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研究表明,大约60%以上的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的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内会出现一个或数个先兆症状,中医称其为“小中风”或“中风先兆”。西医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小中风是脑中风的超早期表现,提示脑部已有致病因素在作怪,脑血管疾病正在形成之中,有可能发展成为脑中风。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小中风的发生就等于发出了警告:你可能会患中风!有报道称,小中风出现后如果不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一个月内发生中风的占24%。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占64%。如果本人或家人能够高度重视小中风的表现,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妥善的预防措施则能有效地防止中风的发生。
何谓“小中风”?
小中风(中风先兆),是指因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短暂性功能障碍,患者在中风发生前的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先兆症状:
1.一过性眼发黑。单侧眼睛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这是由于视网膜短暂性缺血引起的。
2.突然性眩晕。眩晕是脑血管病先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3.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其特点是某种神经功能(包括单侧肢体瘫痪、发音障碍、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近视、记忆力丧失等)的突然丧失,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逐渐恢复正常而不留后遗症。例如,老年人突然出现步态变化,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如果再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
4.剧烈头痛。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有时伴有抽搐。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前几小时至几个月内有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
5.频繁打哈欠。有研究表明,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有80%的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哈欠不断。
6.鼻出血。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鼻出血,这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高血压病患者有数次大量的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出血。
7.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可能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8.其他。除上述先兆症状外,突然出现的呛咳、吞咽困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中风的分类和采取的措施
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是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损伤局部的脑组织。出血性中风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必须请急救中心送医院进行救治。缺血性中风是脑部的血管栓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起病较缓,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由于其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和家人忽视而延误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若能及时应用溶栓药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溶栓治疗必须在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实施,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完全恢复的机会越大。当患者出现半身不遂或一侧面肌瘫痪等已经是脑中风的典型表现,肯定会采取急救措施。然而,许多缺血l生中风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不了解该病的严重性,所以到医院治疗的时间常常已超过3小时,给溶栓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及时地识别是否已经中风十分重要。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快速地进行自我诊断缺血性中风的方法:1.让患者微笑;2.举起双臂,并维持些时间;3.抬起下肢,维持些时间;4.连贯说短句。若患者微笑困难,抬举起上下肢无力,讲话含混不清,则表示有脑卒中的可能。上述简易测试法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就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病人去医院诊治。
中风发生后的抢救措施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幸发生了中风,应迅速地就地抢救。如无抢救条件应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往医院,但在搬运时要特别讲究搬运方法。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搬运不当,促使病情恶化,甚至失去抢救机会,非常令人惋惜。正确的搬运方法是:1.搬运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2.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多动;头部冷敷,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和出血;3.四肢注意保暖;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4.呕吐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喉部的呕吐物;头偏向一侧,以免口腔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或堵塞气管,同时要避免颈部屈曲,以免影响呼吸;5.患者应固定在担架上,最好是抬送,如用汽车,需将担架置于汽车上,下面垫些缓冲物,以减少震动。
预防中风的养生保健措施
清代医学家李用粹在其《证治汇补?预防中风篇》中即讲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慎起居,是指日常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体力和精力能够得到较好恢复。节饮食,是指日常饮食应定时定量,多吃鱼,少吃肉,多吃蔬菜和豆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木耳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远房帏,是指适当地减少性生活的次数。调情志,是指遇事保持情绪稳定,以避免引发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意外。古时医家预防中风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小中风的发生就等于发出了警告:你可能会患中风!有报道称,小中风出现后如果不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一个月内发生中风的占24%。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占64%。如果本人或家人能够高度重视小中风的表现,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妥善的预防措施则能有效地防止中风的发生。
何谓“小中风”?
小中风(中风先兆),是指因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短暂性功能障碍,患者在中风发生前的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先兆症状:
1.一过性眼发黑。单侧眼睛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这是由于视网膜短暂性缺血引起的。
2.突然性眩晕。眩晕是脑血管病先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3.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其特点是某种神经功能(包括单侧肢体瘫痪、发音障碍、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近视、记忆力丧失等)的突然丧失,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逐渐恢复正常而不留后遗症。例如,老年人突然出现步态变化,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如果再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
4.剧烈头痛。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有时伴有抽搐。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前几小时至几个月内有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
5.频繁打哈欠。有研究表明,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有80%的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哈欠不断。
6.鼻出血。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鼻出血,这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高血压病患者有数次大量的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出血。
7.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可能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8.其他。除上述先兆症状外,突然出现的呛咳、吞咽困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中风的分类和采取的措施
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是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损伤局部的脑组织。出血性中风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必须请急救中心送医院进行救治。缺血性中风是脑部的血管栓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起病较缓,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由于其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和家人忽视而延误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若能及时应用溶栓药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溶栓治疗必须在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实施,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完全恢复的机会越大。当患者出现半身不遂或一侧面肌瘫痪等已经是脑中风的典型表现,肯定会采取急救措施。然而,许多缺血l生中风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不了解该病的严重性,所以到医院治疗的时间常常已超过3小时,给溶栓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及时地识别是否已经中风十分重要。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快速地进行自我诊断缺血性中风的方法:1.让患者微笑;2.举起双臂,并维持些时间;3.抬起下肢,维持些时间;4.连贯说短句。若患者微笑困难,抬举起上下肢无力,讲话含混不清,则表示有脑卒中的可能。上述简易测试法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就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病人去医院诊治。
中风发生后的抢救措施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幸发生了中风,应迅速地就地抢救。如无抢救条件应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往医院,但在搬运时要特别讲究搬运方法。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搬运不当,促使病情恶化,甚至失去抢救机会,非常令人惋惜。正确的搬运方法是:1.搬运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2.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多动;头部冷敷,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和出血;3.四肢注意保暖;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4.呕吐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喉部的呕吐物;头偏向一侧,以免口腔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或堵塞气管,同时要避免颈部屈曲,以免影响呼吸;5.患者应固定在担架上,最好是抬送,如用汽车,需将担架置于汽车上,下面垫些缓冲物,以减少震动。
预防中风的养生保健措施
清代医学家李用粹在其《证治汇补?预防中风篇》中即讲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慎起居,是指日常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体力和精力能够得到较好恢复。节饮食,是指日常饮食应定时定量,多吃鱼,少吃肉,多吃蔬菜和豆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木耳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远房帏,是指适当地减少性生活的次数。调情志,是指遇事保持情绪稳定,以避免引发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意外。古时医家预防中风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