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广泛重视,使得学前师资队伍向着高学历、高素养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加上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等多种因素,越来越多的小学、中学教师乃至其他岗位教师通过转岗的方式也加入到学前师资队伍中,面对高素质人才所具有的理论素养与幼儿园重视教师教育技能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教师转岗专业化困难与幼儿园之间师资力量匮乏之间的矛盾,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进行专业化培养,以何种方式来进行,对每个学前教育机构都有一定的挑战性,作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甘肃省保育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新入职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化幼儿教师在当前教育跨越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艺术类教育高学历人才、中小学教师或其他岗位的转岗教师成为学前师资的重要来源,无疑催生了幼儿园主体机构对专业化及在职教师进行的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一、以教师教育及专业化背景为依据制定培养目标
(一)教师教育背景及专业化背景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从学前教育專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新教师,这类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但是在具体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适应困难。
2.艺术类教育专业教师
从艺术类专业院校毕业的新教师,这类教师在艺术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但是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3.教师转岗
转岗教师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从其他岗位转入学前教育岗位的教师,这类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知之甚少,并且在专业化前从事过其他领域的工作。
(二)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定位
1.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主要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为主线,以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基础,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美术、音乐、舞蹈、琴法等多项技能技巧和综合能力素养。在此基础上,以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工作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园专业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发展培养目标。
2.教师培养目标体系的形成
教师培养目标体系的形成是园所对教师的职业期待的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中,主要分为两类: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②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③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创设培养;
④幼儿保育及教育基本知识;
⑤个人通识性知识素养及能力;
⑥专业能力及技能的发展;
(2)非学前教育专业或转岗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②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③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创设培养;
④幼儿心理学及幼儿教育学相关理念;
⑤幼儿保育及教育基本知识;
⑥个人通识性知识素养及能力;
⑦专业能力及技能的发展。
二、基于教育实践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创设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是指对学前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的基本计划,包括专业化培养目标、专业化培养内容、专业化培养步骤其中包括具体的时间、方式、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
在制定方案的时候,除了要重视幼儿园教育实践对教师的需求之外,要充分结合教师个人的职业定位与职业需求。从而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将专业化教育培养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专业化之初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推动与内部激励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也直接关乎方案实施的效果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培养目标的制定
由总体培养目标与具体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总体培养目标如:在“对学前教育职业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这一目标中,要对其有明确的说明,即其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職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具体课程目标如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
2.教师培养内容的确立
教师依据其教育背景及职业经历及个人职业期待的不同,在进行专业化培养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别,重视教师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以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实践为原则,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理论性培养内容
主要应针对没有接受过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培养的转岗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培养。
(2)一日生活实践
对教师进行以跟班见习为主要形式的一日生活实践培养,让教师了解幼儿园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情况。
(3)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及组织
从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多方面出发,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4)专业教育技能
以弹唱、美术、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基础性专技能技巧的培养为目的,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主,不涉及深度的专业培养。
(5)家园沟通教育能力
培养教师基本的家园沟通、协调能力,具体包括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有效的组织实施家园共育等内容。 3.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实施步骤
以幼儿园教育实践需求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意愿结合为原则,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从理论学习开始,逐渐通过认知、讨论过渡到实践见习与活动创设,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三、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为主的课程体系的建构
幼儿教师专业化为主的课程是以提高教师(学习者)的专业化为主要目的,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课程。
(一)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目标与特点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如下图)。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是通过系统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课程活动为抓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具有: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为主,以感知体验为形式,以弹唱技能为内容的特点。
(二)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结构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的建构,根据教师的已有专业方向及园方师资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类课程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的课程;另一类是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的。所以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主要由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实践对策;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幼儿集体活动组织及活动计划的撰写与实施;幼儿艺术教育(钢琴、美术、舞蹈);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等7个方面组成。基本涵盖了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的各方面。
(三)幼儿教师培养课程的实施
學前教师培养课程实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科学设计目标,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应依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教师已有经验对专业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适应的教学目标。
2.科学设计方案,激发教师兴趣
依据幼儿园活各环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制定课程,并通过课程分解的形式,制定详细的课程活动方式,为培训教师提供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3.科学开展评价,注重培养效果
依据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的原则,评价既要注重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评价中,重点应对教师的培养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1)教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通过对培养全过程的考察,确定相关的评价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时有效的对教师的学习及发展情况进行评价。(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依据,如建立学习档案,以此反映教师学习和发展历程。(3)科学易操作的评价工具,在学前教师专业化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必须具体、清晰,有很强的针对性,以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可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和制作档案资料等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日常考核成绩进行评价。(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个人评价、配班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案例专题评价等。(6)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评价结果要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2012\]1号文件.
\[2\]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研究,2014,(01):150-153.
\[3\]叶文梓.觉者为师——教师专业化的超越与回归.教育研究,2013,(12):47-101.
\[4\]肖存.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山东师范大学,2003.
