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浙江省编著的教材中,体操教材是小学体育课程必学内容。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的教学中,以徒手体操为主,水平三阶段则首次出现了器械体操。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年级学生规定的考核项目,在单元教学之前,笔者有意在任教的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名学生在教学前敢于尝试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15名学生只能做到杠上支撑,还有3名学生尚未能独立跳上单杠成支撑。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难在教材。从教材角度分析,单杠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中动作结构相对复杂、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教材,它对学生的上肢力量、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有较高要求。
2.畏在心理。从学情角度来看,虽然在四年的体育课堂学习中已有徒手体操为基础,但是相比在垫上完成的滚翻动作而言,在单杠上完成前翻动作具有一定难度,对于器械体操的陌生,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3.缺在自信。从生活经历分析,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比较缺乏户外运动的体验,缺少攀爬和翻越等基本生活经验,有限的同类运动经历,让学生在参与全新且有一定难度的项目时缺乏自信心。
二、案例呈现
镜头一:上杠难——身体、心理存差异
单杠第一节课上,带领学生熟悉单杠并尝试跳上成支撑动作。教师在示范后,组织学生按男、女生成二路纵队在一副单杠的左右两侧同时练习。一些身体协调性、灵敏性较好的学生马上能独立完成,还有一部分学生扶着杠迟迟不上……
原因分析:由于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上杠环节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五年级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3~1.7m之间,单杠高度为1.2m,这样的高度对于身高在1.6m以上的高个子学生较为容易,相对矮小一些的学生要跳上单杠成支撑需要费较大的功夫。同时,身体的协调与灵敏素质也非常重要,许多身体灵活性较好的小个子学生能快速独立完成跳上成支撑动作,如,小蒋同学身高1.5m左右,体形微胖,但是协调性较好,完成动作质量较高。此外,上下肢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小朱同学身高1.6m左右,可是弹跳能力和手臂力量偏弱令他不管怎样尝试练习都无法完成动作。
教学策略:1.能上杠。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第1组安排能够独立完成跳上成支撑的学生,且在杠前安排一名保护者;第2组安排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由教师进行保护与帮助,练习目标为杠上支撑坚持5s、10s、15s。在这个环节不强调必须直臂支撑,可允许部分学生屈臂,让学生先有杠上支撑的感觉,体会在杠上保持身体平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图1)。
2.会撑杠。第1轮练习后,每名学生都能独立或者在帮助下跳上单杠并支撑15s。在第2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直臂支撑,并体会上体稍前倾的杠上支撑姿势,以肩关节超越单杠为准(图2)。
3.巧撑杠。正确的撑杠是完成动作的基础,但是在撑杠环节中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身体位置。经过动作分析与试验,教师在第2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6∶4比例”的撑杠动作,即杠上与杠下身体比例约为6∶4,达到提高身体重心的目的(图3)。
镜头二:团身难——心理恐惧为主因
单杠第2节课进行杠上团身练习,经过几次示范之后,一半的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另一半的学生由于心理畏惧不敢尝试练习,小倪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胡老师,我害怕会摔下去,能不能只让我撑着,别让我团身啊……”
原因分析:在完整的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过程中,杠上团身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只要过了这一关,整个动作就容易多了。从动作结构来看,杠上团身要做到贴紧杠,身体重心稳定且保持在较高位置。团身时下肢积极压杠,随后上体慢慢向下团身至腹部贴杠,手腕下旋,下巴微收,肩部尽量与膝盖靠拢。同时,在完成杠上团身动作时需保持身体平衡,团身时身体的肩颈部朝下,所以部分学生会像小倪一样担心摔下来,这种情况较为正常,因为他们在之前的生活与运动中较少体验身体倒立的感觉,不过只要教师能在学生学习动作时,给予动作上的正确指导与心理上的安抚和情绪上的鼓励,学生们都能完成。
教学策略:1.保护与帮助。教师的保护与帮助,可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感,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杠上团身学习环节,使学生树立和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及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挑选2个责任心强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第1轮,教师运用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站位与手位进行详细讲解,让2名小组长站在一旁模仿(图4);后面几轮时,由小组长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参与保护与帮助。
