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馆藏紫砂茗壶巡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宜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是我国著名的陶都。1978年,在宜兴市区南15公里的丁蜀仙鹤山麓,征地1.8万平米,动工建造陶瓷陈列馆,并于198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经过扩建,于当年明,更名为陶瓷博物馆。2013年11月又更名为紫砂博物馆与陶瓷博物馆,而紫砂博物馆还在原陶瓷博物馆的馆内,并有所扩大,在紫砂博物馆馆内又新建了顾景舟艺术馆与著名紫砂收藏家沙志明与谈伟光两位先生紫砂藏品的常年展区。
  该馆内藏品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常年展示2000余件。藏品门类涵盖距今7000年的夹砂古陶器,商周原始青瓷,战国印纹陶,汉代釉陶,两晋青瓷,宋元钧陶,明清紫砂,当代的美彩陶等。这些藏品均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与灿烂的陶瓷文化。
  其中名人名作馆珍藏了一大批紫砂珍品,有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杨凤年、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等人的名品,还有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任淦康的代表作。这些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它们以得天独厚的宜兴陶土,古朴雅致的素面色泽,技艺精湛的制作手法而驰名中外。故寸柄之壶,盈握之杯,被世人珍同拱璧,贵如金玉。明清民国以及近现代壶艺诸家毕智穷工技艺精妙,以紫砂文化特有的气韵,昭示着我国陶艺传承的辉煌。
  因内容繁多,本文准备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宜兴紫砂博物馆馆藏建国七老之茗壶以及清代至民国诸家之茗壶,并与广大壶友一同巡赏。
  上篇:建国紫砂七老之茗壶
  建国初期的1956年,江苏省政府正式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容七位名师为“技术辅导”。他们白手起家,广招学徒,宜兴紫砂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七位大师的草创之功与传承之力永远被后代陶人与壶艺收藏界所铭记。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出来,足以令人肃然起,追思缅怀。建国紫砂七老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继往开来的紫坛典范。
  1.《五蝠蟠桃壶》,作者:裴石民,1956年制作,馆藏二级文物。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五蝠蟠桃壶以寿桃为基型,壶盖与壶身均塑有5只小蝙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壶把与壶钮为桃枝,枝上桃叶纹路清晰,果实逼真。全壶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制作精细,工艺高超,是裴石民大师的传世名作。
  在我国民间,“蝠”与“福”谐音,常被喻为有福的象征。以蝙蝠飞临,寓意“进福”,五蝠共飞,喻为“五福临门”。蝠与桃的组合意为“福寿”。总的喻意是“福禄寿喜,福运百通,富贵全寿,幸运祥和”。裴石民制作五蝠蟠桃壶,表达了市民百姓对福寿的向往,以及裴大师祝福祈祷之情。
  裴石民(1892-1977年),号冶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1905年师从姐夫江祖臣(1878-1949年),艺成后的1913年受聘于宜兴利永公司,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1876-1959年,号简翁,字铸农)所藏((供春树瘿壶》配盖,1924年他又为储南强所藏《圣思桃杯》配托。1926年裴石民去上海魔术大师莫悟奇家制陶,此时的作品盖有“悟奇治陶”的印款,時人称为“悟奇陶”。同时期他还仿制了明清紫砂大家的壶具,这些壶具精工细做几可乱真,故赢得“陈鸣远第二的”美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裴石民回到宜兴,开设“石民陶器店”,自产自销。
  裴石民是做细货出身的,其作品每种样式至多只制作五六件,少则二三件,从不做普品,出手即为精妙之器,艺术风格精细奇特,古韵清雅,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精细大师。
