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MRI、血培养联合经胸心脏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4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MRI、血培养、经胸心脏超声诊断及预后资料;观察MRI和经胸心脏超声对IE患者不同大小赘生物和不同位置赘生物的检出率,并分析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3种方式的诊断正确率。
结果在赘生物检出率上,经胸心脏超声检出率为93.28%,显著高于MRI的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心脏超声对≤5 mm的赘生物检出率为27.61%,显著高于MRI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位置的赘生物检出中,经胸心脏超声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赘生物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11.94%,均显著高于MRI检出的5.97%、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培养检查中,病原菌检出率为61.19%,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53.66%。3种方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8.51%,均显著高于经胸心脏超声、MRI和血培养的93.28%、72.39%、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MRI、血培养联合经胸心脏电动图应用于IE患者中,提高了赘生物部位及检出率,并提供了更多的心功能和病原微生物信息,而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