2.合作学习。单杠动作学习,小组合作学练氛围比个别指导效果更好。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第1轮完成杠上团身动作的人数多,奖励课堂合作分。在合作学习时,组内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与鼓励,学生学练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3.心理暗示。面对个别几轮练习依旧无法完成动作的学生,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为他们加油打气,如,采用“你看,小方也过了,每个人都能过去的,相信自己,能行的”等话语激励学生,引导和强化“单杠其实不难的”心理暗示,逐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放松心情。小朱在闭眼的情况下第一次完成了整个动作,兴奋不已,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后面的学习小朱同学完全没有了心理阴影。
镜头三:翻杠难——动作环节不连贯
在学习了杠上团身之后,指导学生体验前翻下的连贯动作,在几次示范后,学生有了完整的动作概念。但是,在实际练习中,普遍出现杠上团身后,身体在杠两端来回摇晃现象,一旦出现类似现象,学生都会在心理上产生“团身学会了,但是翻杠下好危险”的感觉。
原因分析:团身前翻下是“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动作质量的分水岭。从动作结构分析看,杠上团身后的翻杠与下杠动作是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团身幅度直接影响到翻杠的质量,团身越紧,则翻杠越顺利。 在杠上学习团身时,学生能根据提示达到6:4比例的要求,在翻杠时会容易许多。当学生在翻杠遇到困难时,是因为在团身过程中身体重心下滑,翻杠时身体比例只有5∶5,甚至4∶6,因此,在团身翻杠时重心较难前移连贯下杠,从而出现身体在杠上摇晃不下,容易导致腹部挤压疼痛。
教学策略:1.转动原理。为避免出现突然发力前翻下现象,降低身体在空中展开的可能性,提示学生要保持团身紧的姿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转动原理”体会前翻下动作,即由屈小腿开始上体重心逐渐前移,借着收小腿直至脚跟靠近臀部的位移速度,带动身体团身贴杠,向前转动(图5)。为了让学生更连贯地体会,提示学生在杠上支撑时做一次深呼吸,然后连贯完成团身前翻下。
2.激发想象。在教杠上支撑前翻下时,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指导学生,要比讲解动作方法更有效。教学中,我尝试把复杂的动作技术简单化,在前翻下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刺猬,将身体紧紧地团在一起,以起到有效的自我保护作用,学生们看了示范后都能较快理解,而且动作进步迅速。
3.精益求精。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易错动作有:收小腿有快慢、团身前翻时腹部没有贴杠、身体在空中易展开、落地时双脚偏前、落地没有缓冲等,为了帮助学生纠正易错动作,可利用手机镜头捕捉连贯动作过程和易犯错误瞬间(图6),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对动作顺序、身体姿态以及用力方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连贯地掌握完整动作,并在练习中提高质量。
经过易错动作纠正和保护与帮助练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比较连贯地完成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的完整动作,随着对动作步骤的清晰和成功体验的增加,学生们逐渐消除了畏惧心理,非常积极地与同伴一起投入到合作练习中(图7)。
三、案例反思
1.分析教材,細化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从教材入手,分析了动作的完整结构和关键环节,并把考核标准(图8)与要求编成动作口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和形象地理解动作,从而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由于课前吃透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课中不但没有紧张,反而更加游刃有余,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现象,也能根据目标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2.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单杠是水平三体操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畏惧,教学从最简单的跳上杠成支撑开始,让每名学生都能成功体验杠上支撑,允许个别学生屈臂支撑(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练习后,学生在心理上便有了信心)。其次,组织分层教学,能稳定完成前一步动作的学生,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练习,每个动作都在教师的亲自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学生的焦虑(害怕受伤)得到减缓。
3.尊重差异,激励评价
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个体差异,是尊重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基础。对于腿部力量欠缺的学生,笔者协助并鼓励他们练习原地起跳动作;对于手臂力量欠缺的学生,让其进行上肢力量练习;对于协调性较弱的学生,通过保护与帮助,引导他们熟悉动作过程;对于个别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找准他们畏难的根源并耐心指导。每一轮新动作的学习,笔者坚持对每名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并说:“老师相信你,没问题的!”学生完成动作流畅时,笔者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点赞,对于完成并不理想的学生应多鼓励:“挺好的,比前一次有进步了!团身再紧一些就没问题了,下一次肯定能过了,加油!”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是莫大的鼓励。
4.心理暗示,树立信心
