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制作Vlog的创作者来说,视频制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次重复导出修改的问题。随着如今Adobe Premiere Pro已经支持在渲染导出时进行硬件编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渲染速度,那么这个功能是否能够用在生产力环境中呢?如何选择处理器才能进一步节省渲染导出时间,优化效率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酷睿i7 10700K
主板:TUF GAMING Z490 PLUS(WiFi)
内存:美商海盗船DDR3200 32GB×2
显卡:ROG-STRIX-RTX 2080 SUPER-
8G-GAMING
硬盘:西部数据SN750 1TB
对于Intel处理器来说,型号中不带F的处理器都带有核芯显卡,而核芯显卡就可以在Adobe Premiere Pro(2018以后版本)中提供硬件编码导出,这也是Intel玩家们喜闻乐见的功能。
在导出时,可以在性能选项中选择硬件加速。从而大幅加快视频输出的速度。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个测试,将一段完整的Vlog项目文件进行导出,导出测试时,选择为H.264编码,预设“匹配源 – 高比特率”,VBR1次,码率为6~8Mbps。
以测试平台的Intel 酷睿i7 10700K为例,使用软件编码时,花费时间为118秒,而开启硬件编码时,这个时间会缩短到86秒。从效率上来看,硬件编码确实大幅地提升了导出效率。
但是在生产力环境中,我们真的会使用硬件编码来导出视频吗?答案是很少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核芯显卡的硬件编码速度虽然快,但是输出的画质却不如软件编码的方案。
从画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速度提高了不少,但画质相比软件编码方案来说也差了不少,在较低码率下的差距就更大了。而且,在使用硬件编码时,我们只能选择VBR1次的编码方案,不能选择VBR 2次的编码方案,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VBR 1次的编码方式,并不利于我们上传到各大视频网站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VBR和CBR的工作原理讲起。简单来说,CBR是指的恒定比特率,也就是在视频压缩编码时,使用固定的码率,比如8Mbps,那么视频中的所有帧都是以8Mbps来进行压制的。而VBR则是指的可变比特率,也就是在视频编码时,码率并不固定,一个平均码率,同样一个8Mbps的视频,VBR会将视频中简单内容的帧压缩为较低的比特率,从而“留出”更多的比特率给复杂内容,从而保证在同样的码率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画质。
而VBR 1次和2次的区别在于,实际使用中,由于编码是连续进行的,虽然知道平均编码,但编码器并不知道后面画面的复杂度,所以VBR 1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动态画面的质量远低于同一个视频中静态画面的质量,造成和CBR类似的画质结果。VBR 2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使用时会在第一次进行快速编码采样,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算出一个合适的画面质量分布,然后在第二次的时候才是真正对整段视频进行编码,这样既可以保证视频的画面质量,也可以让码率不至于过大。
对于如今的视频网站来说,对码率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所以CBR这样比较浪费码率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使用。而VBR 2次才能更好地在不超过限定码率的同时满足大家对画质的需求。
也就是说虽然硬件编码方式快,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难真正应用到生产力环境中,使用软件编码/VBR 2次,才是最后成片最合适的选择。那么在使用软件编码时,和酷睿i7 10700K对位的AMD 锐龙7 3800X到底谁的效率和性价比更高呢?下面我们也进行了一番测试研究。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锐龙7 3800X
主板: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
内存:美商海盗船DDR3200 32GB×2
显卡:ROG-STRIX-RTX 2080 SUPER-A8G-GAMING
硬盘:西部数据SN750 1TB
