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七个方面的要素:1.有效的班级管理;2.良好的课堂氛围;3.教师的任务取向;4.学生的积极参与;5.学生成绩与成就;6.多样的教学方法;7.有效的教学表达。
我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与实践,对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试着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从容自如地组织教学,除了必须掌握好基本教学理论,达到相应能力以外,在走进课堂前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讲台前,必须要把讲授的教材备熟,备透,如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讲述哪部分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预设多长时间等。只有把教学内容、方法烂熟于心,讲授时才会游刃有余。其次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才能达到有效组织教学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时都会按照新课标精神的,问题在于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及其对策,这样才会在遇到预设外的情况时沉着应对。例如,我们事先就有所准备,遇到预设外的情况时可以请学生把问题写在纸上,课后交给老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则以组织小组讨论,老师有选择地评议其中有价值的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秩序
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秩序,教师就必须要学会组织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地组织教学往往是一堂好课的关键。组织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把精力集中到教师的课上来,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教育和训练,直到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自然地用课堂教学常规来约束自己。例如,督促学生课前把课上要用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等放到规定的地方。听到上课钟声后迅速、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次,用教师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教师一进教室,就应该保持好的情绪和学生交流,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对老师充满信任。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要使学生感到富有“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的。所以教师应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对学生的心理作出判断。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可以即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教师眼神示意,往往更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公开批评学生,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抵触情绪。例如,教师讲课的兴致正浓,绝大部分学生正听得入神,却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在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要是他们没有影响全班同学,教师可以讲课的同时,在不惊动全班学生的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给予提醒。可以让他起来回答一个正在讨论的问题、或请他旁边的一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自然地边讲课边走动,走到他旁边时停一停,用目光或手势加以提醒。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拔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严格的课时观和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
要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具有严格的课时观与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
余文森教授在《公开课断想》有这样一段话:“课堂是表现,不是表演:表现强调的是一贯性、真实性,注重的是自然流露和内在感受,课堂应成为师生智慧、个性、情感、认识发展和表现的舞台。表演关注的是一时性,它是一种作秀行为,注重的是外在的评价和效果。”是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
语文教师要有严格的课时观。我们说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而确定个性目标外,还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从我们的日常教学来看,识字教学,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而深入理解课文,品味优美词句,体会文章情感,领悟意境表达则应该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会因年级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对低年级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中年级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高年级,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我们要记住的是,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一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而不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创新。只要目标明确了,重点抓准了,我们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不过引路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习惯地把自己的见解,有时就是教参的见解直接给学生,这恰恰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真正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就必须要有学生参与。如果学生不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
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核心。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后进生们在交流、合作中也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我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与实践,对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试着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从容自如地组织教学,除了必须掌握好基本教学理论,达到相应能力以外,在走进课堂前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讲台前,必须要把讲授的教材备熟,备透,如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讲述哪部分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预设多长时间等。只有把教学内容、方法烂熟于心,讲授时才会游刃有余。其次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才能达到有效组织教学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时都会按照新课标精神的,问题在于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及其对策,这样才会在遇到预设外的情况时沉着应对。例如,我们事先就有所准备,遇到预设外的情况时可以请学生把问题写在纸上,课后交给老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则以组织小组讨论,老师有选择地评议其中有价值的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秩序
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秩序,教师就必须要学会组织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地组织教学往往是一堂好课的关键。组织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把精力集中到教师的课上来,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教育和训练,直到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自然地用课堂教学常规来约束自己。例如,督促学生课前把课上要用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等放到规定的地方。听到上课钟声后迅速、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次,用教师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教师一进教室,就应该保持好的情绪和学生交流,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对老师充满信任。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要使学生感到富有“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的。所以教师应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对学生的心理作出判断。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可以即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教师眼神示意,往往更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公开批评学生,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抵触情绪。例如,教师讲课的兴致正浓,绝大部分学生正听得入神,却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在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要是他们没有影响全班同学,教师可以讲课的同时,在不惊动全班学生的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给予提醒。可以让他起来回答一个正在讨论的问题、或请他旁边的一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自然地边讲课边走动,走到他旁边时停一停,用目光或手势加以提醒。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拔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严格的课时观和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
要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具有严格的课时观与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
余文森教授在《公开课断想》有这样一段话:“课堂是表现,不是表演:表现强调的是一贯性、真实性,注重的是自然流露和内在感受,课堂应成为师生智慧、个性、情感、认识发展和表现的舞台。表演关注的是一时性,它是一种作秀行为,注重的是外在的评价和效果。”是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
语文教师要有严格的课时观。我们说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而确定个性目标外,还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从我们的日常教学来看,识字教学,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而深入理解课文,品味优美词句,体会文章情感,领悟意境表达则应该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会因年级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对低年级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中年级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高年级,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我们要记住的是,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一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而不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创新。只要目标明确了,重点抓准了,我们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不过引路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习惯地把自己的见解,有时就是教参的见解直接给学生,这恰恰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真正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就必须要有学生参与。如果学生不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
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核心。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后进生们在交流、合作中也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