  因裴石民在民国后期当过小业主,在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他没有带过正式的入室弟子。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中国陶瓷大师何道洪,省工艺大师何挺初、倪顺生、周尊严,高级工艺师束凤英、施秀春等人都受到过裴大师的指点与教诲。
  2009年,裴石民的嫡孙常州大学教授裴俊峰先生编着了《石民治陶——裴石民紫砂艺术》一书,由上海出版社出版,表达了得到过裴大师指点的现代壶艺名家高手们对他的缅怀之情。
  裴石民大师的传器有《三足鼎壶》《圆裙壶》《菊蕾壶》《泰德壶》《鱼罩壶》《松段壶》《梅段壶》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裴大师的另一传世名作《秦钟串顶壶》。
  2.《觚棱提梁壶》,作者吴云根,上世纪50年代制作,馆藏二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赫红。
  觚棱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吴大师在民国时期经常制作。觚棱壶为方国结合体,由四片泥片手工镶接,是紫砂光货中的高档器型,因制作难度大,一般艺人不敢企及。
  建国初期的50年代,吴大师把民国时期的觚棱壶加以提炼改造,并把握把改为提梁。圆润的壶体与直角的提梁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及圆与方的对比效果,使得觚棱提梁壶深得曲直转换之神,刚柔相济之妙,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古朴典雅,浑厚端庄,比有把的觚棱壶更上一层楼,此壶是吴云根大师一生紫砂光货的传世力作。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宜兴蜀山人。1906年吴云根拜清末名师汪生义(1870-1927年)为师,与朱可心、汪宝根为同门师兄弟,满师后被聘为宜兴紫砂陶业公司技工,专制仿古壶。1915年宜兴利永公司成立,吴云根进公司制壶。
  1915年,由师父汪生义推荐,利永公司介绍,吴云根与李宝珍、杨阿时、朱庆生四人赴山西平定陶器厂任技师,为宜兴紫砂推向全国做出了贡献。
  1929年,吴云根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技师,是宜兴紫砂学院派的杰出代表。1931年吴受聘于省立宜兴陶瓷职校,任技师兼技术辅导,抗战爆发后,职校停办,吴云根因身材壮硕气力过人,当时为生活所迫,故常以挑坯搬运为生。
  吴云根技艺高超,艺术风格古朴稳重,其紫砂作品构思奇妙,传器以竹子,提梁与瓜形壶为主,壶具多以双色来表达主题,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古朴大师。   当代壶艺名家吕尧臣、鲍志强两位中国工艺大师,何挺初、储立之、吴震、程辉四位省工艺大师,以及范盘冲、葛明仙(1939-2007)两位高级工艺师均出自其门下。中国工艺大师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后推荐于师弟朱可心,是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的典范。
  2009年,吴云根的11位入室弟子许慈媛、何挺初、范盘冲、吴震、程辉、吕尧臣、储立之、鲍志强、周坤生、汪寅仙、范洪泉搜集资料,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吴云根紫砂艺术》一书,表达了众弟子对恩师的感谢与怀念。
  吴云根大师的传器有《东坡提梁壶》《双色木瓜壶》《鱼化龙壶》《线云壶》《传炉壶》《合梅壶》《扁柿壶》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吴大师的另一传世名作《竹段提梁壶》。
  3.《裙花提梁壶》,作者:王寅春,1974年制作,馆藏二级文物,本山绿泥制作,色泽葵黄。
  裙花提梁壶壶身为椭圆形。壶下部为菱花六瓣纹,凹凸相间,口饰云肩线与腰圆盖板相吻合,壶盖面贴如意菱花纹,中肩部贴百结绳纹,三弯流方形嘴,扁方提梁乘势而立。全壶线条流畅,造型俏丽,浑朴典雅,工艺不凡。此壶是王大师晚年74岁时集一生紫砂技艺的巅峰之作。
  王寅春(1897-1977年),原籍镇江,后定居宜兴上袁村。13岁时师从紫砂艺人金阿寿,满师后,拜紫砂实业家赵松亭为先生,为赵氏《艺古斋》陶坊制作朱泥水平壶。他制作的贡局水平壶胎体报薄,制工精巧,在上世纪20年代宜兴紫砂艺界已小有名气。
  1935年,王大师应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之邀,赶上海制作仿古器,其间他仿制的明清大家时大彬、徐友泉、陈子畦、陈鸣远、陈光明等人的名作,生动饱满无可挑剔。
  1936年,宜兴著名篆刻家,素有“切玉圣手”的潘雅亮(1881-1942年)为其篆刻了一方“王寅春”印章,王宝爱此印,从艺几十年,制壶万万千,此印—直使用到王大师去世。
