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威先生的课程观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达60年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朱正威先生立足中国本土生态文化,放眼国际教育动态,对现代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思想,形成了“自立、借鉴与改革”鼎足之势的课程观。
  关键词 朱正威 课程观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朱正威先生(1934-2018)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并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编写了诸多学术成果,其中的人教版生物学初高中教材,影响了几代学子对生物学的热爱与追求。在长达60年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朱正威对生物学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做出了“中流砥柱”的贡献。下面仅是择其要而简述之,权且管中窥豹,稍显先生课程思想之精髓。
  1 课程自立的基本思想:“打铁还需自身硬”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DNA”,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学科发展与繁荣的关键命门。针对生物学科,曾一度无缘“高考之列”,发展阻碍重重。朱正威鉴于生物学科“岌岌可危”的现状,指出:“一门学科的教育地位,并不是谁恩赐的,而是这门学科在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的客观作用决定的,而且更是这门学科在内容的发展上,教育方法的革新上,教育效益的提高上。”他以“课程自立”的教育思想鼓舞人心,强调生物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潜心研究与辛勤耕耘,应从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领域开创进取,不断促进生物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强化生物学独特的育人价值。
  朱正威认为,“课程自立”应从课程理论、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三方面入手。首先,应重视课程理论的研究。朱正威强调课程的发展,其理论根基要坚固,他多次研讨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梳理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三大方面以及应正确处理的五大问题;并将生物学科特性与教育科学理论相结合,借鉴国际理科课程理论,探讨了课程自立、实践、改革中应坚持的理论基础。例如,他崇尚生物学课程应有三大特征:“怀疑是审视的出发点,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思维的武器”。其次,应准确定位课程性质。鉴于“生物学是文科”的谬论流传已久,严重阻抑了学科的发展,朱正威从“课程的设置和分类、课程的价值追求、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三个方面“摆正”了生物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课程本质。自然科学课程性质的“回归”为生物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材编订、教法改革等方面指明了正确的路线。最后,应精准设定课程内容的难度、宽度。“若一门课程人为地降低难度、宽度,既影响它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也波及本课程的地位。”所以,朱正威强调,生物学课程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并且,他要求生物学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研究生物、生物界,要到大自然去,和鲜活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接触”,还应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需要”相结合,展现出生物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性地位和作用。
  “课程自立”的教育思想看似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其仍旧对今日的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其一,北京市选考出现“怪相”,即高校生物类专业招考科目不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生物学。这与20世纪90年代,生物学科“被缺位”高考的现象如出一辙。所以,新时代下,除了向有关部门明晰生命科学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国际竞争的重要价值,生物学课程自身的改革仍然需要“课程自立”教育思想为指导根基,以充分强化学科自身建设、发挥独特的育人价值。其二,当今生物学课程“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依然普遍,这就需要在新课改之际,加强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衔接,使课程内容更富宽度与弹性。其三,当今乡村教育中普遍存在“非生命科学专业教师执教生物学”“以文科形式开展教学”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课程性质的彰显、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培育,因此国家需要强化乡村生物学师资的建设与培训,突显生物学自然学科的课程本质。
  2课程借鉴的基本思想:融入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对外开放,汲取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朱正威指出:“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趋势,应该加以研究,也就是生物科学教育要作比较教育。”他深刻感受到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经验的先进性,非常重视将其融入国内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在理论层面,他将“科学为大众”观念、STS教育理念、核心概念思想等先进的理论融入到生物學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订中,为现代生物学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总结出科学探究教学、重要概念教学等先进的实践经验,改变了传统的直接讲授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运用“探究教学为本、其他教法为辅”的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命科学的概念和过程于生活和发展之中”。
  “在全球化经济中,由自己国家学业标准测得的学业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作为判断自己成功的根据,因为你是在全球的环境中竞争。”从OECD教育政策特别顾问施莱歇尔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正在进一步交互、融合。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秉承朱正威“课程借鉴”教育思想要一以贯之,放眼国际教育,不断吸纳优秀的课程理念,如全球素养、STEAM教育、学习进阶等先进经验。同时,做好与中国本土生态文化的有效融合,创造出适合中国教育环境的、能够促进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教育理念。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为鹄的
  朱正威的课程改革思想始终如一地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变革。他指出,“科学教育的改革,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勇于参与决策的一代新人”“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需要对世界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有足够的认识。朱正威认为科学教育已经发展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参与科学决策的行为习惯的综合教育”,而中国仅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他以课改为契机,通过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建设贯彻实施“全面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协调发展。此外,朱正威强调,课程改革须植根于教学的实践,通过一线教师的多元参与,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如此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改路径。同时,朱正威指出,学生的发展向来是“严肃、紧张的劳动”,“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应严格、准确、严肃地落实,容不得半点儿花架子。   今日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格局日新月异,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愈来愈高,然而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仍然占据着高地,教育功利性仍旧是当前教育的顽疾。借鉴朱正威的课改思想,我们应打破“升学为目标”的思想桎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服务。另外,课程改革不可一味追求“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而缺乏科学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道:“学习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谁也不要想不付出辛劳就能成才。”“快乐,更多的是源于对学习价值的理解”,所以课改必须科学、严谨、严肃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正威.就如何止确对待暂时取消生物高考答甘林同志问[J].生物学通报,1997,32(2):48.