从测试成绩来看, AMD 锐龙7 3800X使用相同的压制参数(VBR2次)压制同一段视频时,相比Intel酷睿i7 10700K的时间(236s)缩短了18秒,仅用了217秒就完成了压制,节省了近10%的时间。虽然17秒不算太长,但这只是一个小工程序列的渲染时间,如果放大到大型项目上,节约的时间就非常可观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AMD 锐龙7 3800X的加速频率要低于Intel酷睿i7 10700K,但是借助Zen2架构更高的同频性能和效率更高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还是要高出竞品一头的。
从性价比表现来看,酷睿i7 10700K必须搭配Z490主板才能获得最佳的性能体验(如解锁更高功耗和频率、超频、更高内存频率),而AMD 锐龙7 3800X搭配B550主板就可以实现最佳性能,搭配X570还能获得更丰富的使用体验。仅处理器价格上,酷睿i7 10700K就贵了400元,同品牌同档次主板的情况下,使用Z490主板还要比B550主板贵500元左右,而且酷睿i7 10700K是需要自行购买散热器的,但AMD 锐龙7 3800X则不需要,所以在整体的平台成本上,使用AMD锐龙7 3800X可以省下近1000元,性价比非常突出。
与此同时,AMD锐龙7 3800X加上B550/X570主板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支持PCIe 4.0,配合PCIe 4.0固态硬盘可以获得远超PCIe 3.0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从测试成绩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个差距了,完全就是质的飞跃,而且我们知道三星最新的980 Pro固态硬盘也采用了PCIe 4.0×4的标准,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000MB/s和4000MB/s,这已经是PCIe 3.0×4固态硬盘的两倍了。Intel平台目前只支持PCIe 3.0,要支持PCIe 4.0还得再等下一代酷睿才行,这样一比就算是个硬伤了。
从本次的测试来看,虽然硬件编码可以节省一定的渲染导出时间,但在画质表现上确实不如软件编码的方案,只适合临时使用,不适合真正作为生产力环境的输出使用。对于目前的视频网站来说,上传视频码率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而硬件编码除了画质较差,无法使用VBR 2次进行编码也是阻碍使用的一大问题,所以处理器的软件编码性能就尤为重要。AMD锐龙7 3800X虽然在频率上不及酷睿i7 10700K,但更高效的渲染输出效率毫无疑问能为生产力环境下的创作者节省更多的时间。而在性价比方面,AMD锐龙7 3800X就更加突出了,毫无疑问是当下8核16线程渲染主机首选处理器之一。
硬件编码更快,但为什么不好用?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酷睿i7 10700K
主板:TUF GAMING Z490 PLUS(WiFi)
内存:美商海盗船DDR3200 32GB×2
显卡:ROG-STRIX-RTX 2080 SUPER-
8G-GAMING
硬盘:西部数据SN750 1TB
对于Intel处理器来说,型号中不带F的处理器都带有核芯显卡,而核芯显卡就可以在Adobe Premiere Pro(2018以后版本)中提供硬件编码导出,这也是Intel玩家们喜闻乐见的功能。
在导出时,可以在性能选项中选择硬件加速。从而大幅加快视频输出的速度。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个测试,将一段完整的Vlog项目文件进行导出,导出测试时,选择为H.264编码,预设“匹配源 – 高比特率”,VBR1次,码率为6~8Mbps。
以测试平台的Intel 酷睿i7 10700K为例,使用软件编码时,花费时间为118秒,而开启硬件编码时,这个时间会缩短到86秒。从效率上来看,硬件编码确实大幅地提升了导出效率。
但是在生产力环境中,我们真的会使用硬件编码来导出视频吗?答案是很少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核芯显卡的硬件编码速度虽然快,但是输出的画质却不如软件编码的方案。
从画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速度提高了不少,但画质相比软件编码方案来说也差了不少,在较低码率下的差距就更大了。而且,在使用硬件编码时,我们只能选择VBR1次的编码方案,不能选择VBR 2次的编码方案,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VBR 1次的编码方式,并不利于我们上传到各大视频网站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VBR和CBR的工作原理讲起。简单来说,CBR是指的恒定比特率,也就是在视频压缩编码时,使用固定的码率,比如8Mbps,那么视频中的所有帧都是以8Mbps来进行压制的。而VBR则是指的可变比特率,也就是在视频编码时,码率并不固定,一个平均码率,同样一个8Mbps的视频,VBR会将视频中简单内容的帧压缩为较低的比特率,从而“留出”更多的比特率给复杂内容,从而保证在同样的码率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画质。
