑、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极力营造好课堂气氛。
1.开展课堂自由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以自由提出来。教师将学生的各类意见分类梳理,除去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激发灵感,增长学识。在设计讨论的题目时,教师应富有针对性。如讲述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时,让学生讨论:美国历史才200多年,为什么在资本主义世界能后来居上?学生经过讨论,分别从政治、历史、综合等方面分析,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分析方法。
2.开展课堂辩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在撞击中,激发创造灵感,完成创造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布置某一专题,让学生收集史类,加以整理,课堂上将意见相反的同学分成两大组展开辩论,鼓励创新,激发灵感。课后鼓励学生整理成文,完成创造过程。
3.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课。主要形式有:①社会性活动,如參观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等;②娱乐性活动,如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举办历史故事会等;③竞赛性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演讲比赛等;④创造性活动,如制作历史地图、模型、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墙报、小报等。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3-7人一组,根据需要给每一小组的同学安排学习任务,按照完成任务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一方面激发团体成员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彼此尊重,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召市镇初级中学 4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