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目共睹,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进出口总额已列世界第三位。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主体也在不断增加,总体上看,国际贸易风险始终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据有关机构评估,出口企业的坏帐率达到5%,是发达国家坏账平均水平的10~20倍。一项对1000家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风险水平是比较高的。面对大量贸易风险的现实,我国企业加强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企业应对整个交易过程足够关注,对每个贸易阶段的风险有很好的认识,但是现在国内有很多企业只注重在交易达成后的风险管理,如买了高额的出口信用保险、进行出口保理,而忽视了交易前的风险防范。事实上,在交易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不仅能降低风险,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树立风险意识
在对外贸易中,由于业务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以及跨越国界的信息不对称,其风险比单纯的国内贸易更加严重,这就要求外贸企业有更加敏感的风险防范意识。
出口信用风险一般来讲,包括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往往是由于政治及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引起的。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在亚、非、拉等政治动荡的第三世界国家会发生政治风险,而政体和国体相对稳定的西方国家不会发生。其实不尽然,政治风险既包括动乱、夺取政权、迫害华侨、战争等国家内部风险因素,也包括国家联合与分裂、合作与对抗、制裁与反制裁等的变化所导致的外国企业遭受损失的一切可能。前者一般比较醒目,损失较为惨重且无处申诉,较易为企业所重视;而后者往往比较隐蔽、易变,有时还被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企业对此不易给予足够的重视。宏观经济风险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企业应对买方所在国的国际收支、经济结构、外债负担和清偿能力等有充分的认识。企业除了要面对国家风险,还要承担买方不及时付款、利用信用工具进行欺诈等风险。
企业在与买方签定合同之前,不能由于急于出货而忽视上述风险的存在。然而,在我国外贸企业中,风险意识是相当不足的。据分析,有四分之三的国际拖欠是在对客户资信不掌握又没有保证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采用放账、托收等商业信用方式造成的。对多数企业来说,风险意识只有在亲身参与外贸活动的过程中吃亏、赔本、碰壁之后,才会逐步形成。可是,对有些中小企业而言,一次打击也许就是致命的,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不能等到吃了亏之后才有风险意识,必须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在培养风险意识的过程中,风险意识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一环。风险意识教育的内容,不单单是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成本意识。从广义上说,风险防范制度如何建设,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部门间在风险管理中如何协调,都应属于风险意识教育的内容。
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在交易前应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或者参照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指标体系。如评估国家风险,可以利用欧洲货币指数、国家风险国际指南、富兰德指数等指标;对客户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资信调查应该是任何贸易公司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预先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很多交易风险带来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对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在具体的外贸实务操作中资信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企业可以自行调查,然后与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因为如果企业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业务部门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倾向于多拉客户,在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取舍上可能只注意好的方面;财务部门力求避免呆帐、坏账,对信用调查的态度可能比较保守,更多的注意客户信用方面的缺点或疑点,所以,在调查时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这样有助于全面的了解客户。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构了解相关客户的信用信息。如通过国内的贸易或商务机构、客户所在国有关机构、银行和保险机构等获得信息,但是从这些机构获得的资料比较有限,而且比较笼统,所以如果与客户做交易,仍需深入了解。另外一可行方法是,企业可以委托专业资信调查机构,从该机构所获得的资料往往专业性强、客观、调查报告翔实,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丰富的信息。当然,这或许要一定的成本,但是如果交易额较大,进行充分的调查是很必要的。
企业最好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来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资信调查。对于资信调查,某些外贸企业存在着误区。如认为熟人介绍的客户不用进行资信调查,中国人往往将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混为一谈。由于是熟人介绍的客户就不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甚至碍于中间人的情面,放松要求对方的付款条件。还有就是认为对老客户不用进行资信调查。有多年业务往来的老客户,一般说来,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总要深入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客户的资信调查就失去了必要性。一些资深资信调查公司的记录显示,拖欠的案例中,老客户占一半以上。从动态的眼光来看,任何公司的经营状况总会发生变化的,几年前生意兴隆、资金充裕的企业,现在有可能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边缘,因而也就产生了拖欠、拒付的动机和可能。有些存心欺诈的不良公司,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从小金额交易开始建立业务关系,待几笔业务做下来取得中方信任之后,付款方式往往从L/C发展至D/P、D/A等方式,这时往往会下一笔巨额定单,等提货后拒付货款甚至宣告破产,给我方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再就是认为对大公司的资信情况不用调查。虽然大公司、知名企业的资信相对可靠一些,但是一些大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作为责任有限公司,债务与母公司无关,仅仅依赖商号的信誉则可能产生贸易信用风险。即使是大公司本身,也可能有不良的付款习惯。因此在同大公司开始业务往来之前,应该了解其付款记录和习惯,有助于在谈判时对付款条件进行掌控。由于存在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外贸企业放松甚至忽视资信调查的工作,由此造成的损失实在是不能低估。
确定客户信用额度
有时企业为了和客户长期合作下去,在客户资金周转不顺时或者为了迅速出货时给客户一定的资金融通。但是由于存在风险,企业要慎重的制定授信决策。
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长期以往合作了解的基础上,对客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从而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差异化。江苏某家大型物资贸易公司,在物资市场饱和、以赊销为主的经营状况下,他们2000年的销售收入4亿元,而呆帐损失只有4000多万元。这个成绩来自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管理。它将公司的客户分为三类:A级客户,就意味着公司可以继续满足其赊销的要求;对于有回款不及时的B级客户,他们提出的赊销要求,公司要严格调查以往的销售记录和原始档案后在决定;让公司出现呆帐的C级客户,公司则拒绝交易。同时,公司给予客户的信用风险级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客户的付款记录随时进行调整。
