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数、评价方式、考试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为促进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考试;体质健康标准;身体质量指数;特殊考生
纵观近年来各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笔者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考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特殊考生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制订科学合理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不仅有利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数
2007年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体育考试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1]纵观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值都在30-60分之间,黑龙江省则达到了100分,各地分值的差距非常明显。到底分值定位到多少分合理,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引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足够重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999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1999]5号)曾指出: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总分的5%,现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是延用此指导性标准。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上世纪末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教育部规定,我国初级中学每周体育课时从原来的2节调到3节,并且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学生必须运动一小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体育课每周3节,而周课时总量为34节,约占周总课时量的8.8%,根据这一标准,由于有些科目不参加中考,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数应不低于中考文化总分的8.8%。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007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是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和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二是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目前全国体育中考成绩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初三学年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另一种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3个学年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三学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统筹计算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这两种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均有其合理性,也均有其不足。[3]第一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真实性比较强,但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没有过程性评价。第二种方法操作复杂,程序较多,有过程性评价,对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体育一部分分值由学校、体育教师或班主任负责考核,容易打感情分,甚至滋生腐败,对调动学生日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作用不大,反而会引起不少矛盾。
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成,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作为有益补充。对学生平时体育课表现、考试成绩、课余体育锻炼态度等情况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可分为优、中、不及格等3个等级,对每个学年在综合性评价中不及格等级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一定比例扣分;对学生三年综合性评价达到优秀等级,并且初一和初二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免预考试,给予满分。各学校要认真对学生每一学年的体育课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要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及时上报数据,学校对综合性评价优秀的学生名单和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优秀等级的学生的名单和成绩进行公示,与综合性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名单一起上报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备档。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达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免考要求的学生,由学生本人进行申请,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对因综合性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在中考中进行扣分,则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执行。
三、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与评分标准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设置和评分标准,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4]。在终结性考试项目选择方面,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地区一般测试3~4个项目,其中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有的由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不重复的原则上抽签确定,也有由学生自由选择。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式应该包括身体形态测试和体育测试项目。身体形态主要测试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育测试项目设置由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组成,其中必考项目为耐力项目,选考项目包括除耐力项目以外的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选考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各项目分值比例应该突出耐力项目和技能类项目的权重,体育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不宜太高,大多数学生只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满分标准,耐力项目和选测的体能类项目设100分为上限,但技能类项目可以设置12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为上限,超出100分的分数可以按一定的权重去补充其它项目,但不能超过体育测试项目的总分值。
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最常用来度量标准体型的指数,公式为BMI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份,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如果学生所测得的身高标准数值小于或大于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体重的范围,就说明他的身体营养不良或肥胖,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参加身体运动来调节,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足够重视,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饮食结构的调整,但分值不宜太高,一般在5分以内,可设5分、4分、3分三个等级,最低级别为3分,评分标准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作为依据。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我们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的耐力项目是指有氧耐力项目。初中进行耐力项目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人格品质。由于耐力的提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肺功能的改善上体现出来,因此更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情况,学生耐力水平的高低对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耐力项目的设置要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可以设置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3分钟跳绳,200米自由泳,1500米轮滑等项目。