  1937年,抗战爆发后,王大师不惜抛弃日常用品,从上海带回德国工程师精心制作的不锈钢筋纹器样板与回纹样板,为今后制作紫砂筋纹器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寅春既是多产的壶艺大师,又是制壶有名的快手。1958年,他曾有过十天制成50把《洋桶壶》的记录,茶具分送友人与学徒,在当时的紫砂艺坛传为佳话。
  王大师善制紫砂光货,他的方器线条清晰,浑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准确流畅,艺术风格挥洒自如,独具一格。其制作方器的技艺之高,只有壶艺泰斗顾景舟才可与之媲美。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筋纹大师。
  中国陶瓷工艺大师何道洪、张红华,中国工艺大师周桂珍,高级工艺师高洪英均出自其门下,而宜兴紫砂受其熏陶影响的更不可胜数。
  2014年,王寅春长子王石耕(1922-2013年),省工艺大师,与其爱徒蒋国兴及著名作家叶辛共同编着了《紫砂巨匠王寅春》一书,书中记述了王大师的壶艺精品及后代对他的怀念。
  王寅春大师的传器有《亚明方壶》《四方鼓腹壶》《六方菱花壶》《汉君壶》《半菊壶》《玉笠壶》《秤锤壶》等。
  南京博物院藏王大师的另一传世名作《铺砂石瓢壶》。
  4.《彩蝶壺》,作者,朱可心,1972年制作,馆藏二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彩蝶壶壶身造型浑厚简朴,如钟似碗,以两片牡丹花叶做壶流,牡丹根茎作壶把,以花蕾结于壶顶,翠蝶为盖钮。全壶以简托繁,立意新颖,花香蝶至,宁静素雅。观赏朱大师的彩蝶壶,只见风卷叶动,彩蝶起舞,一片生机盎然,这是紫砂花货大师朱可心对生命的祝福,对大自然的礼赞。此壶是朱可心大师花货中的传世珍品。
  朱可心(1904-1986年),字凯长,开长,宜兴蜀山人。1919年朱可心拜清末名师汪生义为师。满师后壶艺已初露锋芒,1931年经师兄吴云根推荐,朱可心进宜兴陶校任技术辅导与工场技师。
  1932年,朱可心设计创制了名作《紫砂云龙鼎》,并参加了美国芝加哥世界工艺博览会,荣获“特级优奖”,后作品在上海蓬莱市场(今豫园商场)展出时被宋庆龄以500英磅收藏,《云龙鼎》现存上海宋庆龄故居。
  1959年,朱可心成功仿制了国家一级文物《明圣思桃杯》,费时4个月。1964年,朱可心制成《万寿壶》先后赠送徐海东大特和毛泽东主席。1973年,他制成《可心梨式壶》,由周总理作为国礼赠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20世纪70年代初,朱可心以新竹、老梅、苍松、碧桃为题材,创制了翠竹、报春、劲松、春色、常青等壶艺精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广交会常年订货不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朱可心壶艺风格深厚纯朴,超凡脱俗,他善于从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与灵感,他是近现代紫砂业的花货大师。
  1986年3月初,朱可心自感来日无多,他一再告诫家人,不要见钱眼开,不然就枉为朱家子孙。并要家人当他的面,将自己制壶的全部用印进行销毁,以防不肖之徒日后假冒,表现了一代宗师保持晚节一尘不染的高贵品质与崇高艺德,可敬可佩,朱大师于1986年3月26日病故,享年82岁。
  朱可心德艺双馨,桃李满园,中国工艺大师汪寅仙,中国陶瓷大师曹婉芬,南京艺术学院潘春芳教授,省工艺大师许成权、倪顺生、范洪泉、谢曼伦、高丽君均出自其门下。2003年,朱大师的11位入室弟子潘春芳、许成权、李芹仙、李碧芳、高丽君、王小龙、范洪泉、倪顺生、汪寅仙、曹婉芬、谢曼伦共同搜集资料,由潘春芳执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专集,表达了众弟子对恩师的感谢与怀念。
  朱可心大师的传器有《竹节提梁壶》《松鼠葡萄壶》《双线竹鼓壶》《报春壶》《劲松壶》《梅段壶》《云龙壶》等。
  南京博物院藏朱大师另一传世名作:《松竹梅三友壶》。
  5.《僧帽壶》,作者:顾景舟,上世纪40-50年代制作,馆藏一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暗红。   僧帽壶呈六方僧帽状,壶钮为五瓣莲花,中凸下收,飞把鼓流,线面明快,轮廓清晰,刚健挺拔,风姿峻峭,全壶饱满静穆,淳朴古雅,充满禅意。
  佛教是世界上的重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五世纪古印度的迦田比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西汉末年传人中国,大唐僧人西域取经后日盛。以僧家用物为形的器皿随之应运而生。元代,景德镇就出品过圆型青白釉瓷《僧帽壶》,至明永乐、宣德曾大量生产。
  僧帽壶因壶口形状似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明代紫砂一代宗师时大彬将圆形的僧帽壶改为六方,使之成为紫砂光货中的经典器型。因僧帽壶要用六片泥片全手工镶制,故制作难度极大,一般艺人根本无法仿制。上世纪40年代,顾景舟因成功仿制《大彬僧帽壶》而名声大振,被当时的紫砂界赞为“壶艺一绝”。
