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为止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要求最高的一次改革。在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可能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会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因此,我们必须提升理念,优化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防止走入误区。
一、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教育的本质,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学习,同时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把“自主”认为是“自流”,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的教学“中心”走到教学“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结果,“自主学习”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好练习内容让学生讨论、探究、自练,自己便往旁边一站了事,也不加以指导,似乎学生的讨论、探究、自练与己无关;有的甚至一节课上都在讨论、学练,课堂上乱哄哄的,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而教师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听者,对学生的评价只会说“好”和“很好”。在这样的课堂上,因其以学生的过多活动或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体育教学的客观标准。这些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去了“主心骨”,由于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这些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在练习中善于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及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一方面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因此,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重大,体现在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并根据特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既能进行发散思维又能够最终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
二、合作学练
“合作学练”是新课改实验中体育学科大力提倡和推广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中很多体育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练”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合作学练”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因为“合作学练”的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未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不能把教材与其它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够,学生收获不大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扶”与“放”相结合
“扶”是教者在教学时,一扶动作重难点的突破,二扶安全要求,三扶身心恢复。“放”是一放探究、尝试的自主性,二放迁移提高,三放体验成功。另外要注意在低年级重视“扶“得及时、全面,放得有序;高年级“扶”得有重难点,放得活。不要扶得死,放得乱,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练“的过程中达到学练目的。
2.“练”与“赛”相结合
学以至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只是一味地学练,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与学练动机;只是一味的赛,学生的动作技术就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先练后赛,然后在练中赛,赛中练,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巩固知识,提高基本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精神品质。
3.评”与“创”相结合
“评”是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评议,是师生的评议和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肯定;“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表象,借助评议结果和学练形式,进行有目的的提高。从以动作技术的模拟性进行创造性学练,到以动作技术的创新性进行创造性学练,教师应采用肯定评价。这样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使学生思维方式由具体到概括,再过渡到抽象思考,促进学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行为逐渐变得有意识。
三、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的自主,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它有着更为显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悟的求知特点,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忽视“隐性知识”学习的弊端,因此受到师生特别的关注。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没有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本质,为了赶时髦,随意扩大其功能,否定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运动能力、理解能力等条件,过分趋向“隐性知识”而忽视“显性知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游戏表演式学习。
笔者以为,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要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乃至直接参与到某个小组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交流中。要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员,他们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探究”也并非科学工作者的那种探究,而是一种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只要学生对探究感兴趣,能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认识、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过程就很不错了。教师不能处于冷场的氛围中。
任何新生事物从出现到发展成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体育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用心领会新课程理念,尽量少走弯路。在理解教学目标,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立足本质,从实际出发,既要方法多样,又要科学合理,不盲目照抄照搬,尽快走上正确的课改之路。
一、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教育的本质,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学习,同时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把“自主”认为是“自流”,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的教学“中心”走到教学“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结果,“自主学习”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好练习内容让学生讨论、探究、自练,自己便往旁边一站了事,也不加以指导,似乎学生的讨论、探究、自练与己无关;有的甚至一节课上都在讨论、学练,课堂上乱哄哄的,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而教师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听者,对学生的评价只会说“好”和“很好”。在这样的课堂上,因其以学生的过多活动或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体育教学的客观标准。这些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去了“主心骨”,由于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这些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在练习中善于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及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一方面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因此,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重大,体现在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并根据特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既能进行发散思维又能够最终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
二、合作学练
“合作学练”是新课改实验中体育学科大力提倡和推广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中很多体育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练”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合作学练”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因为“合作学练”的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未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不能把教材与其它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够,学生收获不大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扶”与“放”相结合
“扶”是教者在教学时,一扶动作重难点的突破,二扶安全要求,三扶身心恢复。“放”是一放探究、尝试的自主性,二放迁移提高,三放体验成功。另外要注意在低年级重视“扶“得及时、全面,放得有序;高年级“扶”得有重难点,放得活。不要扶得死,放得乱,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练“的过程中达到学练目的。
2.“练”与“赛”相结合
学以至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只是一味地学练,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与学练动机;只是一味的赛,学生的动作技术就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先练后赛,然后在练中赛,赛中练,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巩固知识,提高基本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精神品质。
3.评”与“创”相结合
“评”是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评议,是师生的评议和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肯定;“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表象,借助评议结果和学练形式,进行有目的的提高。从以动作技术的模拟性进行创造性学练,到以动作技术的创新性进行创造性学练,教师应采用肯定评价。这样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使学生思维方式由具体到概括,再过渡到抽象思考,促进学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行为逐渐变得有意识。
三、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的自主,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它有着更为显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悟的求知特点,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忽视“隐性知识”学习的弊端,因此受到师生特别的关注。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没有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本质,为了赶时髦,随意扩大其功能,否定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运动能力、理解能力等条件,过分趋向“隐性知识”而忽视“显性知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游戏表演式学习。
笔者以为,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要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乃至直接参与到某个小组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交流中。要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员,他们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探究”也并非科学工作者的那种探究,而是一种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只要学生对探究感兴趣,能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认识、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过程就很不错了。教师不能处于冷场的氛围中。
任何新生事物从出现到发展成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体育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用心领会新课程理念,尽量少走弯路。在理解教学目标,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立足本质,从实际出发,既要方法多样,又要科学合理,不盲目照抄照搬,尽快走上正确的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