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言: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从而全面指导音乐教育的实施。而中国音乐教育史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中国音乐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的。中国音乐教育经历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三个时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进步、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中国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摸索、改革、创新。本文从音乐教育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中的地位、应当如何进行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分解剖析,找出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中国的音乐教育,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学校。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曾在日本东京学习音乐与绘画。1911年归国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教授音乐、绘画等课程,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对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启蒙、奠基作用。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起源与发展的主要标志。清末政府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废科举,兴学校,养人才,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创办新式学堂,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民初的戊戌变法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它的大多数作品表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为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启了先河。
2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认为传统的教授法只研究教师如何“教”,对于学生的“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教学法则立足于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不但研究教师如何“教”,也研究学生如何“学”。这样更符合教学规律。
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标志着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已经走向体系和规范化。萧友梅还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是北大音乐研究会思想的延续,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九所专业音乐学院纷纷成立,办学的基本方向,是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办学宗旨也是“中西合璧——兼容并包”。关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平衡发展假如说文革以后的80 ~9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全国九所音乐院校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话,到了21世纪,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没有以前老一辈的优秀的教授、音乐家,现在的青年教师是否还依然在全国音乐教育中占绝对的优势呢?
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针对当代的音乐教育,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其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度增高,学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占所有学科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喜欢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毕业出来好就业;(2):在教学趋势上出现了一种大众化的现象。以前专业音乐教育是精英教育,招的学生都是精英,而现在随着扩大招生的趋势,学生越招越多,教学质量相对的就变差了。(3):教学的质量差距太大,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内,学生的专业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很好,有的却很差;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也差距很大。(4):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国际标准相差大,包括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教学经验。(5):课程的设置依然陈旧。新兴学科的课程设置还相当贫乏。虽然音乐教育在不断的改进措施,提高质量,但遗憾的是,我国在解放以后,因为百废待兴,急于培养应急性技术人才,导致国家战略以学习苏联各类型技术为主,未能全面吸取苏联优秀的人才培养思想,一度的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培养,单科式教育思想影响至今,制约了中国当下的国家发展潜力和人才资源实力,这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教育战略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其中原因是时代造成的。我们现在面临着市场化、商品化的强烈冲击,那么进行音乐教育肯定和以前非常不同,以前,中国的音乐这片领地还是一块没有播种的土地,只要具备一定的才能,就能很快发挥作用。而从改革开放至今,音乐教育的市场不断的扩大,但就业前景却不好,就业市场几近饱和,再加上严肃音乐在全球范围也在走下坡路,因此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现在有很多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只学习很短的时间,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那么专业技能固然不好,音樂素质也差,这样的招生成效肯定不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毕业以后的整体水平。而随之社会上因为招生的扩大,很多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培训学校层出不穷,他们里面的教师水平大部分都不高,教出来的学生质量当然也不高,这样对每年的招生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大批的临时学习的学生来报考,浪费了招生期间大量的时间。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紧急的想出有效的,快捷的措施来应对,来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首先要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何在?要把每个专业当前的学科标准及课程设置搞清楚,学科建设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二)要抓紧、切切实实的整顿教师队伍。因为我们的音乐院校都是搞专业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基本素质,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三)要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间的合作。在教学上,我们应该以互相研讨、相互渗透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要学习外国好的东西。
(四)在招生方面,我们应该走精品学校的路线。暂时不要扩招,讲质量,不求数量。
(五)积极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并且跟学院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我国自己的办学特色。
通过以上的这些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从开始到现在,有过成效,有过成果,可是时代在进步,世界在进步,国际的趋势也在不断的前进,那么要适应这些变化,要适应社会的冲击,我们必须,也非常紧急的需要改革,从细节做起,从微观到宏观,促进整个中国音乐教育的进步,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状况。
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是一部音乐史,也是一部教育史、美育史和文明史。如今受到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从弘扬本土文化和尊重各种文化两方面出发进行了多种教育开发。作为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教育,应当更多的理解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但需要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还需要紧密的跟踪世界音乐教育的步伐。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搞好我们自己的音乐教育市场,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保持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现状》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文献类型:新闻 文献来源:音乐舞蹈学院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现状、范畴与方法——从近30年(1980—2010年)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谈起》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音乐探索》
《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文献类型:季刊 文献出处:《中国音乐》
《多元文化与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中国的音乐教育,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学校。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曾在日本东京学习音乐与绘画。1911年归国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学校,教授音乐、绘画等课程,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对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启蒙、奠基作用。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起源与发展的主要标志。清末政府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废科举,兴学校,养人才,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创办新式学堂,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民初的戊戌变法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它的大多数作品表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为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启了先河。
2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认为传统的教授法只研究教师如何“教”,对于学生的“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教学法则立足于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不但研究教师如何“教”,也研究学生如何“学”。这样更符合教学规律。
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标志着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已经走向体系和规范化。萧友梅还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是北大音乐研究会思想的延续,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九所专业音乐学院纷纷成立,办学的基本方向,是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办学宗旨也是“中西合璧——兼容并包”。关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平衡发展假如说文革以后的80 ~9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全国九所音乐院校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话,到了21世纪,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没有以前老一辈的优秀的教授、音乐家,现在的青年教师是否还依然在全国音乐教育中占绝对的优势呢?