客户信用等级管理使企业可以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投入不同的人力和物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促进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和信用风险的降低。当然,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待客户信用等级,没有什么可一劳永逸。
树立风险意识
在对外贸易中,由于业务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以及跨越国界的信息不对称,其风险比单纯的国内贸易更加严重,这就要求外贸企业有更加敏感的风险防范意识。
出口信用风险一般来讲,包括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往往是由于政治及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引起的。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在亚、非、拉等政治动荡的第三世界国家会发生政治风险,而政体和国体相对稳定的西方国家不会发生。其实不尽然,政治风险既包括动乱、夺取政权、迫害华侨、战争等国家内部风险因素,也包括国家联合与分裂、合作与对抗、制裁与反制裁等的变化所导致的外国企业遭受损失的一切可能。前者一般比较醒目,损失较为惨重且无处申诉,较易为企业所重视;而后者往往比较隐蔽、易变,有时还被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企业对此不易给予足够的重视。宏观经济风险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企业应对买方所在国的国际收支、经济结构、外债负担和清偿能力等有充分的认识。企业除了要面对国家风险,还要承担买方不及时付款、利用信用工具进行欺诈等风险。
企业在与买方签定合同之前,不能由于急于出货而忽视上述风险的存在。然而,在我国外贸企业中,风险意识是相当不足的。据分析,有四分之三的国际拖欠是在对客户资信不掌握又没有保证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采用放账、托收等商业信用方式造成的。对多数企业来说,风险意识只有在亲身参与外贸活动的过程中吃亏、赔本、碰壁之后,才会逐步形成。可是,对有些中小企业而言,一次打击也许就是致命的,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不能等到吃了亏之后才有风险意识,必须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在培养风险意识的过程中,风险意识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一环。风险意识教育的内容,不单单是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成本意识。从广义上说,风险防范制度如何建设,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部门间在风险管理中如何协调,都应属于风险意识教育的内容。
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在交易前应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或者参照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指标体系。如评估国家风险,可以利用欧洲货币指数、国家风险国际指南、富兰德指数等指标;对客户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资信调查应该是任何贸易公司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预先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很多交易风险带来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对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在具体的外贸实务操作中资信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企业可以自行调查,然后与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因为如果企业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业务部门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倾向于多拉客户,在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取舍上可能只注意好的方面;财务部门力求避免呆帐、坏账,对信用调查的态度可能比较保守,更多的注意客户信用方面的缺点或疑点,所以,在调查时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这样有助于全面的了解客户。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构了解相关客户的信用信息。如通过国内的贸易或商务机构、客户所在国有关机构、银行和保险机构等获得信息,但是从这些机构获得的资料比较有限,而且比较笼统,所以如果与客户做交易,仍需深入了解。另外一可行方法是,企业可以委托专业资信调查机构,从该机构所获得的资料往往专业性强、客观、调查报告翔实,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丰富的信息。当然,这或许要一定的成本,但是如果交易额较大,进行充分的调查是很必要的。
企业最好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来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资信调查。对于资信调查,某些外贸企业存在着误区。如认为熟人介绍的客户不用进行资信调查,中国人往往将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混为一谈。由于是熟人介绍的客户就不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甚至碍于中间人的情面,放松要求对方的付款条件。还有就是认为对老客户不用进行资信调查。有多年业务往来的老客户,一般说来,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总要深入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客户的资信调查就失去了必要性。一些资深资信调查公司的记录显示,拖欠的案例中,老客户占一半以上。从动态的眼光来看,任何公司的经营状况总会发生变化的,几年前生意兴隆、资金充裕的企业,现在有可能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边缘,因而也就产生了拖欠、拒付的动机和可能。有些存心欺诈的不良公司,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从小金额交易开始建立业务关系,待几笔业务做下来取得中方信任之后,付款方式往往从L/C发展至D/P、D/A等方式,这时往往会下一笔巨额定单,等提货后拒付货款甚至宣告破产,给我方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再就是认为对大公司的资信情况不用调查。虽然大公司、知名企业的资信相对可靠一些,但是一些大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作为责任有限公司,债务与母公司无关,仅仅依赖商号的信誉则可能产生贸易信用风险。即使是大公司本身,也可能有不良的付款习惯。因此在同大公司开始业务往来之前,应该了解其付款记录和习惯,有助于在谈判时对付款条件进行掌控。由于存在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外贸企业放松甚至忽视资信调查的工作,由此造成的损失实在是不能低估。
确定客户信用额度
有时企业为了和客户长期合作下去,在客户资金周转不顺时或者为了迅速出货时给客户一定的资金融通。但是由于存在风险,企业要慎重的制定授信决策。
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长期以往合作了解的基础上,对客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从而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差异化。江苏某家大型物资贸易公司,在物资市场饱和、以赊销为主的经营状况下,他们2000年的销售收入4亿元,而呆帐损失只有4000多万元。这个成绩来自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管理。它将公司的客户分为三类:A级客户,就意味着公司可以继续满足其赊销的要求;对于有回款不及时的B级客户,他们提出的赊销要求,公司要严格调查以往的销售记录和原始档案后在决定;让公司出现呆帐的C级客户,公司则拒绝交易。同时,公司给予客户的信用风险级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客户的付款记录随时进行调整。
客户信用等级管理使企业可以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投入不同的人力和物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促进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和信用风险的降低。当然,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待客户信用等级,没有什么可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