体能类项目包括速度类、跳跃类和力量类项目。由于学生先天体质的差别,有的学生速度素质好,有的学生弹跳素质好,有的学生力量素质好等,如果体能类项目由抽签决定,对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笔者强烈建议体能类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考试的公平性。速度类项目可设置:50米,25米自由泳,100米轮滑,一分钟跳绳等;跳跃类项目可设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跳远,助跑摸高等;力量类项目可设置为:铅球(3KG),实心球,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仰卧起坐等项目。
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的目标,而且是其它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在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6]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如何产生体育兴趣。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一点篮球技能都没有的孩子,很难对篮球产生兴趣,而有一定技能的,兴趣就大。许多具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青少年时代掌握了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良好的运动项目技能是支撑他们喜爱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因此,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一定要设置技能类,评价以时间或数量评定成绩,公正客观。技能类项目可设置为:篮球半场来回运球,篮球一分钟投篮,足球25米绕杆射门,足球踢准,足球一分钟颠球,一分钟排球对墙传球,排球发球,羽毛球发高远球,羽毛球发网前球,羽毛球击高远球,乒乓球一分钟正手攻球,乒乓球一分钟左推右攻,一分钟踢毽子等[5]。
四、特殊考生的处理
特殊考生主要包括:残疾学生或患有心肺功能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弱势群体,因伤病不能按时参加统一考试的学生,体育特长生等。在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地区对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免考考生按体育测试项目总分的60%~80%计算,对达到择考要求的考生,则相对免考考生按更高的比例折算。笔者认为对待残疾和患有心肺功能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经具有资质的伤残等级鉴定机构或本地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证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体育测试项目的满分计算,同时须将残疾或伤病证明和审批材料放入该生升学档案。弱势群体是指一些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可能处于劣势的学生,例如因先天性疾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因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等原因,或因严重脊柱弯曲、O型腿、X型腿等可由本人申请,经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批准选择择考,在体育测试项目中可选择耐力项目或技能类项目进行测试,按照该项目的实际得分的90%计算,再折算成体育测试项目的分数,但不能超过体育测试项目的总分值,同时须将残疾或伤病证明和审批材料放入该生升学档案。对因临场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体育统一考试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考点负责人签字同意,可予以缓考,缓考仅限一次,对缓考仍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则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经本地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证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未测体育测试项目满分的50%计算。体育特长生是指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运动会或体育项目比赛获得名次的学生,具体情况可根据各地区而定,由学生本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提供获奖证书或参赛成绩,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体育测试项目的满分计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去参加县级以上各种比赛,有利于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7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S].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2007年4月25日.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S]. 2007-9-13.
[3] 刘海元. 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8,9(9) : 12-13.
[4] [5] 屈冬林.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研究[J]. 体育教学,2009 ,( 3 ) : 62-63.
[6] 杨培基,于晓东 . 体育与科学[J] . 2009,(5):77 .
(广州增城中学附属英华学校)
关键词:体育考试;体质健康标准;身体质量指数;特殊考生
纵观近年来各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笔者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考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特殊考生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制订科学合理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不仅有利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数
2007年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体育考试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1]纵观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分值都在30-60分之间,黑龙江省则达到了100分,各地分值的差距非常明显。到底分值定位到多少分合理,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引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足够重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999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1999]5号)曾指出: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总分的5%,现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是延用此指导性标准。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上世纪末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教育部规定,我国初级中学每周体育课时从原来的2节调到3节,并且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学生必须运动一小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体育课每周3节,而周课时总量为34节,约占周总课时量的8.8%,根据这一标准,由于有些科目不参加中考,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数应不低于中考文化总分的8.8%。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007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是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和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二是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目前全国体育中考成绩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初三学年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另一种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3个学年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三学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统筹计算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这两种体育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均有其合理性,也均有其不足。[3]第一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真实性比较强,但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没有过程性评价。第二种方法操作复杂,程序较多,有过程性评价,对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体育一部分分值由学校、体育教师或班主任负责考核,容易打感情分,甚至滋生腐败,对调动学生日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作用不大,反而会引起不少矛盾。
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成,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作为有益补充。对学生平时体育课表现、考试成绩、课余体育锻炼态度等情况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可分为优、中、不及格等3个等级,对每个学年在综合性评价中不及格等级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一定比例扣分;对学生三年综合性评价达到优秀等级,并且初一和初二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免预考试,给予满分。各学校要认真对学生每一学年的体育课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要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及时上报数据,学校对综合性评价优秀的学生名单和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优秀等级的学生的名单和成绩进行公示,与综合性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名单一起上报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备档。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达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免考要求的学生,由学生本人进行申请,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对因综合性评价不及格的学生在中考中进行扣分,则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执行。
