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三大建设”。学校文化建设重在引领。要做好顶层设计,既注重文化的表达,对师生进行熏陶和浸染,更注重文化的内质,引领师生践行,引导师生成长。要以文化统领学校工作,弘扬快乐教育主题,彰显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重在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既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更要关注教师队伍的福利待遇,还要丰富教师队伍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广大教师乐于从教,乐于钻研,乐于进取,乐于创新。
办学条件建设重在提高信息化水平。在硬件条件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之后,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教育信息化上来。要抢抓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的机遇,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 ”技术,抓好教师培训、网络教研以及校本教育资源研发工作,为教育创新注入活力。
深化“三项改革”。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并大力推广已经初步建构起来的高效课堂模式,如实验小学“三主五步”模式、实验中学“三学一反思”模式以及县一中“一主二层三级四环”模式等。要不断探索小学健康课堂、初中有效课堂、高中高效课堂新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更新换代、优化升级,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科学融入快乐教学元素,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突出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地制宜进行系统整合,并将快乐教育渗透其中,实现地方课程综合化;重点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突出层次性和选择性,挖掘课程资源,设计课程体系,编制课程標准,编写校本教材,落实教学环节,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积极开展分层分类选课走班课改实验,切实改变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着力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追求快乐教育为评价原则,探索评价因素多元、评价方式多维的教育评价新思路、新机制,重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大胆探索学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推进快乐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格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落实“两个加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客观需要。“立德树人”既是教育工作的本质所在,也是目前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改进德育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要充实德育载体,搭建德育平台,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新格局。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应对时代新要求的需要,也是解决快乐教育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需要。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教科研工作既要破除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把它作为学校经常性业务工作写进工作计划,列入工作安排,纳入日常管理。
抓好“一扩一减”。实施快乐教育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拓展教育途径,扩宽育人渠道,让教育走出“象牙之塔”,让学生走出沉闷的课堂,把教育引向广阔的天地和社会舞台,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在乐中提能,在乐中成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保证,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轻学业负担,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保证体、音、美、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力量和教学质量。要落实体育锻炼标准和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让学生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快乐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重在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既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更要关注教师队伍的福利待遇,还要丰富教师队伍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广大教师乐于从教,乐于钻研,乐于进取,乐于创新。
办学条件建设重在提高信息化水平。在硬件条件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之后,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教育信息化上来。要抢抓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的机遇,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 ”技术,抓好教师培训、网络教研以及校本教育资源研发工作,为教育创新注入活力。
深化“三项改革”。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并大力推广已经初步建构起来的高效课堂模式,如实验小学“三主五步”模式、实验中学“三学一反思”模式以及县一中“一主二层三级四环”模式等。要不断探索小学健康课堂、初中有效课堂、高中高效课堂新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更新换代、优化升级,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科学融入快乐教学元素,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突出地方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地制宜进行系统整合,并将快乐教育渗透其中,实现地方课程综合化;重点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突出层次性和选择性,挖掘课程资源,设计课程体系,编制课程標准,编写校本教材,落实教学环节,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积极开展分层分类选课走班课改实验,切实改变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着力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追求快乐教育为评价原则,探索评价因素多元、评价方式多维的教育评价新思路、新机制,重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大胆探索学科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推进快乐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格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落实“两个加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客观需要。“立德树人”既是教育工作的本质所在,也是目前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改进德育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要充实德育载体,搭建德育平台,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新格局。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应对时代新要求的需要,也是解决快乐教育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需要。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教科研工作既要破除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把它作为学校经常性业务工作写进工作计划,列入工作安排,纳入日常管理。
抓好“一扩一减”。实施快乐教育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拓展教育途径,扩宽育人渠道,让教育走出“象牙之塔”,让学生走出沉闷的课堂,把教育引向广阔的天地和社会舞台,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在乐中提能,在乐中成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保证,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轻学业负担,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保证体、音、美、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力量和教学质量。要落实体育锻炼标准和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让学生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