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走路、爬墙的鱼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在奇妙的大自然里,人们也会看到有些鱼儿不仅可以暂时离开水生活,有的离水后还能“走路”和“爬墙”呢!
有人发现,鲶鱼能在路上“行走”。奇怪,鲶鱼不长脚,靠鳃在水里呼吸,怎么能在陆地上行走呢?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才发现,原来这种鱼的胞鳍特别发达,鳍上还有坚硬的刺,在向前“行走”时,靠强有力的尾部拍打地面,产生一股后助力量,同时以鳍刺挖掘地面,维持鱼体平衡和推进身体向前移动。
有人在某地一条小河边见到几条河鳗攀爬砖墙,其状犹如壁虎。它们的攀爬技巧十分高明,先是将头部伸到两块砖墙之间的凹陷处作为支撑点,然后甩动尾巴触及另一个凹陷处。大约能在10分钟内爬3米多高。它身上的鳞片已经退化,皮肤特别薄,且布满微血管,血液中的废气与外界新鲜空气可以通过皮肤表面进行新陈代谢,这叫作“皮肤呼吸”。当它们返回水里后,又可恢复用鳃呼吸。
“打电话”求爱的鱼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生活着一种奇妙的鱼——电鳗。它的身体只有10~20厘米长,呈半透明状,形如小刀。它的尾部有发电器官,经常会发出几伏特的电流,向自己周围放射微弱的电流脉冲制造磁场。
这种鱼的视力并不好,当它游泳时,如果遇到前面有障碍物或有饵食接近时,电场便会发生变化,能借此“计算出”物体的位置,随时掌握电场周围的动静。
雄性电鳗用电场来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牵制其他雄鱼的活动,并用此种方式向雌鱼求爱。察知雄鱼电场的雌鱼,“听觉”灵敏,也会立即发出电场来回应,下一步就是赴约相会了。
“丑鱼”三谜
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水域中,生活着一种奇鱼。因为它们的外貌多少有点像戏剧里的丑角打扮,所以被人们称为“丑鱼”。
当丑鱼受到敌害攻击时,便立刻躲入海葵的触手之中。因为海葵的触手中有许多刺细胞,能放射出毒液对付来犯者。海葵对丑鱼是绝不会放射毒液的,因为它们身上有层迷惑海葵的粘液,使海葵误认为它们是同类。奇怪的是,丑鱼是怎样获得这种粘液迷惑层的,是自身分泌,还是从海葵那儿“借来”的,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全世界大约有800种海葵,而丑鱼仅生活在其中10种海葵里。雌鱼把卵产在海葵基部,幼鱼孵出后常四散到浮游生物中觅食,生长2~3周后再寻找寄生的海葵。可是,每条幼鱼是怎样找到自己的海葵的呢,是纯粹的机遇,还是被海葵发出的化学气味吸引,这又是一个谜。
在一只大的海葵里,常常寄居着一对丑鱼夫妇和若干条幼鱼。如果赶走一条雄鱼,一个月后,最大的一条幼鱼会长成一条成熟的雄鱼,接替先辈。如果赶走的是一条雌鱼,却不是一条最大的幼鱼直接长成雌鱼,而是幼鱼中一条最大的雄鱼逐渐变成雌鱼。先是在几天内行为上改变,然后在几个月内发生生理上的转变——能产卵繁殖后代。丑鱼“变性”的原因何在,这也是一个谜。
海马求爱四步曲
许多动物学家认为,海马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动物之一。全世界大约有35种海马。它们的奇特,不仅在长相,还在于它们的行为,尤其是它们生机勃勃的求爱动作。
第一步,海马双双相会。雄海马一边鼓起腹部的育儿袋,一边显出橘黄肤色,雌海马的肤色随之变为粉红色,彼此含情脉脉。这时,它们用各自的尾巴,缠绕在同一固定物体上开始打转。
第二步,雄海马准备育儿袋。雄海马面对着雌海马,一边有力地隆背曲身,一边用尾巴挤压出育儿袋里的水分,向配偶示意其育儿袋已经空缺,以待卵子着床,而且表明自己能忍受下一步分娩的痛苦。
第三步,雌海马产卵。雌海马见雄海马颇有诚意,便把产卵器插入雄海马的育儿袋中,释放出一长串粘性卵。释放卵的时间极短,一般只需要6秒钟。产卵结束后,雄海马立即紧闭育儿袋的袋口。
第四步,彼此忠贞不渝。随后,雌雄海马就互相松开,双双潜入海底,并以尾巴盘卷于水草上。在以后的海马“怀孕”期间,双方绝不另找新欢。
“四只眼睛”的鱼
在热带美洲的一些河流里,有一种奇怪的鱼,它的两只眼睛都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各有自己的焦距,中间被一水平间隔壁分开。上部分的晶状体,同水上的背瞳孔联系,很像人的眼睛,靠着两次折射的补偿作用,能够眺望空中王国;下部分的晶状体,同水下的腹瞳孔紧密联系,成为一只典型的鱼眼,能细察水中世界。因此,这种鱼既能跃出水面捕食飞虫,又能潜入水中捕食游泳的小动物和来犯之敌。它的粗大神经束从眼睛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在夜间月光下也能看见物体。
这种怪鱼,虽然科学家给它取名“四眼鱼”,但实际上只有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凸出于头部之外,看上去很像是两个圆泡泡。由于它的双重视觉,渔夫捕捉它们很不容易,它们往往在渔夫撒网以前就逃开了。
据科学家研究,认为四眼鱼虽然具有双重视觉,但主要依赖于它的空中视力,发现更远的小物体。
(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