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当今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经济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的主要发展问题。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时代发展相冲突,而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为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 经济发展 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被大量的占用,据调查: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一年内净减少9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不到世界水平一半。改革开放,实行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产生了较高的热情,进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该制度的实行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进行重新审视其社会地位。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实行土地改革,给予农民土地资源,使农民有耕地,进而加快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了进步。不久,我国开始实行合作化,将土地规划为国家所有,加快了我国社会建设,为向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出现了一些不足,对新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
寻求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是现如今我国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承包责任制随之而生,将土地所有权归还给农民,使得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提高,同时,增加了生产力,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使城乡差距缩小,进而走向小康社会。但伴随着市场机制的出现,土地承包制度问题重重,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一些人选择外出打工,走向城市化,或是经商,致使年轻劳动力流失,老人、儿童较多,他们不能成为土地生产的主力,进而出现了土地荒废,使土地资源得不到科学的利用,加之技术信息的落后,致使土地浪费,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使一些土地非法征用,农民的利益受到威胁。
因此,承包责任制被社会所淘汰,随后出现了土地流转,但很快也出现一些问题,直至2001年,中央政府开始明确土地政策,将土地所有权规划至集体经济,承包权利归农民所有,经营权利归转,以农民为核心,实行自愿原则,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商议的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转让,农民可以将耕地承包至他人,这一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土地制度的问题,优化资源,进而发展生产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不足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少详细的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为乡、村、村民群体所有,明确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了化分,但其中农民群体所指较为含糊,却少详细的划分规定。并且从实质的角度看,其主要权利,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于是出现了一些政府,以“借”土地为名,将农民的土地进行转让,尤其是在征用地方面,问题极为突出,进行圈地、非法占地,一些区域还存在,当土地未被得到审批时,就已经将土地资源占用,少批多占,随意将土地的用途进行变更,给农村带来了不利。
(二)制度缺乏完善
现阶段,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土地转让的法律。但对于农民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却未有详细的说明,致使土地制度管理不完善,对于一些责任义务等也未有准确说明,进而出现土地流转时,有严重的利益化倾向,一些地区对于土地的流转,缺乏管理力度。致使当出现问题时,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在进行征用地时,一些地区政府为了经济效益,将土地以低价购买,然后将其高价卖出,以此得到经济利益,而农民对于这种情况,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不懂得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进而得到的经济补偿较少之又少。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农民的土地权利,在逐渐丧失,农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长此以往,将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三)社会保障功能较强
我国的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村人口居多,而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和保障,对于农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土地划分,均按照人数划分,从客观的发展角度看,暂时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利的。如果农民完全依靠国家福利和政策,而不去工作,仅仅抱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依靠国家生活,造成农民过于依靠土地。加之,现如今,免税政策的实施,使农民依靠土地的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过强的社会保障功能也是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土地制度,稳定社会发展
土地建设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问题接连不断,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土地制度与时代的发展相冲突,因此,创新土地制度,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完善相关土地所属权利问题
在我国,一些专家相继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制度,但笔者认为,该制度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和经济建设。将土地的所有权力交给国家,承包权利归农民所有,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降低土地所有制的管理成本,但这需要国家的法律做进一步的规定。
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社会保障较为薄弱,而土地保障上较多,所以,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法律上,严格划分国家征地范围,避免出现非法征地的现象出现,进而使得土地转让、征地更为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利益,进而加快农业发展。
(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完善市场机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完善相关土地管理制度,将权利划分明确,对土地转让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法律规范,使市场机制能够平稳的运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得经济利益,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其次,健全土地评估。对地标、标准定价等进行土地评估,进行信息技术化管理。
最后,完善市场媒介,现阶段,我国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缺少资金投入等问题在冲击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将建设用地,改为市场供地,将土地进行竞价。此外,相关上级部门和政府,要了解农民意愿,并对土地流转进行信息发布,进行招商引资。
结语: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将土地制度稳定落实到实处,降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变革,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刘军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3(03).
[2]陈美球,刘桃菊.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下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04).
[3]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01).