  [2]朱正威.生物新课程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J].中学生物教学,2005,(9):4-6.
  [3]朱正威.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J].生物学通报,2004, 39(2):28-30.
  [4]朱正威.教学评论[J].生物学通报,2000,35(6):2.
  [5]李秀菊.光明时评:新高考要求公布,“生物”哪里去了?[EB/OL]. (2018-05-25) [2018-05-26].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 f=maxthon&pk=5b07f2e777ac 6440fcl d7 lf6.
  [6]孔德星.高中生物课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I.
  [7]李淑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状况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8(3):64.
  [8]朱正威.生物科学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1996,31(8):37—39.
  [9][11]朱正威.我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J].中学生物教学,2006(Z1):4—6.
  [10] Sean Coughlan.How Pisa becom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exam LEB/OL].[2018一05—13].http://www.hhc.co.uk/news/husiness一24988343.
  [12]朱正威.“全日制義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实施建议(1)[J].生物学通报,2002,37(3):30一32.
  [13]朱正威.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二)[J].生物学通报,2001,36(3):18—20.
  [14]刘来兵,程功群.陈侠先生课程教材与教法思想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5):55—60.
  [15]教育部长陈宝生:学习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谁也不要想不付出辛劳就能成才[EB/OL].(2017一09—21)[2019—02一16].http://www.f51.com,works/show.php?itemid=846.
  [16]朱正威.辩证地应对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新情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9):3—6.
其他文献
1 实践基地建设背景  1.1 应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今的生物学教学理应以生物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提高生物技能为目标,以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要载体,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爱科学
期刊
提问: 如何区分条件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回答: 在高中阶段,要区分条件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可以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定义来考虑.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设盒中有3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取球两次,每次取一个.求下面两种情况中在第一次取得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得红球的概率. (1) 第一次取出的球不放回;(2) 第一次取出的球放回.  解析: 设事件A={第一次取得白球},B
期刊
摘 要 以“基因工程”实际教学为例,探究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原三维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及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教学大纲,要落实学生达成科学素养的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及学情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课堂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
期刊
跨学科概念反复出现在美国科学课程的重要文件中,如《科学素养的基准》指出:“从课程的角度,这些概念涉及许多不同的可能性,既可用于‘协调’各个学科,也可用于包含两门或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还可用于整合关于横跨许多学科的主题和问题的课程”。《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简称《K-12科学教育框架》)强调:“跨学科概念遍及科学的所有领域。跨学科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组织框架,学生可将
期刊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又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π/3,即3=a2+b2-ab(②)……12分
期刊
(本工坊参考近几年高考试卷的难度,结合新课程要求,设立了三个星宫,星级越高,其中的题目难度越大. 顺利通关后,你就能成为相应的星级“工人”. 还等什么呢?快来一展身手吧!)
期刊
摘要 巧用注射器,模拟酵母菌细胞不同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以期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明晰核心概念,洞悉生物学本质。  关键词 实验模拟 酵母菌 细胞呼吸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C633.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科版生物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细胞呼吸为细胞生存,完成生命活动提供绝大部分的能量
期刊
摘要种群增长模型是种群生态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对于非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模型例证很少,且多有错误。如个别文献提供的美国保护岛上1937~1942年间环颈雉种群增长实例及其图示,就与模型适用前提不符。通过对环颈雉原始数据的计算和拟合,联系该种鸟类的实际繁殖情况(连续生殖、世代重叠、密度制约),认为本例中环颈雉种群的初始增长用非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模型拟合更佳。考虑到非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模型的前提条
期刊
探究性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新方向.函数、数列中的探究性问题综合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众多知识点,解题的入口宽、方法灵活,需要运用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在复习此类问题时,既要重视通性通法的使用,又要注重对特殊技巧的研究.  函数、数列中的探究性问题按解题方法可以分为条件探究型、存在性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开放性探究型、情景探究型、构造探究型等.
期刊
36 (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分)  (2)鄱阳湖;(2分)气候温和,水域广阔,食物充足。(6分)  (3)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2分)影响:R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2分)河流含沙量减小。(2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