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填鸭式”教学盛行。教师独霸课堂,讲的津津有味,学生被迫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兴趣欠佳,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高中历史知识量大,且知识点多。因而,学习这一学科记忆是必须的。然而,再像初中时那样仅凭死记硬背习得知识,就会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容易知识点混淆,难以形成知识结构,更难学好高中历史。为了使高一新生改变原有学习历史的方式,为进一步学好高中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中,重视培养高一新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好高中历史成为可能。
  关键词:高一;历史;阅读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自己认为已经具有学习历史的基础和能力,满以为高一历史的学习就是初三历史的继续。但是,即使初中阶段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一也会感到手忙脚乱,无从学起。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其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明显不足,阅读能力更是受到限制。而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异常,刨根问底、追根问源是他们的最爱。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其学习高中历史的好习惯。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传授高一新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激发其主动学习意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给高一新生以明确的目标,让其仔细读
  高中历史教材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其章、节、目、段之间联系紧密。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出问题,讨论中受到启发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源自教师的检测,也可以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无法突破的难点。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以阅读为基础,归纳整合,深化知识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思考尤为重要。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四、以阅读为前提,充分做好读书笔记
  法国思想家布韦认为,学习时做读书笔记尤为重要。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写评注即阅读时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四周空白处做解释写评语。在书上作符号写评注可以使同学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突出要点,把书由“厚”读“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复习效果。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我采取以上措施培养高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较好的成效。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的好习惯被培养起来,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其他文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是设计导入的基本出发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则是设计导入方法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期刊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在20天后紧随而来的是“全国土地日”.两个主题日,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相同的愿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需要更多地呵护与关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计算机在科研领域中应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因此应该逐步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增加计算机的应用,缩小教学实验与实际科研之
公安法医部门是配合公安部门破案的重要部门,主要提供检验鉴定服务,能够提高公安部门破案的速度.在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法医部门要做好检验鉴定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减轻法
期刊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耕地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系统退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耕地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耕地生态安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对于耕地生态安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石油化工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石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本身工程项目的管理,但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具
本文主要以当今社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从多方面论述了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多媒体教育.通
期刊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和田地区的于田、策勒、民丰、洛浦等县镇传统体育项目“抹热球”(曲马克)历史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从项目特点和价值,提出新时期学校体
摘要: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为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而开展的各项文化娱乐活动的总称,具有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和传承性特点。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研究,才能做好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加快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步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