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中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对煤炭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决定了煤在燃烧、气化、液化等方面的性质。为了使准噶尔盆地阜康矿区的煤炭资源得到清洁高效利用,采集发育在小黄山煤矿6号煤的11个样品,对其进行工业分析、全硫分析和发热量分析,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低温灰-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对煤灰中的常量元素、煤中的矿物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黄山煤矿6号煤层属中高挥发分、特低灰分、特低硫,特高热值煤。煤灰中Na2O相对质量分数为10.91%,具有顶部和底部高中部低的特征,分析表明煤
【机 构】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资助项目(DD2016018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201402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中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对煤炭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决定了煤在燃烧、气化、液化等方面的性质。为了使准噶尔盆地阜康矿区的煤炭资源得到清洁高效利用,采集发育在小黄山煤矿6号煤的11个样品,对其进行工业分析、全硫分析和发热量分析,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低温灰-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对煤灰中的常量元素、煤中的矿物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小黄山煤矿6号煤层属中高挥发分、特低灰分、特低硫,特高热值煤。煤灰中Na2O相对质量分数为10.91%,具有顶部和底部高中部低的特征,分析表明煤
其他文献
树脂体分子骨架由萜类衍生物为主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构成,树脂体中小分子及大分子结构与现代植物分泌树脂的演化关系是本研究的核心。利用逐级溶剂萃取、元素分析、碳13核磁共振波谱(13C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抚顺古近纪树脂残植煤中树脂体(琥珀)的分子组成。结果显示,树脂体中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由1~2环芳烃、酯类化合物和直链烷烃(C16-C30)组成,含少量
为了研究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特征,基于实验室冲击倾向性等力学参数测试,通过颗粒流数值程序PFC2D获取能够较真实反映煤样宏观力学特性的细观参数,模拟分析了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单轴压缩下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冲击倾向性煤的能量演化规律相似,峰值强度前,边界做功主要转化为应变能,耗散能、滑动能与动能的占比则非常小;峰值强度后,应变能快速释放,耗散能、滑动能与动能开始迅速增长。随着冲击倾向性的增强,应变能释放与动能增长速率显著增大,提出应变能释放比率与动能增长比率
煤表面官能团对CH4以及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已得到印证,但不同官能团类型对2种气体吸附行为的具体促进与阻碍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不同官能团化结构对CH4以及CO2的吸附能数据,揭示了表面官能团对CH4以及CO2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经官能团修饰的结构中还是无官能团化碳-Layer结构中,CO2的吸附能均大于
针对低速大功率矿用永磁直驱电动机谐波含量较高、多物理场耦合、流体场复杂等特性造成电动机部件发热、磁场畸变严重等若干问题,对500 kW、60 r/min分数槽集中绕组矿用隔爆永磁直驱电动机进行损耗分析,得出定子铜损耗占总损耗比例最高,其次为定子铁心损耗及转子永磁体损耗。根据损耗特点,在电动机外部设置水套机座,内部通过风扇形成循环风路的冷却结构,使定子的铜损耗与铁损耗,通过热传导传至机座;定子铁心与水套机座采用热套结构,增加传热效果;定子端部热量经过铜绕组传至直线段,再由定子铁心传走;采用镀层分块、转子轭部
针对露天矿多弱层顺倾到界边坡形态设计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层岩性、软弱夹层赋存情况等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与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含多弱层-断层构造复合顺倾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滑坡模式以及不同弱层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程度;采用分段优化方式对到界边坡最终形态进行优化,确保了端帮到界开采过程中煤炭采出的安全高效,为类似边坡工程的滑坡防治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矿含多弱层-断层构造复合顺倾边坡中,上部岩体含多弱层且岩层风化严重,强度较低,随矿坑深度增加,下部断层带处岩体对
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相比于经历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的煤,热变煤往往具有更高的瓦斯突出风险和自燃风险,从而带来一系列煤炭资源开发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热变煤性质特殊,在现有的煤炭利用工艺条件下,热变煤的利用价值普遍较低。因此,总结归纳热变煤的特殊性质,探讨热变煤潜在的应用价值,既有利于保障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与开发,也有益于热变煤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热变煤分布广泛,主要采煤国均有与热变煤相关的报道。自十九世纪中叶首次报道热变煤至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热变煤
基于反射率及形态学参数建立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的方法学和识别模式,可降低煤岩显微组分识别的主观性,为实现煤岩显微组分快速与准确测定提供技术支撑,以期有效促进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对油浸反射光下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特征和形态结构进行归纳,提出反射率信息的利用方法,并对均匀、突起、球形度、细胞结构等关键形态参数进行抽象描述,提出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形态学参数(突起、细胞结构)和几何特征构建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模式,提出煤岩显微组分自动识别技术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
针对采煤机需求量大,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采煤机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方法,结合e Footprint软件分析,对采煤机加工制造过程进行量化评价。首先,以采煤机摇臂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目标分析理论对其进行稳健性优化设计分析,确定以质量作为绿色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以“从原材料开采到采煤机出厂”为系统边界,建立采煤机质量信息物料清单表,在e Footprint软件中对采煤机整机进行建模,并按照铸件、锻件、焊接件的分类方式进行清单分析,对采煤机各
对前人关于煤粉仓发生爆炸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整理,可为解决煤粉锅炉配套粉仓爆炸的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从煤的挥发分、煤粉粒径、煤粉仓内气氛及温度等方面对粉仓爆炸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剖析研究煤粉仓爆炸的预防措施。经研究发现:煤粉仓内煤粉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粉颗粒的粒径越小、煤粉仓内的煤粉浓度、氧气含量和温度越高,煤粉仓内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爆炸后的破坏力也越大;预防煤粉仓爆炸的有效措施涵括严格把控燃料质量、避免使用不适宜的煤种、优化设计煤粉仓的内部构造、维持煤粉落料时的整体
长距离蒸汽供热管道压降和温降计算是集中供热蒸汽管道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某项目案例,研究了管径DN200、DN250、DN300、DN350、DN400、DN450和DN500的蒸汽管道在不同设计流速下的压降和温降。计算结果表明:管径一定时,随着蒸汽流速的增加,压降逐渐增加,温降逐渐降低;蒸汽流速一定时,随着蒸汽管道管径的增大,压降和温降均逐渐减小;保温厚度为130 mm时,DN200~DN450规格管道在计算工况下均难以同时满足长距离蒸汽供热管道压降和温降要求,而DN500规格管道在蒸汽流速15 m/s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