  台湾所故总统蒋经国先生,酷爱茶艺与祖国的传统文化,一生中只用过一把顾氏《僧帽壶》,这把茗壶一直伴随他走到生命的尽头。
  顾景舟(1915-1996年),原名景洲,宜兴上袁人,号瘦萍,曼唏,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荆山壶隐,晚年自号壶叟。
  顾景舟18岁随祖母邵化(清中制壶名家邵友兰的孙女)学艺。1934-1936年,他又得到民国壶艺高手储铭(号龙溪山人,1881-1937)的指点,壶艺大进。1936年,应上海古董商郎玉书之聘,他到上海制作仿古器,顾景舟博采众长,反复揣摩,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壶艺。
  1948年,顾景舟与近现代书画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合作,制作了5把紫砂《石瓢壶》。这5把壶由吴湖帆写画,江寒、汀、唐云题铭,顾的表弟,民国陶刻名家谈尧坤(号岩生,研深,1912-1988年)陶刻,这5把景舟《石瓢壶》已成为紫砂史上永恒的经典,屡屡在全国大拍上拍出千万元以上的天价。
  宜兴上袁村自明清以来就是紫砂名家高手的发源地,是壶艺大师的摇篮。顾景舟是上袁人,他与上袁的紫砂望族邵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顾大师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祖母邵氏,清末紫砂名家邵湘甫与顾家有葭莩之亲。平日顾大师与名师邵云甫之子民国制壶名手邵茂章、邵全章以兄弟相称,经常切磋壶艺。
  顾景舟大师学识广博,他在陶瓷工艺学、美学、书法、绘画、金石方面的成就,建国紫砂七老无人能出其右。顾景舟在一生的制壶过程中,不断地吸取紫砂前辈名作工艺严谨,制作精细的特点。经过千锤百炼,逐步形成了顾氏浑厚挺秀,线条隽永,工艺精湛,气度非凡的壶艺风格,尤其是顾大师的光素器,超凡脱俗,巧夺天工,成为我国紫砂壶艺界继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后又一位顶级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1988年,顾景舟成为我国第一位紫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当代壶艺名家徐汉崇、李昌鸿、周桂珍三位中国工艺大师以及省大师沈巨华,制壶名家高海庚(1939-1985年)均出自其门下。顾大师的弟子徐秀棠大师2004年编着了《紫砂泰斗顾景舟》与《景舟壶艺流别录》两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了顾大师光辉而非凡的一生,展示了他的壶艺作品,以及众弟子对大师的敬仰崇敬之J隋。
  顾景舟大师的传器有《云肩如意壶》《上新桥壶》《三足鼎壶》《石瓢壶》《提梁壶》《汉云壶》《供春壶》。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顾大师的另一名作《雪华壶》。
  6.《白藉荷花酒具套壶》,作者,蒋蓉,1973年制作,馆藏一级文物,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与墨绿交相辉映。
  白藉荷花酒具套壶以藕段为壶身,荷叶梗为壶流及壶把,藕衣藕须藕芽皆采撷实物,雕塑修饰,着色点彩,制作工艺出神入化,自然天成。一壶12杯相配,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全壶洋溢着白藕荷花婀娜秀美的风姿与荷塘夜色宁静安详的自然情趣,此套壶是蒋蓉大师花货的传世佳作,得此套壶,似闻荷香阵阵,尘气尽脱。
  蒋蓉(1919-2008年),别号林凤,宜兴潜洛人,出身陶艺世家,祖父蒋祥元(号铭远,1868-1941年),父亲蒋鸿泉均为当时的紫砂高手。1939年,20岁的蒋蓉到上海随伯父民国壶艺名家蒋鸿高(号燕亭,1890-1943年)学艺。在上海的几年,她成功仿制了明清大家的名作,开拓了眼界,打下了扎实的花货功底。
  1955年,年轻的蒋蓉参加了生产合作社,在创制巧色花货作品《荷叶壶》与《牡丹壶》时,受到业内一些人士的非议,当时蒋蓉的压力很大。这时担任合作社副主任的朱可心站了出来,大力支持她巧色花货的创新,在朱可心的支持与她自己的努力下,一系列巧色花货作品才得以成功。
