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方位实行,使我们教育者由之前的单纯地对成绩的关注,开始更多聚焦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问题上,开始进一步思考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结合我校实际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然后通过两个方面:(一)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成学校特色的形成。(二)学校特色的形成让校本课程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去探讨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特色建设又可以不断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二者的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学校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75-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方位实行,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使我们教育者由之前的单纯地对成绩的关注,聚焦到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教育者要学会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作为基础教育者,我们要重新思考校本课程、人才培养以及这两者和学校特色之间的关系。重新规划和定位我们现有的校本课程,从而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彼此成为依托。
1995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在纲要的指引下,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够推通过校本课程的构建来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我校是一所楼盘配套的新学校,确立了“以美育美”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术和科技一体两翼为办学特色。开办初期就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规划了“至美”校本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作为教育的载体,通过对学生美好的身心、艺术的修养、合作的精神、善学的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美满红郡”的办学目标。
一、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1.校本课程概念不是本土产物,而是国外引进的概念。
我国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校本课程概念的研究,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应该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处理。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自行设计并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新的课程。那综合这两层意思,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以学校为基地,首先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并能体现出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为目标的,必须是以教师为主体,还要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的程序所进行的课程开发。
2.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红郡小学的校本课程紧扣学校“至美”的核心理念,精雕细刻,编订了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水彩画、国画、民乐、声乐、综合实践课、科技等课程,体现了对“至美”的价值追求,以使美扎根到全校师生的心灵,并内化成为日常行为习惯。具体来说主要通过:
(1)传统文化与礼仪课,内炼德行美:
①传统文化课:《美文美读》。课程目标是希望学生热爱朗读,并能在诵读熟背中去扩大自身的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的阅读,陶冶情趣、培养性情、建立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②文明礼仪课:《美礼美学》。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校内为文明礼仪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习到关于礼仪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多彩书画课,孕育气质美:
①书法艺术课:《美字美写》。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书写让低年级的孩子能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端正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懂得基本的写字的技巧和规律,书写正确、端正、整齐、美观。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能学会写钢笔字,能熟练运用钢笔楷书,掌握汉字楷书结构形式,有基本的临写能力、书写能力。书写整齐,格式正确。
②美术基础课:《美画美绘》
(3)校园音乐课,感知欣赏美:中华民乐课:《美乐美练》;中华声乐课:《美乐美唱》。
(4)綜合实践科技课,探究体验美: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实验和实践去鼓励学生探索、发现、欣赏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在体验、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粗浅的审美经验,并尝试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
二、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促成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是一所新学校,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希望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个性,办出学校自身的特色。
1.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成学校特色的形成。
(1)创建学校特色必须把校本课程放在重要的地位。国家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实施的是国家课程,课程权在国家,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方式,这个就无法实现学校特色的创建。所以我们必须校本课程的开发放到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必然要求。[2]
(2)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所以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国家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基础性,统一性,追求的是共同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开发则主要关注差异性和个性化,希望通过校本课程来达成学校的特色的形成。如果希望学校实现个性化的特色发张道路,就必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实现,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
2.学校特色让校本课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承载着教育使命的学校同样也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学校的生命力就在它的个性和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就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也会这样认为:校本课程如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特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当前学校发展战略是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无法凸显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只有校本课程才能根据学校和学生、老师的实际,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果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差不多,那就失去了它本身承载的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学校特色也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价值,让校本课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恰好就是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创建存在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建校以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围绕学校特色,通过美能养德、美能益智、美能健体、美能促劳、美能育美、美能创新“六品质”,对应六大核心素养礼仪润美、乐学和美、身心齐美、劳动最美、爱美达美、实践创美,分别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阶段所有学科,建立自己的“至美”校本课程体系,从而完成自身育人目标,实现对办学特色的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办出每间学校不同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
[2]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3.
编号ZCYJ006:《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策略性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75-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方位实行,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使我们教育者由之前的单纯地对成绩的关注,聚焦到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教育者要学会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作为基础教育者,我们要重新思考校本课程、人才培养以及这两者和学校特色之间的关系。重新规划和定位我们现有的校本课程,从而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彼此成为依托。
1995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在纲要的指引下,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希望能够推通过校本课程的构建来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我校是一所楼盘配套的新学校,确立了“以美育美”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术和科技一体两翼为办学特色。开办初期就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规划了“至美”校本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作为教育的载体,通过对学生美好的身心、艺术的修养、合作的精神、善学的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美满红郡”的办学目标。
一、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1.校本课程概念不是本土产物,而是国外引进的概念。
我国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校本课程概念的研究,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应该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处理。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自行设计并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新的课程。那综合这两层意思,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应该是以学校为基地,首先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并能体现出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为目标的,必须是以教师为主体,还要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的程序所进行的课程开发。
2.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红郡小学的校本课程紧扣学校“至美”的核心理念,精雕细刻,编订了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水彩画、国画、民乐、声乐、综合实践课、科技等课程,体现了对“至美”的价值追求,以使美扎根到全校师生的心灵,并内化成为日常行为习惯。具体来说主要通过:
(1)传统文化与礼仪课,内炼德行美:
①传统文化课:《美文美读》。课程目标是希望学生热爱朗读,并能在诵读熟背中去扩大自身的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的阅读,陶冶情趣、培养性情、建立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②文明礼仪课:《美礼美学》。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校内为文明礼仪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习到关于礼仪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多彩书画课,孕育气质美:
①书法艺术课:《美字美写》。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书写让低年级的孩子能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端正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懂得基本的写字的技巧和规律,书写正确、端正、整齐、美观。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能学会写钢笔字,能熟练运用钢笔楷书,掌握汉字楷书结构形式,有基本的临写能力、书写能力。书写整齐,格式正确。
②美术基础课:《美画美绘》
(3)校园音乐课,感知欣赏美:中华民乐课:《美乐美练》;中华声乐课:《美乐美唱》。
(4)綜合实践科技课,探究体验美: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实验和实践去鼓励学生探索、发现、欣赏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在体验、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粗浅的审美经验,并尝试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
二、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促成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是一所新学校,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希望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个性,办出学校自身的特色。
1.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成学校特色的形成。
(1)创建学校特色必须把校本课程放在重要的地位。国家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实施的是国家课程,课程权在国家,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方式,这个就无法实现学校特色的创建。所以我们必须校本课程的开发放到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必然要求。[2]
(2)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所以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国家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基础性,统一性,追求的是共同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开发则主要关注差异性和个性化,希望通过校本课程来达成学校的特色的形成。如果希望学校实现个性化的特色发张道路,就必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实现,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
2.学校特色让校本课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承载着教育使命的学校同样也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学校的生命力就在它的个性和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就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也会这样认为:校本课程如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特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当前学校发展战略是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无法凸显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只有校本课程才能根据学校和学生、老师的实际,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果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差不多,那就失去了它本身承载的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学校特色也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价值,让校本课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恰好就是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创建存在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建校以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围绕学校特色,通过美能养德、美能益智、美能健体、美能促劳、美能育美、美能创新“六品质”,对应六大核心素养礼仪润美、乐学和美、身心齐美、劳动最美、爱美达美、实践创美,分别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阶段所有学科,建立自己的“至美”校本课程体系,从而完成自身育人目标,实现对办学特色的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办出每间学校不同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
[2]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3.
编号ZCYJ006:《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策略性研究》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