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院卫生统计数据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医院进行现代管理的决策关键之一。本文从统计理念基础条件、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人员能力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加快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形成统计数据工作良好的工作基础;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卫生统计 医院管理 数据质量 统计指标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医院的卫生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成为决定医院进行现代管理的决策关键之一。通常来讲,当前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体现在:(1)精确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2)及时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动态地反映医院的医疗信息和工作情况等;(3)简洁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用清晰易懂地方式将医院的事实情况反映出来。本文将基于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探讨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目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源的利用、医护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本文将从统计理念基础条件、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人员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在统计理念基础条件方面
对卫生统计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数据标准化研究已经成为医院、卫生管理部门、一些业务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离不开医院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1)对统计信息服务缺乏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一些医院缺乏对统计信息工作的正确认识,对医疗统计信息的工作漠不关心,统计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医疗机构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统计数据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机构内部数据的共享,信息孤岛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比如由于统计环节太多,门诊病人诊疗(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和住院病人诊疗(门诊、预约住院、办理住院、检查诊断、治疗或手术、治愈出院)都会产生大量的统计信息,如果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导致统计汇总出现误差。(2)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应地统计工具参考书,尤其是基层条件软硬件都较差的卫生行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
(二)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方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都通过组建专业的团队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整体框架地规划和研究,并定能够相互兼容的医疗卫生数据标准。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指标标准化进程非常缓慢:(1)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整体来看我国的卫生系统,由于新农合、疾控、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方面数据统计与上报使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系统,加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口径存在差异。(2)对统计指标理解有误,造成部分统计指标填写不当或干脆漏泄的现象。(3)统计数据利用率较低,统计工作后期效果不明显。一些医院为了完成统计而统计,将统计数据上报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会对医院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带来具体的决策影响。
(三)统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具体表现在:(1)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卫生统计报表质量。比如违规操作,随意删除、修改已提交的数据、不经审批核实随意修改病人的信息等。(2)能力有限。目前我国从事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人员构成不合理,通常是由从事临床工作因各种原因需要脱离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承担,他们要么缺少医学知识背景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要么疏于对医院运作流程和医疗知识的了解。
二、若干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加快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形成统计数据工作良好的工作基础
(1)深入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医院统计数据工作的转变特点: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统计信息的弊端,改变单一渠道和单纯数据统计和采用报表的固有形式,转变统计工作的方式和职能,向开放型方向发展,能够实现对医院各科室工作信息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使统计数据能够为医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参考。(2)重新确立统计在医院中的职能地位。按照《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首先是保障卫生统计队伍的正规化配置;其次是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流程;最后是不断拓展统计人员的职能范围,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医学统计人员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
(1)实行目标化管理,不断探索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一方面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将统计指标的具体解释、医疗统计口径、统计分析方法等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制度化,保障其在一段时间内指标的稳定性。(2)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标准化及规范化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覆盖范围、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卫生统计人员队伍是进行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数据收集工作的承担者,而且是控制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门槛。(1)需要加强对卫生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更好地履行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职能,从而使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得以保证。(2)对统计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培训,比如集中会审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统计人员对数据质量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统计口径,另一方面还能規范统计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乱填、误填、统计口径不清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统计数据质量不仅是医院科学管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医院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伴随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统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做好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从而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来为医院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2]黄娟媚.卫生统计与医疗单位现代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2).
[3]马祥龙.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09).
作者简介:李远辉(1965-),女,四川内江人,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精神病医院会计,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与统计。
【关键词】卫生统计 医院管理 数据质量 统计指标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医院的卫生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成为决定医院进行现代管理的决策关键之一。通常来讲,当前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体现在:(1)精确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2)及时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动态地反映医院的医疗信息和工作情况等;(3)简洁性:即要求统计数据能够用清晰易懂地方式将医院的事实情况反映出来。本文将基于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探讨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目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源的利用、医护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本文将从统计理念基础条件、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人员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在统计理念基础条件方面
对卫生统计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数据标准化研究已经成为医院、卫生管理部门、一些业务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离不开医院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1)对统计信息服务缺乏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一些医院缺乏对统计信息工作的正确认识,对医疗统计信息的工作漠不关心,统计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医疗机构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统计数据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机构内部数据的共享,信息孤岛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比如由于统计环节太多,门诊病人诊疗(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和住院病人诊疗(门诊、预约住院、办理住院、检查诊断、治疗或手术、治愈出院)都会产生大量的统计信息,如果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容易导致统计汇总出现误差。(2)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缺乏相应地统计工具参考书,尤其是基层条件软硬件都较差的卫生行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
(二)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方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都通过组建专业的团队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整体框架地规划和研究,并定能够相互兼容的医疗卫生数据标准。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指标标准化进程非常缓慢:(1)统计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整体来看我国的卫生系统,由于新农合、疾控、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方面数据统计与上报使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系统,加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统计指标解释和计算口径存在差异。(2)对统计指标理解有误,造成部分统计指标填写不当或干脆漏泄的现象。(3)统计数据利用率较低,统计工作后期效果不明显。一些医院为了完成统计而统计,将统计数据上报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会对医院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带来具体的决策影响。
(三)统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具体表现在:(1)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卫生统计报表质量。比如违规操作,随意删除、修改已提交的数据、不经审批核实随意修改病人的信息等。(2)能力有限。目前我国从事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人员构成不合理,通常是由从事临床工作因各种原因需要脱离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承担,他们要么缺少医学知识背景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要么疏于对医院运作流程和医疗知识的了解。
二、若干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加快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形成统计数据工作良好的工作基础
(1)深入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医院统计数据工作的转变特点: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统计信息的弊端,改变单一渠道和单纯数据统计和采用报表的固有形式,转变统计工作的方式和职能,向开放型方向发展,能够实现对医院各科室工作信息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使统计数据能够为医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参考。(2)重新确立统计在医院中的职能地位。按照《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首先是保障卫生统计队伍的正规化配置;其次是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流程;最后是不断拓展统计人员的职能范围,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医学统计人员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
(1)实行目标化管理,不断探索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一方面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将统计指标的具体解释、医疗统计口径、统计分析方法等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制度化,保障其在一段时间内指标的稳定性。(2)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现象,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标准化及规范化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覆盖范围、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卫生统计人员队伍是进行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数据收集工作的承担者,而且是控制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门槛。(1)需要加强对卫生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更好地履行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职能,从而使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得以保证。(2)对统计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培训,比如集中会审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统计人员对数据质量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统计口径,另一方面还能規范统计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乱填、误填、统计口径不清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统计数据质量不仅是医院科学管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医院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伴随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统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做好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从而通过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来为医院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楠.浅析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2]黄娟媚.卫生统计与医疗单位现代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2).
[3]马祥龙.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09).
作者简介:李远辉(1965-),女,四川内江人,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精神病医院会计,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