  蒋蓉大师从艺70余年,创作了200余件作品。她以纯真的童心从生长万物的大地吸取养分,终生遨游于大自然与紫砂泥之间,对万物的观察写生以及五色泥料的掌握搭配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比之裴石民大师花货的精妙古穆,朱可心大师花货的清秀雅致,蒋蓉大师的巧色花货色彩逼真,形神兼备,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紫砂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是近现代紫砂业的巧色大师,被誉为“紫壶女泰斗”。1995年,蒋蓉继顾景舟之后,第二位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2009年,在蒋大师逝世周年之际,其女蒋艺华工艺师,入室弟子高建芳省大师,学生汪寅仙国大师在宜兴紫砂专业刊物《宜兴紫砂》上撰文,表达了对母亲与恩师的怀念。2000年,台北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了《蒋蓉陶藝》一书,书中记录了蒋大师百余件壶艺精品。2012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徐风编着的《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一书,书中记叙了蒋蓉大师的传奇人生,折射了紫砂艺术百年兴衰的历史。
  蒋蓉大师的传器有《荷叶壶》《牡丹壶》《石榴壶》《佛手壶》《寿桃壶》《芒果壶》,以及瓜果摆件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蒋大师的另一名作《蛤蟆水盂》。
  建国紫砂七老中,除以上六位为制壶大师外,还有一位就是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
  7.《刻黑云龙瓶》,作者:任淦庭,上世纪40-80年代制作。   此瓶为紫砂胎体,制作工整,工艺规范。瓶的主面有任大师刻绘的《云中飞龙图》,在一片翻滚的乌云中,一条蛟龙腾云驾雾,摇头探爪,目光如电,口吐圣水,威严生动,大气磅礴。全瓶刻画雄劲,气势非凡,追三代之风,显摹古之气,是任淦庭大师的陶刻珍品。在任大师传世的陶刻作品中,多为人物山水及诗句,而陶刻如此气度恢宏的《云中飞龙图》则十分罕见,故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图腾,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象崇拜”,龙的形象最早来自于闪电的弯弯曲曲,其发音则来自于隆隆的雷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农业的“农”与“龙”发音很近似,这可能是先民受到雷电天象崇拜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龙是“帝德”与“天威”的标志,是神武与力量的象征。在现代社会里,龙依旧是中国人与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图腾,龙文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故龙形图案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与崇拜,以龙人器是紫砂中的传统题材,如鱼化龙壶、龙凤壶、龙首玉环壶、双龙提梁壶、九龙鼎炉、双龙纹砚等。
  任淦庭(1889-1968年),字缶硕,号石溪,缶石,一孤,聋人,又号左民,左道人,宜兴陆平人。出身书香世家,15岁师从金石书画家卢兰芳(1860-1932年)。艺成后任吴德盛公司技师,雕刻作画谋生,吴德盛公司紫砂制品上的“??陶”或“企陶”落款多为任淦庭所刻。
  1954年,任淦庭入社后专门从事陶刻艺术与培养艺徒。他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直到八旬时,还每日习字作画不断,笔耕不止。
  任淦庭一生酷爱书画陶刻,他上承清末民初宜兴书画家卢兰芳、陈懋生、陈研卿,陶刻名家韩泰、邵云如,下传中国工艺大师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毛国强,省工艺大师鲍仲梅、沈汉生以及高级工艺师咸仲英、邵新和,他实为承上启下的一代陶刻宗师。
  任淦庭大师书画笔力苍劲,挥洒自如,正草隶篆各具风格。陶刻刀锋灵秀,运作纯熟,简约得体,自成章法。而且他还能左右手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无人能及。任大师不愧是我国近现代紫砂界的陶刻巨匠。
  2015年,由宜兴市陶协会会长史俊棠任编委主任,阴岭山任主编,众弟子收集素材,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国家名牌手:记任淦庭紫砂陶刻艺术》。至此,建国紫砂七老的传记与作品集已全部出完。
  任淦庭大师的传器有《大柿壶》《木瓜壶》《汉君壶》《传炉壶》《人物帽筒》《铺首方尊》《喜鹊腊梅瓶》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任大师的另一传世名作《牡丹瓶》。
  随着2008年2月19日蒋蓉大师的西去,宜兴建国紫砂七老已全部走进紫砂的历史,但他们以崇高感人的艺德,精湛绝伦的技艺,巧夺天工的茗壶,用珍稀的紫泥铸就了七座不朽的丰碑,七老的光辉业绩令后代陶人与广大壶友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建国紫砂七老的英名将永远彪炳宜兴陶艺史册。
  下篇:《清代至民国诸家之茗壶》