杠上动作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练中,笔者鼓励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告诉自己,我能行!”引导学生从最初的心理畏惧到敢于尝试,从动作失败到体验成功,从衔接不畅到动作连贯。因此,不管教材难易程度如何,只要善于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做到心中有学生、行动有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时就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在浙江省编著的教材中,体操教材是小学体育课程必学内容。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的教学中,以徒手体操为主,水平三阶段则首次出现了器械体操。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年级学生规定的考核项目,在单元教学之前,笔者有意在任教的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名学生在教学前敢于尝试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15名学生只能做到杠上支撑,还有3名学生尚未能独立跳上单杠成支撑。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难在教材。从教材角度分析,单杠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中动作结构相对复杂、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教材,它对学生的上肢力量、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有较高要求。
2.畏在心理。从学情角度来看,虽然在四年的体育课堂学习中已有徒手体操为基础,但是相比在垫上完成的滚翻动作而言,在单杠上完成前翻动作具有一定难度,对于器械体操的陌生,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3.缺在自信。从生活经历分析,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比较缺乏户外运动的体验,缺少攀爬和翻越等基本生活经验,有限的同类运动经历,让学生在参与全新且有一定难度的项目时缺乏自信心。
二、案例呈现
镜头一:上杠难——身体、心理存差异
单杠第一节课上,带领学生熟悉单杠并尝试跳上成支撑动作。教师在示范后,组织学生按男、女生成二路纵队在一副单杠的左右两侧同时练习。一些身体协调性、灵敏性较好的学生马上能独立完成,还有一部分学生扶着杠迟迟不上……
原因分析:由于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上杠环节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五年级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3~1.7m之间,单杠高度为1.2m,这样的高度对于身高在1.6m以上的高个子学生较为容易,相对矮小一些的学生要跳上单杠成支撑需要费较大的功夫。同时,身体的协调与灵敏素质也非常重要,许多身体灵活性较好的小个子学生能快速独立完成跳上成支撑动作,如,小蒋同学身高1.5m左右,体形微胖,但是协调性较好,完成动作质量较高。此外,上下肢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小朱同学身高1.6m左右,可是弹跳能力和手臂力量偏弱令他不管怎样尝试练习都无法完成动作。
教学策略:1.能上杠。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第1组安排能够独立完成跳上成支撑的学生,且在杠前安排一名保护者;第2组安排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由教师进行保护与帮助,练习目标为杠上支撑坚持5s、10s、15s。在这个环节不强调必须直臂支撑,可允许部分学生屈臂,让学生先有杠上支撑的感觉,体会在杠上保持身体平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图1)。
2.会撑杠。第1轮练习后,每名学生都能独立或者在帮助下跳上单杠并支撑15s。在第2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直臂支撑,并体会上体稍前倾的杠上支撑姿势,以肩关节超越单杠为准(图2)。
3.巧撑杠。正确的撑杠是完成动作的基础,但是在撑杠环节中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身体位置。经过动作分析与试验,教师在第2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6∶4比例”的撑杠动作,即杠上与杠下身体比例约为6∶4,达到提高身体重心的目的(图3)。
镜头二:团身难——心理恐惧为主因
单杠第2节课进行杠上团身练习,经过几次示范之后,一半的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另一半的学生由于心理畏惧不敢尝试练习,小倪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胡老师,我害怕会摔下去,能不能只让我撑着,别让我团身啊……”
原因分析:在完整的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过程中,杠上团身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只要过了这一关,整个动作就容易多了。从动作结构来看,杠上团身要做到贴紧杠,身体重心稳定且保持在较高位置。团身时下肢积极压杠,随后上体慢慢向下团身至腹部贴杠,手腕下旋,下巴微收,肩部尽量与膝盖靠拢。同时,在完成杠上团身动作时需保持身体平衡,团身时身体的肩颈部朝下,所以部分学生会像小倪一样担心摔下来,这种情况较为正常,因为他们在之前的生活与运动中较少体验身体倒立的感觉,不过只要教师能在学生学习动作时,给予动作上的正确指导与心理上的安抚和情绪上的鼓励,学生们都能完成。
教学策略:1.保护与帮助。教师的保护与帮助,可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感,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杠上团身学习环节,使学生树立和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及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挑选2个责任心强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第1轮,教师运用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站位与手位进行详细讲解,让2名小组长站在一旁模仿(图4);后面几轮时,由小组长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参与保护与帮助。
2.合作学习。单杠动作学习,小组合作学练氛围比个别指导效果更好。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第1轮完成杠上团身动作的人数多,奖励课堂合作分。在合作学习时,组内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与鼓励,学生学练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3.心理暗示。面对个别几轮练习依旧无法完成动作的学生,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为他们加油打气,如,采用“你看,小方也过了,每个人都能过去的,相信自己,能行的”等话语激励学生,引导和强化“单杠其实不难的”心理暗示,逐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放松心情。小朱在闭眼的情况下第一次完成了整个动作,兴奋不已,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后面的学习小朱同学完全没有了心理阴影。