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针对当代的音乐教育,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其中存在的问题:(1):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度增高,学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占所有学科学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喜欢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毕业出来好就业;(2):在教学趋势上出现了一种大众化的现象。以前专业音乐教育是精英教育,招的学生都是精英,而现在随着扩大招生的趋势,学生越招越多,教学质量相对的就变差了。(3):教学的质量差距太大,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在内,学生的专业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很好,有的却很差;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也差距很大。(4):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国际标准相差大,包括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教学经验。(5):课程的设置依然陈旧。新兴学科的课程设置还相当贫乏。虽然音乐教育在不断的改进措施,提高质量,但遗憾的是,我国在解放以后,因为百废待兴,急于培养应急性技术人才,导致国家战略以学习苏联各类型技术为主,未能全面吸取苏联优秀的人才培养思想,一度的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培养,单科式教育思想影响至今,制约了中国当下的国家发展潜力和人才资源实力,这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教育战略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其中原因是时代造成的。我们现在面临着市场化、商品化的强烈冲击,那么进行音乐教育肯定和以前非常不同,以前,中国的音乐这片领地还是一块没有播种的土地,只要具备一定的才能,就能很快发挥作用。而从改革开放至今,音乐教育的市场不断的扩大,但就业前景却不好,就业市场几近饱和,再加上严肃音乐在全球范围也在走下坡路,因此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现在有很多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只学习很短的时间,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那么专业技能固然不好,音樂素质也差,这样的招生成效肯定不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毕业以后的整体水平。而随之社会上因为招生的扩大,很多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培训学校层出不穷,他们里面的教师水平大部分都不高,教出来的学生质量当然也不高,这样对每年的招生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大批的临时学习的学生来报考,浪费了招生期间大量的时间。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紧急的想出有效的,快捷的措施来应对,来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首先要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何在?要把每个专业当前的学科标准及课程设置搞清楚,学科建设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二)要抓紧、切切实实的整顿教师队伍。因为我们的音乐院校都是搞专业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基本素质,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三)要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间的合作。在教学上,我们应该以互相研讨、相互渗透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要学习外国好的东西。
(四)在招生方面,我们应该走精品学校的路线。暂时不要扩招,讲质量,不求数量。
(五)积极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并且跟学院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我国自己的办学特色。
通过以上的这些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从开始到现在,有过成效,有过成果,可是时代在进步,世界在进步,国际的趋势也在不断的前进,那么要适应这些变化,要适应社会的冲击,我们必须,也非常紧急的需要改革,从细节做起,从微观到宏观,促进整个中国音乐教育的进步,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状况。
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是一部音乐史,也是一部教育史、美育史和文明史。如今受到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从弘扬本土文化和尊重各种文化两方面出发进行了多种教育开发。作为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教育,应当更多的理解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但需要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还需要紧密的跟踪世界音乐教育的步伐。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搞好我们自己的音乐教育市场,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保持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现状》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文献类型:新闻 文献来源:音乐舞蹈学院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现状、范畴与方法——从近30年(1980—2010年)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谈起》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音乐探索》
《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文献类型:季刊 文献出处:《中国音乐》
《多元文化与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