作者简介:
李 影 (1975.1—),女,吉林松原人,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前郭县委党校中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 经济发展 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被大量的占用,据调查: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一年内净减少9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不到世界水平一半。改革开放,实行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产生了较高的热情,进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该制度的实行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进行重新审视其社会地位。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实行土地改革,给予农民土地资源,使农民有耕地,进而加快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了进步。不久,我国开始实行合作化,将土地规划为国家所有,加快了我国社会建设,为向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出现了一些不足,对新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
寻求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是现如今我国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承包责任制随之而生,将土地所有权归还给农民,使得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提高,同时,增加了生产力,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使城乡差距缩小,进而走向小康社会。但伴随着市场机制的出现,土地承包制度问题重重,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一些人选择外出打工,走向城市化,或是经商,致使年轻劳动力流失,老人、儿童较多,他们不能成为土地生产的主力,进而出现了土地荒废,使土地资源得不到科学的利用,加之技术信息的落后,致使土地浪费,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使一些土地非法征用,农民的利益受到威胁。
因此,承包责任制被社会所淘汰,随后出现了土地流转,但很快也出现一些问题,直至2001年,中央政府开始明确土地政策,将土地所有权规划至集体经济,承包权利归农民所有,经营权利归转,以农民为核心,实行自愿原则,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商议的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转让,农民可以将耕地承包至他人,这一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土地制度的问题,优化资源,进而发展生产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不足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少详细的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为乡、村、村民群体所有,明确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了化分,但其中农民群体所指较为含糊,却少详细的划分规定。并且从实质的角度看,其主要权利,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于是出现了一些政府,以“借”土地为名,将农民的土地进行转让,尤其是在征用地方面,问题极为突出,进行圈地、非法占地,一些区域还存在,当土地未被得到审批时,就已经将土地资源占用,少批多占,随意将土地的用途进行变更,给农村带来了不利。
(二)制度缺乏完善
现阶段,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土地转让的法律。但对于农民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却未有详细的说明,致使土地制度管理不完善,对于一些责任义务等也未有准确说明,进而出现土地流转时,有严重的利益化倾向,一些地区对于土地的流转,缺乏管理力度。致使当出现问题时,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在进行征用地时,一些地区政府为了经济效益,将土地以低价购买,然后将其高价卖出,以此得到经济利益,而农民对于这种情况,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不懂得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进而得到的经济补偿较少之又少。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农民的土地权利,在逐渐丧失,农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长此以往,将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三)社会保障功能较强
我国的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村人口居多,而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和保障,对于农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土地划分,均按照人数划分,从客观的发展角度看,暂时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利的。如果农民完全依靠国家福利和政策,而不去工作,仅仅抱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依靠国家生活,造成农民过于依靠土地。加之,现如今,免税政策的实施,使农民依靠土地的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过强的社会保障功能也是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土地制度,稳定社会发展
土地建设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问题接连不断,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土地制度与时代的发展相冲突,因此,创新土地制度,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完善相关土地所属权利问题
在我国,一些专家相继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制度,但笔者认为,该制度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和经济建设。将土地的所有权力交给国家,承包权利归农民所有,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降低土地所有制的管理成本,但这需要国家的法律做进一步的规定。
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社会保障较为薄弱,而土地保障上较多,所以,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法律上,严格划分国家征地范围,避免出现非法征地的现象出现,进而使得土地转让、征地更为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利益,进而加快农业发展。
(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完善市场机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完善相关土地管理制度,将权利划分明确,对土地转让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法律规范,使市场机制能够平稳的运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得经济利益,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其次,健全土地评估。对地标、标准定价等进行土地评估,进行信息技术化管理。
最后,完善市场媒介,现阶段,我国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缺少资金投入等问题在冲击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将建设用地,改为市场供地,将土地进行竞价。此外,相关上级部门和政府,要了解农民意愿,并对土地流转进行信息发布,进行招商引资。
结语: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将土地制度稳定落实到实处,降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变革,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刘军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3(03).
[2]陈美球,刘桃菊.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下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04).
[3]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01).
作者简介:
李 影 (1975.1—),女,吉林松原人,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前郭县委党校中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