镜头三:翻杠难——动作环节不连贯
在学习了杠上团身之后,指导学生体验前翻下的连贯动作,在几次示范后,学生有了完整的动作概念。但是,在实际练习中,普遍出现杠上团身后,身体在杠两端来回摇晃现象,一旦出现类似现象,学生都会在心理上产生“团身学会了,但是翻杠下好危险”的感觉。
原因分析:团身前翻下是“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动作质量的分水岭。从动作结构分析看,杠上团身后的翻杠与下杠动作是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团身幅度直接影响到翻杠的质量,团身越紧,则翻杠越顺利。 在杠上学习团身时,学生能根据提示达到6:4比例的要求,在翻杠时会容易许多。当学生在翻杠遇到困难时,是因为在团身过程中身体重心下滑,翻杠时身体比例只有5∶5,甚至4∶6,因此,在团身翻杠时重心较难前移连贯下杠,从而出现身体在杠上摇晃不下,容易导致腹部挤压疼痛。
教学策略:1.转动原理。为避免出现突然发力前翻下现象,降低身体在空中展开的可能性,提示学生要保持团身紧的姿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转动原理”体会前翻下动作,即由屈小腿开始上体重心逐渐前移,借着收小腿直至脚跟靠近臀部的位移速度,带动身体团身贴杠,向前转动(图5)。为了让学生更连贯地体会,提示学生在杠上支撑时做一次深呼吸,然后连贯完成团身前翻下。
2.激发想象。在教杠上支撑前翻下时,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指导学生,要比讲解动作方法更有效。教学中,我尝试把复杂的动作技术简单化,在前翻下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刺猬,将身体紧紧地团在一起,以起到有效的自我保护作用,学生们看了示范后都能较快理解,而且动作进步迅速。
3.精益求精。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易错动作有:收小腿有快慢、团身前翻时腹部没有贴杠、身体在空中易展开、落地时双脚偏前、落地没有缓冲等,为了帮助学生纠正易错动作,可利用手机镜头捕捉连贯动作过程和易犯错误瞬间(图6),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对动作顺序、身体姿态以及用力方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连贯地掌握完整动作,并在练习中提高质量。
经过易错动作纠正和保护与帮助练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比较连贯地完成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的完整动作,随着对动作步骤的清晰和成功体验的增加,学生们逐渐消除了畏惧心理,非常积极地与同伴一起投入到合作练习中(图7)。
三、案例反思
1.分析教材,細化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从教材入手,分析了动作的完整结构和关键环节,并把考核标准(图8)与要求编成动作口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和形象地理解动作,从而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由于课前吃透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课中不但没有紧张,反而更加游刃有余,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现象,也能根据目标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2.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单杠是水平三体操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单元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畏惧,教学从最简单的跳上杠成支撑开始,让每名学生都能成功体验杠上支撑,允许个别学生屈臂支撑(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练习后,学生在心理上便有了信心)。其次,组织分层教学,能稳定完成前一步动作的学生,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练习,每个动作都在教师的亲自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学生的焦虑(害怕受伤)得到减缓。
3.尊重差异,激励评价
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个体差异,是尊重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基础。对于腿部力量欠缺的学生,笔者协助并鼓励他们练习原地起跳动作;对于手臂力量欠缺的学生,让其进行上肢力量练习;对于协调性较弱的学生,通过保护与帮助,引导他们熟悉动作过程;对于个别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找准他们畏难的根源并耐心指导。每一轮新动作的学习,笔者坚持对每名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并说:“老师相信你,没问题的!”学生完成动作流畅时,笔者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点赞,对于完成并不理想的学生应多鼓励:“挺好的,比前一次有进步了!团身再紧一些就没问题了,下一次肯定能过了,加油!”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是莫大的鼓励。
4.心理暗示,树立信心
杠上动作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练中,笔者鼓励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告诉自己,我能行!”引导学生从最初的心理畏惧到敢于尝试,从动作失败到体验成功,从衔接不畅到动作连贯。因此,不管教材难易程度如何,只要善于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做到心中有学生、行动有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时就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