学前教育专业化幼儿教师在当前教育跨越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艺术类教育高学历人才、中小学教师或其他岗位的转岗教师成为学前师资的重要来源,无疑催生了幼儿园主体机构对专业化及在职教师进行的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一、以教师教育及专业化背景为依据制定培养目标
(一)教师教育背景及专业化背景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从学前教育專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新教师,这类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但是在具体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适应困难。
2.艺术类教育专业教师
从艺术类专业院校毕业的新教师,这类教师在艺术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但是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3.教师转岗
转岗教师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从其他岗位转入学前教育岗位的教师,这类教师几乎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知之甚少,并且在专业化前从事过其他领域的工作。
(二)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定位
1.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主要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为主线,以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基础,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美术、音乐、舞蹈、琴法等多项技能技巧和综合能力素养。在此基础上,以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工作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园专业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发展培养目标。
2.教师培养目标体系的形成
教师培养目标体系的形成是园所对教师的职业期待的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中,主要分为两类: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②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③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创设培养;
④幼儿保育及教育基本知识;
⑤个人通识性知识素养及能力;
⑥专业能力及技能的发展;
(2)非学前教育专业或转岗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②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③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创设培养;
④幼儿心理学及幼儿教育学相关理念;
⑤幼儿保育及教育基本知识;
⑥个人通识性知识素养及能力;
⑦专业能力及技能的发展。
二、基于教育实践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创设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是指对学前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的基本计划,包括专业化培养目标、专业化培养内容、专业化培养步骤其中包括具体的时间、方式、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
在制定方案的时候,除了要重视幼儿园教育实践对教师的需求之外,要充分结合教师个人的职业定位与职业需求。从而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将专业化教育培养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专业化之初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推动与内部激励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也直接关乎方案实施的效果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培养目标的制定
由总体培养目标与具体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总体培养目标如:在“对学前教育职业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这一目标中,要对其有明确的说明,即其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職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具体课程目标如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
2.教师培养内容的确立
教师依据其教育背景及职业经历及个人职业期待的不同,在进行专业化培养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别,重视教师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以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实践为原则,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理论性培养内容
主要应针对没有接受过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培养的转岗教师及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培养。
(2)一日生活实践
对教师进行以跟班见习为主要形式的一日生活实践培养,让教师了解幼儿园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情况。
(3)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及组织
从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多方面出发,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4)专业教育技能
以弹唱、美术、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基础性专技能技巧的培养为目的,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主,不涉及深度的专业培养。
(5)家园沟通教育能力
培养教师基本的家园沟通、协调能力,具体包括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有效的组织实施家园共育等内容。 3.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实施步骤
以幼儿园教育实践需求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意愿结合为原则,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从理论学习开始,逐渐通过认知、讨论过渡到实践见习与活动创设,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三、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为主的课程体系的建构
幼儿教师专业化为主的课程是以提高教师(学习者)的专业化为主要目的,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课程。
(一)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目标与特点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如下图)。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是通过系统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课程活动为抓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具有: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为主,以感知体验为形式,以弹唱技能为内容的特点。
(二)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结构
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的建构,根据教师的已有专业方向及园方师资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类课程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的课程;另一类是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的。所以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主要由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实践对策;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幼儿集体活动组织及活动计划的撰写与实施;幼儿艺术教育(钢琴、美术、舞蹈);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等7个方面组成。基本涵盖了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的各方面。
(三)幼儿教师培养课程的实施
學前教师培养课程实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科学设计目标,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应依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教师已有经验对专业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适应的教学目标。
2.科学设计方案,激发教师兴趣
依据幼儿园活各环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制定课程,并通过课程分解的形式,制定详细的课程活动方式,为培训教师提供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3.科学开展评价,注重培养效果
依据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的原则,评价既要注重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评价中,重点应对教师的培养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1)教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通过对培养全过程的考察,确定相关的评价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时有效的对教师的学习及发展情况进行评价。(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依据,如建立学习档案,以此反映教师学习和发展历程。(3)科学易操作的评价工具,在学前教师专业化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必须具体、清晰,有很强的针对性,以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可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和制作档案资料等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日常考核成绩进行评价。(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个人评价、配班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案例专题评价等。(6)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评价结果要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2012\]1号文件.
\[2\]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研究,2014,(01):150-153.
\[3\]叶文梓.觉者为师——教师专业化的超越与回归.教育研究,2013,(12):47-101.
\[4\]肖存.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