而VBR 1次和2次的区别在于,实际使用中,由于编码是连续进行的,虽然知道平均编码,但编码器并不知道后面画面的复杂度,所以VBR 1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动态画面的质量远低于同一个视频中静态画面的质量,造成和CBR类似的画质结果。VBR 2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使用时会在第一次进行快速编码采样,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算出一个合适的画面质量分布,然后在第二次的时候才是真正对整段视频进行编码,这样既可以保证视频的画面质量,也可以让码率不至于过大。
对于如今的视频网站来说,对码率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所以CBR这样比较浪费码率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使用。而VBR 2次才能更好地在不超过限定码率的同时满足大家对画质的需求。
也就是说虽然硬件编码方式快,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难真正应用到生产力环境中,使用软件编码/VBR 2次,才是最后成片最合适的选择。那么在使用软件编码时,和酷睿i7 10700K对位的AMD 锐龙7 3800X到底谁的效率和性价比更高呢?下面我们也进行了一番测试研究。
同样8核16线程,选谁更具性价比?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锐龙7 3800X
主板: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
内存:美商海盗船DDR3200 32GB×2
显卡:ROG-STRIX-RTX 2080 SUPER-A8G-GAMING
硬盘:西部数据SN750 1TB
从测试成绩来看, AMD 锐龙7 3800X使用相同的压制参数(VBR2次)压制同一段视频时,相比Intel酷睿i7 10700K的时间(236s)缩短了18秒,仅用了217秒就完成了压制,节省了近10%的时间。虽然17秒不算太长,但这只是一个小工程序列的渲染时间,如果放大到大型项目上,节约的时间就非常可观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AMD 锐龙7 3800X的加速频率要低于Intel酷睿i7 10700K,但是借助Zen2架构更高的同频性能和效率更高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还是要高出竞品一头的。
从性价比表现来看,酷睿i7 10700K必须搭配Z490主板才能获得最佳的性能体验(如解锁更高功耗和频率、超频、更高内存频率),而AMD 锐龙7 3800X搭配B550主板就可以实现最佳性能,搭配X570还能获得更丰富的使用体验。仅处理器价格上,酷睿i7 10700K就贵了400元,同品牌同档次主板的情况下,使用Z490主板还要比B550主板贵500元左右,而且酷睿i7 10700K是需要自行购买散热器的,但AMD 锐龙7 3800X则不需要,所以在整体的平台成本上,使用AMD锐龙7 3800X可以省下近1000元,性价比非常突出。
与此同时,AMD锐龙7 3800X加上B550/X570主板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支持PCIe 4.0,配合PCIe 4.0固态硬盘可以获得远超PCIe 3.0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从测试成绩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个差距了,完全就是质的飞跃,而且我们知道三星最新的980 Pro固态硬盘也采用了PCIe 4.0×4的标准,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000MB/s和4000MB/s,这已经是PCIe 3.0×4固态硬盘的两倍了。Intel平台目前只支持PCIe 3.0,要支持PCIe 4.0还得再等下一代酷睿才行,这样一比就算是个硬伤了。
软件编码才是生产力必备,选AMD平台性价比更突出
从本次的测试来看,虽然硬件编码可以节省一定的渲染导出时间,但在画质表现上确实不如软件编码的方案,只适合临时使用,不适合真正作为生产力环境的输出使用。对于目前的视频网站来说,上传视频码率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而硬件编码除了画质较差,无法使用VBR 2次进行编码也是阻碍使用的一大问题,所以处理器的软件编码性能就尤为重要。AMD锐龙7 3800X虽然在频率上不及酷睿i7 10700K,但更高效的渲染输出效率毫无疑问能为生产力环境下的创作者节省更多的时间。而在性价比方面,AMD锐龙7 3800X就更加突出了,毫无疑问是当下8核16线程渲染主机首选处理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