  宜兴紫砂博物馆除了上篇所列建国紫砂七老的名品外,还有清代至民国壶艺名家高手的作品。他们的紫坛名气与后世影响稍逊于紫砂七老,但他们同样以不凡的技艺,传世的名作,与紫砂七老一起,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的紫砂壶艺世界。
  1.《松段壶》,作者:陈鸣远,清康熙时期制作,馆藏二级文物,团泥制作,色泽灰黄。
  松段壶以一段松树做壶身,泥色呈古老苍松皮质感,气度古朴,斑驳苍劲,壶把状若虬屈的松干,壶钮为开叉的松枝,饰以松果累累,并与壶身对应,以小视大,画龙点睛。全壶构思脱俗,技艺精湛。
  陈鸣远,原名陈远,字鸣远,号鹤峰,石霞山人,壶隐,宜兴上袁人,清康雍制壶大家,其父陈子畦是明末清初的制壶名家,鸣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艺术构思制壶技法紫坛名声皆远超其父。陈鸣远传器构思之超凡,调色之巧妙,技艺之精湛,鬼斧神工,精雅绝伦,紫砂史上罕见。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是清初紫砂花货的一代巨匠。
  清代浙江桐乡诗人汪文柏在《陶器行诗赠陈鸣远》诗中赞道:“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以故有“海外争求鸣远碟,宫中艳说大彬壶”之说。
  由于陈鸣远在紫砂界的名望,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古董商请宜兴的名家高手去沪高仿陈氏花货壶。这些高仿鸣远款的紫砂壶,制工精巧,气度不凡,足以乱真,鉴定困难。
  陈鸣远的传器有《包袱壶》《梅干壶》《束柴三友壶》《天鸡壶》《四足方壶》等。
  南京博物院藏陳鸣远的另一名作《南瓜壶》。
  2.《竹段壶》,作者:杨凤年,清嘉道时期制作,馆藏一级文物,天青泥制作,色泽暗红泛青紫,砂质细密,温润可爱。
  竹段壶,世称《杨氏竹段》,壶身以三节竹干为基型,流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壶钮为小段竹节,弯曲自然,简练大方,此把杨氏竹段壶,制作之规整,捏塑之巧妙,雕琢之精细,可谓匠心独运,宛若天成。
  杨凤年,亦称杨氏,清嘉道制壶名家,宜兴汤渡人,生卒待考。少年时从其兄杨彭年(1772-1854年)学艺,擅长紫砂花货制作,其传世作品构思丰富,浮雕精美,制壶技艺在其兄之上。
  1984年,宜兴紫砂界名流紫砂实业家华荫棠先生向宜兴陶瓷陈列馆捐赠了两把杨氏茗壶,一把《杨氏竹段壶》,另一把《杨氏风卷葵壶》。
  杨凤年的传器较少,计有《梅段壶》《风卷葵壶》《钿盒壶》。
  南京博物院藏杨凤年的另一名作:《杨氏梅段壶》。
  3.《掇只壶》,作者:邵大亨,清道咸时期制作,馆藏一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掇只壶壶身以球形为基型,球腹矮颈短流,把如肥耳,钮似算珠,泥质细密,莹润可爱,素面素心,朴拙浑厚,简练大方,美妙绝世。
  据考,邵大亨(1819左右-1870年左右),他壮年辞世,生卒年月紫砂史上无确切的记载。邵大亨的传世作品寥寥,其真品几经社会动乱,大部已毁于战火瓦砾,存世者凤毛麟角。此大亨掇只壶是1984年由宜兴丁蜀医院中医杨葆清先生向宜兴陶瓷陈列馆捐赠的,故显得弥足珍贵。   邵大亨,宜兴上袁人,是紫砂史上继时大彬、陈鸣远两位大家之后的又一位顶峰级大师。他技艺超凡,毕智穷工,在清代“大亨壶”已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可谓“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大亨秉性刚烈,孤傲清高,宜兴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蔑视权贵的生动故事。
  壶艺泰斗顾景舟说过“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靡繁之风”。他对邵大亨推崇备至,认为清道咸时期无有超越他之上者。
  邵大亨的传器有《鱼化龙壶》《仿鼓壶》《钟德壶》《矮蛋壺》,南京博物院藏邵大亨的另一名作《八卦束竹壶》。
  4.《雪花方斗壶》,作者:黄玉麟,清末民初时期制作,馆藏二级文物。壶体用紫泥制作,壶表用雪花泥铺砂,颗粒匀称,疏密有致,壶面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壶飞舞,煞为壮观。其制作的雪花紫砂工艺为黄玉麟首创。
  雪花方斗壶仿古代农村用来量米的方斗,壶身上小下大,由四个梯形组成,正方形嵌盖,盖上有长方钮。全壶刚正挺拔,坚攻利索,浑穆古朴,方中见秀,是黄玉麟的代表作。
  黄玉麟(1842-1914年),原名玉林,宜兴蜀山人,清末民初制壶大家。他师从邵家壶名师邵湘甫,出师后因制作的《鱼化龙壶》工艺出众,被誉为“玉麒麟出世”,于是玉林改名玉麟。
  据《宜兴县志》记载,黄玉麟的作品“莹洁圆湛,精巧而不失古意”。他身材高大,性格落拓不羁,无子女仅老妻相伴。晚年中风手抖只能靠捏假山谋生,1914年病逝于豫丰陶器厂厂房之中。
