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的中国式生成——郭沫若戏剧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视域中郭沫若戏剧浪漫主义的内涵,突出表现在剧中人物的个性主义和反前现代性的理想主义上。郭沫若与西方浪漫主义联系,首要的还在于他与西方浪漫主义反叛精神的契合上,其次是对自我意识的张扬与礼赞,再者表现在对艺术的审美品质的共同追求上。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独特性,即浪漫主义的革命化和追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其他文献
从知识管理视角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知识共享的过程。主要工作包括:在阐明农产品供应链定义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内涵和特点,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知
由于新中国政权性质的决定、妇女在全国人口中占半数,特别是为了确保妇女参政权的实现,在1953~1954年第一次普选中,必须发动妇女积极参加选举。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发动妇女参
《焦氏易林》与《周易》古歌的渊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焦氏易林》的诗性特征赓续《周易》卦、爻辞及其诗性结构,前后相承;《焦氏易林》爻辞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周易》卦、爻辞
历史文献中的可能式“V 得C”和“VC 了”语义相同而语用价值有别,分属于文白两个不同的层次,反映了通语和方言口语中实际存在的两种说法.这两种可能式自产生后在南北方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