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29-02
手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1%~11%,而手术者则高达4.7%~66%。2009年以来我院开展手术三千多例,无一例术中压疮发生。现对造成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
1.1自身危险因素
1.1.1年龄
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l,NPUAP)研究证实,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
1.1.2疾病因素
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
1.1.3急性应激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
通过研究发现,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压疮发生率高,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源。
1.2 术中危险因素
1.2.1麻醉
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有55%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而且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的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可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1.2.2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 Hoshowsky等认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压疮。
1.2.3手术体位与护理器具
体位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固定器可压迫骨突处皮肤,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易发生术中压疮。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压在病人的肢体上;术中变换体位或操作振动较大时体位垫失去保护作用;对烦躁病人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易于发生压疮。
1.2.4温度、湿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皮肤潮湿、过多的液体浸渍皮肤、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切应力。
2相关护理
2.1术前评估
需要手术的患者,特别是易造成皮肤压疮的高危人群,通过术前访视患者,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压疮高危因素,特别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体质差及老年人应该重点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手术部位及体位,手术方式,是否输血等,找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预防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2.2术中的相关护理
2.2.1心理护理
患者对病情、手术等多方面的担心而造成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往往使患者处于僵持甚至震颤,此时极易发生皮肤破损,导致压疮出现。因此在手术前应给予患者抚摩、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
2.2.2合理摆放体位
安置患者的手术体位既要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患者解剖、生理的耐受性。保证患者舒适且能保持一定的时间,注意固定肢体和防止坠落。
2.2.3保暖、防潮
为了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减低程度增加,从而增加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在手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用棉被等遮盖物保持患者的体温,在冲洗腹腔时使用温热冲洗液,术中输血时尽量将其放入37℃的水中复温后再输入,大量输入液体时也需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以免降低患者的体温。
2.2.4凡士林的有效保护
主要针对俯卧位头颈部手术患者的面部皮肤保护。凡士林可在局部形成封闭性油膜,对抗摩擦力和剪切力:缓冲垂直压力,减轻皮肤受压,缓解血运障碍,润泽皮肤,促进上皮新生,能有效延长压疮的发生时间。
2.2.5加强责任心
加强术中巡视,动态管理患者。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观察。随时查看体位垫是否移动,患者身下床单是否潮湿,及时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海2h放松约束带一次,改善局部受压部位出现的早期压疮反应。手术后护送患者回房时应向病房护士进行皮肤现状的特殊交班,使患者得到连续而不间断的护理。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现购置新的手术床,制作适用于各种体位的各个型号软垫,保持患者术中的柔软舒适;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术中压疮的预防理念,术前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因素评估,制定预防计划,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避免了术中压疮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我院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2]殷美杏.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3~24.
[3] 张晓明,杜燕,于艳涛.记性应激应对与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2,9(2):5~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29-02
手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1%~11%,而手术者则高达4.7%~66%。2009年以来我院开展手术三千多例,无一例术中压疮发生。现对造成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
1.1自身危险因素
1.1.1年龄
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l,NPUAP)研究证实,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
1.1.2疾病因素
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
1.1.3急性应激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
通过研究发现,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压疮发生率高,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源。
1.2 术中危险因素
1.2.1麻醉
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有55%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而且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的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可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1.2.2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 Hoshowsky等认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压疮。
1.2.3手术体位与护理器具
体位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固定器可压迫骨突处皮肤,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易发生术中压疮。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压在病人的肢体上;术中变换体位或操作振动较大时体位垫失去保护作用;对烦躁病人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易于发生压疮。
1.2.4温度、湿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皮肤潮湿、过多的液体浸渍皮肤、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切应力。
2相关护理
2.1术前评估
需要手术的患者,特别是易造成皮肤压疮的高危人群,通过术前访视患者,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压疮高危因素,特别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体质差及老年人应该重点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手术部位及体位,手术方式,是否输血等,找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预防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2.2术中的相关护理
2.2.1心理护理
患者对病情、手术等多方面的担心而造成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往往使患者处于僵持甚至震颤,此时极易发生皮肤破损,导致压疮出现。因此在手术前应给予患者抚摩、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
2.2.2合理摆放体位
安置患者的手术体位既要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患者解剖、生理的耐受性。保证患者舒适且能保持一定的时间,注意固定肢体和防止坠落。
2.2.3保暖、防潮
为了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减低程度增加,从而增加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在手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用棉被等遮盖物保持患者的体温,在冲洗腹腔时使用温热冲洗液,术中输血时尽量将其放入37℃的水中复温后再输入,大量输入液体时也需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以免降低患者的体温。
2.2.4凡士林的有效保护
主要针对俯卧位头颈部手术患者的面部皮肤保护。凡士林可在局部形成封闭性油膜,对抗摩擦力和剪切力:缓冲垂直压力,减轻皮肤受压,缓解血运障碍,润泽皮肤,促进上皮新生,能有效延长压疮的发生时间。
2.2.5加强责任心
加强术中巡视,动态管理患者。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观察。随时查看体位垫是否移动,患者身下床单是否潮湿,及时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海2h放松约束带一次,改善局部受压部位出现的早期压疮反应。手术后护送患者回房时应向病房护士进行皮肤现状的特殊交班,使患者得到连续而不间断的护理。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现购置新的手术床,制作适用于各种体位的各个型号软垫,保持患者术中的柔软舒适;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对术中压疮的预防理念,术前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因素评估,制定预防计划,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避免了术中压疮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我院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2]殷美杏.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3~24.
[3] 张晓明,杜燕,于艳涛.记性应激应对与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2,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