  清光绪二十一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黄玉麟受苏州书画家与收藏家吴大??(1935-1902年)之聘,到吴府制壶,在吴府他观赏了大量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天长日久潜移默化,黄玉麟将金石钟鼎玉器陶瓷的造型风格逐步融入自己的壶艺创作之中,使自己的壶艺作品清丽脱俗,格调高雅。
  黄玉麟在吴府三年后,1898年他载誉还乡。吴大??亲送红木横匾一块,上书“壶家妙手”四字,高悬黄家正门中堂,以示赏壶厚意。
  黄玉麟的传器有《鱼化龙壶》《平盖四方壶》《供春壶》《觚棱壶》《瓦当壶》等。
  南京博物院藏黄玉麟的另一名作:《雪花提梁壶》。(注:此壶原为苏州博物馆馆长姚世英旧藏,1992年姚世英去世后,由姚氏后人捐赠给南博的。)
  5.《掇球壶》,作者:程寿珍,民国时期制作,馆藏三级文物,天青泥制作,色泽紫中泛青。
  程氏掇球壶为程寿珍首创,全壶三球重叠,球形盖,球形钮,配以球形壶身。形制完美,古朴庄重,圆浑质朴,精致丰满,是程寿珍的代表作。
  程寿珍(1865-1939年),号冰心道人,宜兴上袁人,民国制壶大师。他师从继父“邵家壶”名师邵友廷,功底扎实,技艺娴熟。其作品于1910年南洋劝业会,1915年巴拿马国际赛会,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1930年比利时世界博览会均获得金奖或银奖。
  程寿珍是民国紫砂光货的杰出代表,他所制掇球,仿鼓,汉扁三式,造型稳健,骨肉亭匀,得时人称颂。
  1921年,宜兴利用公司开办“陶工传习所”,程寿珍是开所六名师之一,他与另五位名师邵云如、俞国良、范大生、范福奎、江案卿一起,为民国紫砂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程寿珍的传器有:《寿桃壶》《汉扁壶》《仿鼓壶》《井栏壶》《扁竹壶》。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藏程寿珍的另一名作:《仿鼓壶》。
  6.《四方鹅蛋壶》,作者:蒋祥元,1890年左右制作,馆藏三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深栗。
  四方鹅蛋壶壶身为四方造型,方口方底,方流方把,壶肩部四角起圆弧形棱角,鼓腹方钮,四角边足。全壶制作工整,造型古拙,颇有古瓷将军罐的大度气概。是蒋祥元方器的代表作。
  蒋祥元(1868-1941年),号铭远,宜兴潜洛人,民国制瓷高手。他10多岁随父学艺,18岁艺成时清末宜兴紫砂界仿古成风,蒋凭借自己制作方型花盆的技艺,用镶泥片的手法制作方器,并得到了客商的认可。
  1890年,有客商要蒋祥元仿制陈鸣远的方型壶,蒋以前只闻陈鸣远其名,从未见过陈的实物。故他只得用自刻的“铭远”款仿制方壶,计有《四方鹅蛋壶》《四方桥顶壶》《六方掇球壶》。这一时期,蒋祥元亦用“花款”与“龙款”制壶。
  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蜀山潘氏建“阳羡紫砂陶业公司”,蒋祥元被聘至公司制作方器。
  民国二年(1913年),宜兴铁画轩陶业公司成立,蒋祥元入股公司,同时亦为公司制壶,壶型以方器为主,产品均由公司外销。
  蒋祥元之子鸿泉、鸿高(燕亭)均为民国制壶名手,孙女蒋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祥元的传器较少,计有《四方桥顶壶》《四方鹅蛋壶》《六方掇球壶》《鸿禧壶》等。
  宜兴紫砂博物馆藏蒋祥元另一名作:《四方桥顶壶》。
  7.《上桃合菱壶》,作者:汪宝根,民国时期制作,馆藏三级文物,紫泥制作,色泽紫褐。
  上桃合菱壶壶体为扁桃型,盖钮以桃枝桃果装饰,生动传神,壶流为小包嘴,出水流畅。壶的主面刻有“玉苟铁画轩主人制及世间绝品甚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东坡句”的诗句,陶刻潇洒,刀法苍劲。全壶集花货筋纹货于一体,圆弧周正,气度饱满,是汪宝根的代表作。
  汪宝根(1890-1954年),号旭斋,宜兴蜀山人,民国壶艺名家。1904年,汪宝根拜伯父清末名师汪生义(1870-1927年)为师,艺成后为利用公司聘用。上世纪20年代,他创制的《梅花竹鼎壶》制作难度大,工艺技巧高,由此汪宝根升为技师。
  上世纪30年代,汪宝根又创制了《大东坡提梁壶》。此壶气势宏伟,端庄饱满,古朴凝重,1932年一举荣获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工艺博览会”优秀奖。30年代中叶,汪宝根制作的《六方竹鼎壶》《上桃合菱壶》《圆竹壶》《木瓜壶》《线云壶》,技艺精湛,古雅端庄,成为时人的收藏佳器。   汪宝根师出名门,与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与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他身材矮小但精力旺盛,不做到尽善尽美绝不出手,虽制作较多但求者难得。故他的紫砂作品有一种气宇轩昂傲骨凌然的神韵,后人极难仿制。
  汪宝根的传器有:《鱼化龙壶》《六方竹鼎壶》《圆竹壶》《竹鼓壶》《木瓜壶》。
