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保障每个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教育;全名发展;因材施教
中国分类号:G4
一、走出“全面发展”的误区
不要以为全面发展就是要所有的东西都要学习,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系统地学习,千万不能让学生既要“语数英”学得好,还要让学生音乐、美术、体育样样拔尖,样样精通。面面俱到、平均发展就会照成“样样通,样样松”的弊端。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白兔在长跑比赛中取得了冠军,非常高兴。兔妈妈想,我的孩子长跑这样厉害,游泳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于是她就让小白兔去参加游泳训练。在一年后的森林运动会中,小白兔游泳成绩平平,连原本的长项长跑也名落孙山,兔妈妈一下子傻了眼:孩子,我原想让你能全面发展,没想到却害了你呀!
其实,仔细想来,很多老师在教育中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老师常常教导学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目的即鼓励和暗示学生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全才”。尽管每个学生都努力地追求“全面发展”,可在学期末评选时,老师又常常犯难,因为语文尖子生往往数学成绩一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都比较出色的,音乐、美术又成问题;好不容易有一个音乐美术语数外不错的,恰恰又是个跑不快、跳不高的体育方面的“学困生”,结果“全面发展好学生”往往是“全面中等生”。在家庭里,家长更是热衷于让孩子上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希望孩子在多方面得到陶冶,成为能唱能跳、能书会画的“全才”。
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的能培养“全才”吗?我看不可能。因此,有必要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二、全面发展不等于全优发展
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在我看来,这里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有一个范围的要求,即“德智体”等方面:德,要求学生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智,要求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体,要求学生是一个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另一方面,作为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并没有现成的表述和规定。所以,我们不能一谈到优良的道德品质,就想到诸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等崇高品质;一谈到文化修养,就想到那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师;一谈到健康体魄,就想到那些驰骋赛场的运动员……并以此作为学生的人生标杆。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莫不与此有关,我们对学生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和要求,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做好。
其实,人的智力结构本来就不平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构成。那些集各方面知识能力于大成的人只是人类中的特例,要求学生在各方面做到全优是不现實的。有的人有语言智能,如播音员、相声演员等,他们的语言天赋使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但在理科工科领域里不一定出类拔萃;有的具有数学逻辑智能,如众所周知的陈景润、鲜为人知的少年博士张炘炀等他们在数学逻辑上有着别于旁人的能力,但在语文或体育上却能力甚微;有的具有音乐智能,如弱障音乐指挥家舟舟,他在其他方面属于弱障,但在音乐指挥上却是个奇才;……所以教师应该做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的特长和个性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特长里面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三、全面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各学科、各领域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要求,更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两健”的境界。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不光要有各方面的知识积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动手、学会创造,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有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得到锻炼。所谓“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当学生在学校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得到了健康成长和发展,也就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了。
四、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应该是可持续的,它应成为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起点,所以,教师要通过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学生总是会离开学校的,在社会这个更大的学校、更大的舞台上,能不能继续做到“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让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得到显现。
现在,当我们重新去审视前面的小故事,去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乃至于家庭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是有意拔高了。我们时不时会成为寓言中的“农夫”,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造成了许多教育中的尴尬和悲剧。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学生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科学的发展和成长。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特别发展”的统一。教育应当成为学生“扬长”的教育,不能压抑有特长的学生。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落后”。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就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辩证地统一起来,切莫把学生培养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的平庸者,更多地培养社会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强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全名发展;因材施教
中国分类号:G4
一、走出“全面发展”的误区
不要以为全面发展就是要所有的东西都要学习,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系统地学习,千万不能让学生既要“语数英”学得好,还要让学生音乐、美术、体育样样拔尖,样样精通。面面俱到、平均发展就会照成“样样通,样样松”的弊端。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白兔在长跑比赛中取得了冠军,非常高兴。兔妈妈想,我的孩子长跑这样厉害,游泳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于是她就让小白兔去参加游泳训练。在一年后的森林运动会中,小白兔游泳成绩平平,连原本的长项长跑也名落孙山,兔妈妈一下子傻了眼:孩子,我原想让你能全面发展,没想到却害了你呀!
其实,仔细想来,很多老师在教育中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老师常常教导学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目的即鼓励和暗示学生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全才”。尽管每个学生都努力地追求“全面发展”,可在学期末评选时,老师又常常犯难,因为语文尖子生往往数学成绩一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都比较出色的,音乐、美术又成问题;好不容易有一个音乐美术语数外不错的,恰恰又是个跑不快、跳不高的体育方面的“学困生”,结果“全面发展好学生”往往是“全面中等生”。在家庭里,家长更是热衷于让孩子上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希望孩子在多方面得到陶冶,成为能唱能跳、能书会画的“全才”。
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的能培养“全才”吗?我看不可能。因此,有必要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二、全面发展不等于全优发展
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在我看来,这里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有一个范围的要求,即“德智体”等方面:德,要求学生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智,要求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体,要求学生是一个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另一方面,作为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并没有现成的表述和规定。所以,我们不能一谈到优良的道德品质,就想到诸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等崇高品质;一谈到文化修养,就想到那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师;一谈到健康体魄,就想到那些驰骋赛场的运动员……并以此作为学生的人生标杆。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莫不与此有关,我们对学生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和要求,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做好。
其实,人的智力结构本来就不平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构成。那些集各方面知识能力于大成的人只是人类中的特例,要求学生在各方面做到全优是不现實的。有的人有语言智能,如播音员、相声演员等,他们的语言天赋使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但在理科工科领域里不一定出类拔萃;有的具有数学逻辑智能,如众所周知的陈景润、鲜为人知的少年博士张炘炀等他们在数学逻辑上有着别于旁人的能力,但在语文或体育上却能力甚微;有的具有音乐智能,如弱障音乐指挥家舟舟,他在其他方面属于弱障,但在音乐指挥上却是个奇才;……所以教师应该做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的特长和个性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特长里面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
三、全面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各学科、各领域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要求,更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两健”的境界。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不光要有各方面的知识积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动手、学会创造,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有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得到锻炼。所谓“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当学生在学校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得到了健康成长和发展,也就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了。
四、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应该是可持续的,它应成为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起点,所以,教师要通过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学生总是会离开学校的,在社会这个更大的学校、更大的舞台上,能不能继续做到“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让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得到显现。
现在,当我们重新去审视前面的小故事,去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乃至于家庭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是有意拔高了。我们时不时会成为寓言中的“农夫”,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造成了许多教育中的尴尬和悲剧。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学生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科学的发展和成长。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特别发展”的统一。教育应当成为学生“扬长”的教育,不能压抑有特长的学生。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落后”。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就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辩证地统一起来,切莫把学生培养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的平庸者,更多地培养社会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