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战疫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初,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面对疫情,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使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向世界彰显了我们中国独有的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中国精神。本文主要研究战疫精神及如何将战疫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战疫精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初,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面对疫情,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使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向世界彰显了我们中国独有的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次战疫中彰显的伟大中国精神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动力,强大的中国精神坚定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为中国人民注入持续动力、凝聚起强大的合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防控阻击战。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续写了中国精神的崭新篇章,中国精神在这次疫情大战中熔铸得更为熠熠生辉。
  一、战疫中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斗争中武汉人民、广大医务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整个中华民族体现出来的各种精神都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一些重要特质提供了基本依据。在2020年9月8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对抗疫精神的内涵作了详细阐述,并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从上到100多岁的老人,下到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救治;从对患者的关心到对全体人民生活的关心,从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爱护到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到满足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从“人命关天”的仁爱传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命至上,一以贯之。
  举国同心
  中国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精神把中华儿女的心汇成最大同心圆,把中国人民的力集成最大向心力,全国14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战疫斗争,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中央一声令下,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关键时刻冲得上、危急关头豁得出,以生命赴使命、用生命救生命、用大爱护众生。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难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有千千万万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舍生忘死、履职尽责、拼搏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尊重科学
  这次战疫彰显了科学的价值和力量。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中国在抗疫斗争中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为研发疫苗、战胜疫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等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命运与共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未来提出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疫情期间,中国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不仅对本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展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和衷共济、天下一家的大国道义担当,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二、将抗疫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伟大的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充分彰显,也在这次疫情大战大考中熔铸得更为熠熠生辉。但如何将战疫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与之有效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战疫精神融入各课程教学,提升教师课程驾驭水平。
  不管是专门的思政课,还是各科课程,都要有意识地将战疫精神有机、融洽地融入各课程教学,而其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高尚的师德,一言一行必须要为学生树起典范,要深入专研教材和大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积累把战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经验,达成对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准确把握。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围绕主题,将战疫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做到言之有物;要将战疫精神与课程内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如印度疫情失去控制、大规模爆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当前世界疫情为何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国精神在战疫中的力量。
  (二)推动战疫精神与思政课课程内容有机整合。
  思政课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爱党爱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戰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促进战疫精神与思政课的融合首先要做到内容上的有机整合: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几乎都能融入战疫精神,特别是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推动战疫精神融入思修课的过程中,突出“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战疫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并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含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等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化“仁义礼智信”的挖掘阐释,彰显“生命至上”的战疫精神,强化道德情操渗透;要强化理想信念渗透,将战疫精神中各个群体体现的理想信念观、道德观等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将医务人员不怕牺牲、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最美逆行等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其它几门思政课程也可以如法炮制,在相应章节融入战疫精神的讲解,让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弘扬战疫精神、加强学生道德培养的同时,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让思政课真正入学生脑、入学生心!
  (三)在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加入战疫精神的内容。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也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课堂宣讲理论,而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多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开展了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与战疫精神的“切合点”,有意识地加入战疫精神的内容,教师尽可能地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访战疫英雄,分享战疫心得;请各领域参加战疫的人员(如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察等)到课堂或者学校作报告,讲述战疫故事;在特定节假日(如武汉解封一周年等)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不但能使课程散发出活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更能使包括战疫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浸入学生心灵,从而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将战疫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媒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战疫精神。
  战疫精神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扩展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隐形教学”上。以思政课教学为基础,以宣扬战疫精神为主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战疫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如:战疫故事分享会、演讲比赛等,全面深入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立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挺立潮头、屹立不倒。在这次战疫中,伟大精神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柱!伟大的战疫精神,是伟大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这次大考,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谱。我们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伟大战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2020年09月08日
  [2]陈金龙:《中国精神的战疫书写》,发布时间:央广网,2020-3-25,11:00
  [3]高雪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青年时代》,2020年5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 “将战疫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CQSN2020ZC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高雪莲,(1981——),女,汉族,四川省泸定县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思政学科带头人,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者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技决定国力,随着世界的进步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创新;实践与研究  加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务院在出台的相关政
期刊
【摘 要】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深受弗洛伊德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进行了理论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心理学。荣格不仅发现了潜意识在个体心理中消极一面,同时也看到了创造性一面。存在于集体潜意识的多种原型,往往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荣格认为通过多种原型的意识化,可以实现个性化,达到自我实现
期刊
【摘 要】“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中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新思想、新文化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在浙江一师一间昏暗的学生宿舍里,有一位面目清瘦、身材单薄、戴眼镜的青年,他饥似渴地翻阅着《新青年》杂志。他就是俞秀松,在他床头的书桌上,还堆着厚厚一大摞报刊杂志,其中有《星期评论》、《觉悟》、《学灯》……  【关键词】俞秀松;革命狂生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俞秀松,字柏青,又名寿松、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都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需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教育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但大学生同样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自我的成长。所以本文根据大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以及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
期刊
【摘 要】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并结合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途径,旨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国有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建;重要性;工作现状;质量提升途径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在改革新形势下,国有施工企业的问题和矛盾
期刊
【摘 要】当今,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但在发展中影响了自然环境与资源。室内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还可以整合绿色与低碳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低碳设计理念是优化我国室内设计新理念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低碳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对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未来展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低碳理念;室内设计;相关研究  低碳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传
期刊
【摘 要】自从“大数据”概念于2008年首次提出以来,不断创造科学奇迹,并随着信息化技术时代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数据处理分析的理念。大数据对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资源,创新国际贸易的管理、交易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满足大数据环境的需求,成为中国在对外国际贸易上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对于维生素B12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度,我国目前对于维生素B12的研究较为丰富,已经实现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能够顺利实现维生素B12的应用和合成,本文主要分析了维生素B12目前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是对维生素B12的构成和功能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维生素B12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的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维生素B12的检测技术,以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自转型以来,企业发展进度堪比发达国家,而经济作为企业的核心要素,在发展中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提高了要求。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应顺应企业要求发生变革,打造符合当前经济局势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引言  笔者经过调查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的教学,了解到具体情况,会计专业作为风口浪尖上的职业,在教学中应顺应企业需求,抛弃传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本属于儿童的活动空间逐渐减少。在综合体的公共建筑体系中,活动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儿童心理角度分析空间设计,指出了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活动中心  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也一直不断改变,积极心理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在空间设计的研究领域,还没有正式的引入积极心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