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青少年有接受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开展是中央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宪法是基本法的“根”和“源”,是“爱国者治港”的坚强后盾。既有的“一国两制”实践证明,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抛却宪法单讲基本法,不能让基本法脱溢出宪法总架构而造成可能的反噬。本文从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维度分析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现存问题,在厘清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明确“一国两制”国民教育的核心枢纽、充实内涵要素、优化形式载体和展开
其他文献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运用其新时代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机结合新时代新国情,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示范。它在新时代给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融汇新范式,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续写新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启崭新阶段。从哲学底蕴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在唯物论方面蕴含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深刻思想;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立足实践,统一实践
县域的长远发展有赖于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持久助力。良好的工作待遇、较低的生活压力、浓厚的恋家情结以及过渡性的职业选择是高素质青年人才选择县域工作的主要动机,而成家的牵绊、立业的困窘和县域社交的规限形成了高素质青年人才最终选择逃离县城的现实性影响因素。吸引高素质人才长期服务县域发展,县域政府要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县域文化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黏性”;用人单位要切实关注高素质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加强人文关怀;高素质青年人才也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观进行调整,注意和现实文化模式的融合,淬炼自身的工作韧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