三、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与评分标准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设置和评分标准,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4]。在终结性考试项目选择方面,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地区一般测试3~4个项目,其中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有的由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不重复的原则上抽签确定,也有由学生自由选择。笔者认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式应该包括身体形态测试和体育测试项目。身体形态主要测试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育测试项目设置由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组成,其中必考项目为耐力项目,选考项目包括除耐力项目以外的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选考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各项目分值比例应该突出耐力项目和技能类项目的权重,体育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不宜太高,大多数学生只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满分标准,耐力项目和选测的体能类项目设100分为上限,但技能类项目可以设置12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为上限,超出100分的分数可以按一定的权重去补充其它项目,但不能超过体育测试项目的总分值。
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最常用来度量标准体型的指数,公式为BMI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份,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如果学生所测得的身高标准数值小于或大于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体重的范围,就说明他的身体营养不良或肥胖,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参加身体运动来调节,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足够重视,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饮食结构的调整,但分值不宜太高,一般在5分以内,可设5分、4分、3分三个等级,最低级别为3分,评分标准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作为依据。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我们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的耐力项目是指有氧耐力项目。初中进行耐力项目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人格品质。由于耐力的提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肺功能的改善上体现出来,因此更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情况,学生耐力水平的高低对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耐力项目的设置要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可以设置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3分钟跳绳,200米自由泳,1500米轮滑等项目。
体能类项目包括速度类、跳跃类和力量类项目。由于学生先天体质的差别,有的学生速度素质好,有的学生弹跳素质好,有的学生力量素质好等,如果体能类项目由抽签决定,对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笔者强烈建议体能类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考试的公平性。速度类项目可设置:50米,25米自由泳,100米轮滑,一分钟跳绳等;跳跃类项目可设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跳远,助跑摸高等;力量类项目可设置为:铅球(3KG),实心球,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仰卧起坐等项目。
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的目标,而且是其它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在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6]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如何产生体育兴趣。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一点篮球技能都没有的孩子,很难对篮球产生兴趣,而有一定技能的,兴趣就大。许多具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青少年时代掌握了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良好的运动项目技能是支撑他们喜爱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因此,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一定要设置技能类,评价以时间或数量评定成绩,公正客观。技能类项目可设置为:篮球半场来回运球,篮球一分钟投篮,足球25米绕杆射门,足球踢准,足球一分钟颠球,一分钟排球对墙传球,排球发球,羽毛球发高远球,羽毛球发网前球,羽毛球击高远球,乒乓球一分钟正手攻球,乒乓球一分钟左推右攻,一分钟踢毽子等[5]。
四、特殊考生的处理
特殊考生主要包括:残疾学生或患有心肺功能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弱势群体,因伤病不能按时参加统一考试的学生,体育特长生等。在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地区对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免考考生按体育测试项目总分的60%~80%计算,对达到择考要求的考生,则相对免考考生按更高的比例折算。笔者认为对待残疾和患有心肺功能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经具有资质的伤残等级鉴定机构或本地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证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体育测试项目的满分计算,同时须将残疾或伤病证明和审批材料放入该生升学档案。弱势群体是指一些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可能处于劣势的学生,例如因先天性疾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因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等原因,或因严重脊柱弯曲、O型腿、X型腿等可由本人申请,经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批准选择择考,在体育测试项目中可选择耐力项目或技能类项目进行测试,按照该项目的实际得分的90%计算,再折算成体育测试项目的分数,但不能超过体育测试项目的总分值,同时须将残疾或伤病证明和审批材料放入该生升学档案。对因临场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体育统一考试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考点负责人签字同意,可予以缓考,缓考仅限一次,对缓考仍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则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经本地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证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未测体育测试项目满分的50%计算。体育特长生是指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运动会或体育项目比赛获得名次的学生,具体情况可根据各地区而定,由学生本人申请,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提供获奖证书或参赛成绩,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可免予考试,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按体育测试项目的满分计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去参加县级以上各种比赛,有利于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7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S].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网,2007年4月25日.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S]. 2007-9-13.
[3] 刘海元. 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8,9(9) : 12-13.
[4] [5] 屈冬林.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研究[J]. 体育教学,2009 ,( 3 ) : 62-63.
[6] 杨培基,于晓东 . 体育与科学[J] . 2009,(5):77 .
(广州增城中学附属英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