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教材﹑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无疑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一课程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广阔性,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花鸟虫鱼,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野史传说,都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的资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课堂"也变得敞亮了。
1、教师、学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的课程观强调: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和研制者。
教师在肯定文本资源、信息资源、课堂教学环境资源,学生资源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教师自身资源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效率和层次,其自身就是实施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体现在:(一)教材的价值依靠教师去挖掘,教材的"空白"需要教师去填补,教材的拓展需要教师去创造。(二)教师以身示范,充当课程资源。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学资源,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亲自参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如与学生一同表演课本剧、和学生一同参与辩论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学生从同学和教师身上学到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
2.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科书(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这里取其狭义内涵。虽然就教材的发展趋势而言,其作用相对不断下降,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是无法取代的,教材不再仅仅是那一点点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也不只是被动地记忆与接受,教材更是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张力的不竭的学习源泉,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坚实平台。教师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做到既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3.家庭、社会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家庭的语文课程资源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它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家用电器,以及家庭文化环境、亲友人际交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如果我们能把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将是很具有亲和力的一部分;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大主题。社会性资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交往,语文课程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认识思路。自然性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高原山岭、平原大海、江河湖泊等)和人工形态(海堤水库、农田果园、园林花卉、特种养殖、基础设施等)。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自然资源,为我所用。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即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经济性原则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一是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二是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三是指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
3.针对性原则
就是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所以,认真分析与语文课程目标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
4.个性化原则
尽管语文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师,可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5.趣味性原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的语文课程资源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意,引发合作探究的情场,使教师的诱与学生的思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增强意识,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语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教材﹑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无疑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一课程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广阔性,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花鸟虫鱼,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野史传说,都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的资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课堂"也变得敞亮了。
1、教师、学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的课程观强调: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和研制者。
教师在肯定文本资源、信息资源、课堂教学环境资源,学生资源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教师自身资源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的效率和层次,其自身就是实施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体现在:(一)教材的价值依靠教师去挖掘,教材的"空白"需要教师去填补,教材的拓展需要教师去创造。(二)教师以身示范,充当课程资源。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学资源,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亲自参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如与学生一同表演课本剧、和学生一同参与辩论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学生从同学和教师身上学到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得以充分体现。
2.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科书(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这里取其狭义内涵。虽然就教材的发展趋势而言,其作用相对不断下降,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是无法取代的,教材不再仅仅是那一点点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也不只是被动地记忆与接受,教材更是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张力的不竭的学习源泉,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坚实平台。教师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做到既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3.家庭、社会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家庭的语文课程资源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它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家用电器,以及家庭文化环境、亲友人际交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如果我们能把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将是很具有亲和力的一部分;关心社会和关心自然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大主题。社会性资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交往,语文课程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认识思路。自然性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高原山岭、平原大海、江河湖泊等)和人工形态(海堤水库、农田果园、园林花卉、特种养殖、基础设施等)。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自然资源,为我所用。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即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经济性原则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一是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二是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三是指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
3.针对性原则
就是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所以,认真分析与语文课程目标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
4.个性化原则
尽管语文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师,可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5.趣味性原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的语文课程资源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意,引发合作探究的情场,使教师的诱与学生的思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增强意识,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