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上世紀70年代开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和目标。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科的互通性和交融性,特别要突出德育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力求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于小学教育,植入正直的思想品德于学生的意识,培养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新时代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思想渗透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教会并提升学生的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渗透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表达。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不能因为学科知识的学习、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素质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兼顾对两方面教育内容的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历练德育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造句习作,以及简单的阅读和建立基本语文思维。虽然没有突出强调德育的作用,但却在课文学习中悄无声息地渗透出来。比如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中心思想的总结归纳,无时无刻不彰显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应当认识到民族思想、民族气概、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在课文学习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并有意识地促进两者相互交融。
提倡发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美、发扬美、提倡美、歌颂美,并不断地通过历练来达到建设美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慢慢懂得了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学到了张思德同志为了集体的奉献精神,明晰了人人平等、团结共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既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教师还可以立足教材内容,真实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
二、品味德育
几乎每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有些措辞华美,有些发人深省,有些慷概激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在情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启迪。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语调、语意,并在脑海中勾勒出人物的神态,通过反复体会和揣摩,感悟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思想品质。如:“同志们!用石头砸!”“同志们,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内容是现代学生无法触及的,但却表达出了中华民族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牺牲奉献的坚强意志,以及他们义无反顾、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好品质,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舍身为国、赤心报国的坚定信念。同时,还要抓住对人物举止的刻画,如昂首挺胸、抓住云集、跳下深谷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五壮士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像《狼牙山五壮士》这种反映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体验德育
通过“历练德育”和“品味德育”的德育教学后,相信同学们已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为接下来的“体验德育”做好准备。
通过创设及表演的方式实现情境再现,是对体验德育的最好表达。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文中角色的距离,使体验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涉入和美轮美奂的表演,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内涵。例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课本内容。通过表演课本剧,扮演渔夫、老太婆、金鱼等角色,深刻领会到“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的可悲下场。善良的人呀,也不能太懦弱了”的寓意。使学生明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表演前的反复改编和排练,本身就是理解课文主旨和思想的过程。通过一遍遍的思考和反思,人世间的许多哲理与美好品质已深入学生们的心底。尽管很多东西还无法真正领悟,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是非黑白的准确辨析,是对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成功肯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互通性,这种互通性又进一步促进了二者的互融性。互通互融是促使两种事物成功交融的重要前提。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德育与小学语文的相互渗透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形式。相信以语文老师浓厚的育人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经过潜心的钻研,定会使人间所有美好的品德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汉字文化,2020(08):127-128.
[2]刘文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46+48.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思想渗透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教会并提升学生的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渗透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表达。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不能因为学科知识的学习、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素质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兼顾对两方面教育内容的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历练德育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造句习作,以及简单的阅读和建立基本语文思维。虽然没有突出强调德育的作用,但却在课文学习中悄无声息地渗透出来。比如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中心思想的总结归纳,无时无刻不彰显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应当认识到民族思想、民族气概、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在课文学习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并有意识地促进两者相互交融。
提倡发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美、发扬美、提倡美、歌颂美,并不断地通过历练来达到建设美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慢慢懂得了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学到了张思德同志为了集体的奉献精神,明晰了人人平等、团结共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既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教师还可以立足教材内容,真实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
二、品味德育
几乎每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有些措辞华美,有些发人深省,有些慷概激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在情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启迪。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语调、语意,并在脑海中勾勒出人物的神态,通过反复体会和揣摩,感悟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思想品质。如:“同志们!用石头砸!”“同志们,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内容是现代学生无法触及的,但却表达出了中华民族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牺牲奉献的坚强意志,以及他们义无反顾、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好品质,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舍身为国、赤心报国的坚定信念。同时,还要抓住对人物举止的刻画,如昂首挺胸、抓住云集、跳下深谷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五壮士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像《狼牙山五壮士》这种反映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体验德育
通过“历练德育”和“品味德育”的德育教学后,相信同学们已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为接下来的“体验德育”做好准备。
通过创设及表演的方式实现情境再现,是对体验德育的最好表达。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文中角色的距离,使体验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涉入和美轮美奂的表演,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内涵。例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课本内容。通过表演课本剧,扮演渔夫、老太婆、金鱼等角色,深刻领会到“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的可悲下场。善良的人呀,也不能太懦弱了”的寓意。使学生明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表演前的反复改编和排练,本身就是理解课文主旨和思想的过程。通过一遍遍的思考和反思,人世间的许多哲理与美好品质已深入学生们的心底。尽管很多东西还无法真正领悟,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是非黑白的准确辨析,是对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成功肯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互通性,这种互通性又进一步促进了二者的互融性。互通互融是促使两种事物成功交融的重要前提。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德育与小学语文的相互渗透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形式。相信以语文老师浓厚的育人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经过潜心的钻研,定会使人间所有美好的品德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汉字文化,2020(08):127-128.
[2]刘文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