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事关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是推动和发展“三农”经济的重点项目。但实践中,仍有部分地区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和技术滞后等问题。对此,本文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为目标,综合阐述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主要类型和重要作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以资参考,共促进步。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91-01
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类型概述
目前,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分作两大类:①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②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简单地说,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重点,在于兴修各种辅助性的水利基础配套设施,以调节和改良当地农田水分状况和水利条件,典型工程项目有:蓄水池、机井、小型泵站、塘坝、水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而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建设重点,即在于综合运用和管理各小型基础配套设施,使之能够充分发挥控水和用水功效,最大限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现稳产高产。常见的工程项目有:末级渠道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
(1)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不仅是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核心,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道路。在农业生产中,生产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设施是否完整、齐备和有效。换言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事关农业生产效能的高低,还能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速率。因此,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水平,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2)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立足点。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农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支撑农田资源持续使用的关键,一旦出现问题,所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农田保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将是极为严重的。是故,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立足点,既能够抗旱、防洪、防涝,还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3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的工作思路
(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是一方责任,需要多方参与,相互促进,方能收获实效。具体地说,在此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履行自身行政职能与义务,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反复摸索适合当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分类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例如,可将大中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交由水利专业小组进行管理并负责全程跟进;而对于小型水利项目工程,则可按照产权归属来进行管理主体划分,严格按照国家及主管部门对水利设施建设制定的“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原则来落实统筹管理和分类管理。同时,还要在现有队伍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为保建设的高效性、科学性提供更多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2)始终坚持以“节水”为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地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这一方针原则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将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具体地说,可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或是以创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等方式,推动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例如,在管道输水技术、智能管水技术上,可参考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区;在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上,可学习吉林和新疆地区。简而言之,即要求水利设施建设应当始终围绕“以水定地、量水而行”的路径,借以政策扶持、科学宣传等形式,充分调动当地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保障地下水位的稳定性,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双赢”。
(3)端正观念认知,拓宽设施建设资金帮扶渠道。现实中,仍有部分地区对于水利设施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不论是在人力上还是物资上,投入程度都严重不足,导致水利设施建设长期缺乏应有改善。因此,务必引以重视,积极学习科学建设知识,提高思想认知。其次,水利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单凭政府的长期帮扶很难真正意义上得到改善,且政府年度财政拨款的金额也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实践中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适当得增加专项投资,同时,科学引入市场机制,尝试推行“BOT”模式下的合作建设;此外,还可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为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提供更多融资产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企业合作建设。
4 结 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性、高效性愈来愈受重视,各地相继开展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的工程体系。因此,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业、创造更多产收价值,建设大中型和小型水利设施至关重要。换言之,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要确保其具备蓄水、引水等基础功能,以便随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还要保障能够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调整灌溉、排水,以有效改良低产土壤,满足农作物多样化需水要求,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马华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90.
[2]闫 荣.浅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评价[J].水能经济,2016(7):256.
[3]岳 坤,黄云轻,李名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8):17~18.
[4]马春雨.对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乡村科技,2016(30):66~67.
[5]郑立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及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7(26):113~114.
[6]夏冬冬,牛腾飞,陈卫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水能经济,2017(8):254.
[7]滕美姣.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6(11):94.
收稿日期:2018-4-24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91-01
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类型概述
目前,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分作两大类:①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②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简单地说,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重点,在于兴修各种辅助性的水利基础配套设施,以调节和改良当地农田水分状况和水利条件,典型工程项目有:蓄水池、机井、小型泵站、塘坝、水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而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建设重点,即在于综合运用和管理各小型基础配套设施,使之能够充分发挥控水和用水功效,最大限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现稳产高产。常见的工程项目有:末级渠道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
(1)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不仅是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核心,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道路。在农业生产中,生产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设施是否完整、齐备和有效。换言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事关农业生产效能的高低,还能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速率。因此,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水平,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2)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立足点。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农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支撑农田资源持续使用的关键,一旦出现问题,所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农田保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将是极为严重的。是故,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立足点,既能够抗旱、防洪、防涝,还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3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的工作思路
(1)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是一方责任,需要多方参与,相互促进,方能收获实效。具体地说,在此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履行自身行政职能与义务,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反复摸索适合当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分类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例如,可将大中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交由水利专业小组进行管理并负责全程跟进;而对于小型水利项目工程,则可按照产权归属来进行管理主体划分,严格按照国家及主管部门对水利设施建设制定的“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原则来落实统筹管理和分类管理。同时,还要在现有队伍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为保建设的高效性、科学性提供更多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2)始终坚持以“节水”为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地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这一方针原则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将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具体地说,可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或是以创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等方式,推动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例如,在管道输水技术、智能管水技术上,可参考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区;在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上,可学习吉林和新疆地区。简而言之,即要求水利设施建设应当始终围绕“以水定地、量水而行”的路径,借以政策扶持、科学宣传等形式,充分调动当地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保障地下水位的稳定性,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双赢”。
(3)端正观念认知,拓宽设施建设资金帮扶渠道。现实中,仍有部分地区对于水利设施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不论是在人力上还是物资上,投入程度都严重不足,导致水利设施建设长期缺乏应有改善。因此,务必引以重视,积极学习科学建设知识,提高思想认知。其次,水利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单凭政府的长期帮扶很难真正意义上得到改善,且政府年度财政拨款的金额也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实践中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适当得增加专项投资,同时,科学引入市场机制,尝试推行“BOT”模式下的合作建设;此外,还可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为水利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提供更多融资产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企业合作建设。
4 结 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性、高效性愈来愈受重视,各地相继开展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的工程体系。因此,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业、创造更多产收价值,建设大中型和小型水利设施至关重要。换言之,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要确保其具备蓄水、引水等基础功能,以便随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还要保障能够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调整灌溉、排水,以有效改良低产土壤,满足农作物多样化需水要求,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马华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90.
[2]闫 荣.浅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评价[J].水能经济,2016(7):256.
[3]岳 坤,黄云轻,李名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8):17~18.
[4]马春雨.对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乡村科技,2016(30):66~67.
[5]郑立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及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7(26):113~114.
[6]夏冬冬,牛腾飞,陈卫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水能经济,2017(8):254.
[7]滕美姣.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6(11):94.
收稿日期:20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