  我国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藏汪宝根的另一名作:《线云壶》。
  8.《供春壶》,作者:邵陆大,民国后期制作,馆藏二级文物,本山绿泥制作,色泽黄褐。
  供春壶以一段古老的银杏树瘿为茎型,壶身表面皱纹满身,理纹缭绕,凹凸自然,浑然天成。壶盖为北瓜蒂形,短流微曲,出水流畅。壶把于中段分支作树根状,端握舒适,曲致自然。全壶造型古拙,结构巧妙,幽野风雅,气韵非凡,是邵陆大的传世精品。
  宜兴紫砂起始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自明代宜兴紫砂的壶艺始祖供春创制了《供春壶》之后,历代高手多有仿制。从清末的黄玉麟到民初的江案卿,从民国早期的裴石民到民国晚期的邵陆大,他们都仿制过《供春壶》,而且都在原供春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故后世仿制的供春壶细部均各有不同,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邵陆大(1904-1967年),又名六度,宜兴蜀山人,近现代制壶高手,清末民初壶艺大师俞国良(1874-1939年)的養子,“锡山俞传”的嫡系传人,他17岁师从养父,与其妹邵宝琴(1906-1978年)均得俞国良之真传。
  邵陆大常年为宜兴铁画轩公司、吴德盛公司、陈鼎和公司与立新陶厂制壶。所制传统产品工整严谨,端庄大度,畅销市场。
  上世纪30年代,邵陆大创制了《汉君壶》,并请当时的民国书法家于右任(1879-1964年)在壶上镌铭。此壶后来为徐汉棠、徐秀棠两位中国工艺大师之父徐祖纯(1904-1997年)收藏,上世纪50年代由徐祖纯捐赠给紫砂工艺厂。
  邵陆大还是建国初期的1954年开厂七名师之一。其间他创制的《春竹壶》形制大方,实用简练,而受到时人的青睐,为建国初期紫砂业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邵陆大的传器有:《春竹壶》《北瓜壶》《竹节壶》《传炉壶》《双龙戏珠香炉》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邵陆大另一名作:《汉君壶》。
  本人通过上下两篇对建国紫砂七老与清代至民国诸家之茗壶的巡展,可使广大壶友感受这些茗壶的壶形之美,壶款之美,色泽之美,陶刻之美,诗文之美。它们或古朴俊逸,或秀美淡雅,或明快利索,或高昂挺拔,使人观赏之余无不心旷神怡,向往痴迷。
  杏花春雨江南,紫砂陶都巡赏。苍翠的蜀山巍然屹立,古老的蠡河日夜奔流。宜兴紫砂源远流长,传承有绪,宜兴紫砂博物馆这些馆藏的壶艺珍品,是我国历代壶艺名家高手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价的宝藏,它在我国的紫砂星河中永远闪烁着永不熄灭的传统文明之光。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全国广大紫砂爱好者与收藏家心中尊贵的祖庭与永恒的圣殿。
其他文献
中国的古家具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家具风格。而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历代宫廷的家具艺术,而对民间的家具艺术却甚少提及。其实民间的古家具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特点。  “花板”指中国古典家具,或者建筑的雕花装饰部件,包括门窗、绦环板等等。而“木板画”则是以绘画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木雕装饰艺术,其画面反映的不同题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据记载,我国自古就有画在各种材质上的绘画
期刊
晋朝法帖当中,唯王的《伯远帖》风格独具。王的书法不同于“二王”(王献之、王羲之)父子,更不同于他的父亲王洽,乃至于他的祖父王导。当然也不同于郗鉴、郗、郗芸,甚至与《万岁通天帖》中,王氏后代书帖也大行径庭。  谈起王的《伯远帖》,世人只看到他的晋朝风韵,却没有人提起他的风格迥异。  王的《伯远帖》是个奇迹:第一,在王氏一门书翰中,唯独他留下了真人墨迹;一千六百年来,《伯远帖》流传有序,成为除西晋陆机
期刊
近日,两名业余潜水者在古海港凯撒里亚附近海域潜水时,在海底发现了一些雕像、数千枚硬币及其他文物,之后通知了以色列文物管理局。随后考古学家和潜水者对这片海域进行了详细排查,发现了一艘古代商船的残骸和更多文物。据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专家估计,这艘船沉于古罗马时期,迄今约1600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期刊
已故钻石业大亨菲利普·奥本海默曾拥有的一枚14.62克拉蓝钻将于5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开拍,佳士得拍卖行对这枚钻石的估价在3800万至4500万美元之间,并声称这枚蓝钻有望打破其竞争对手苏富比拍卖行去年11月创下的同类蓝钻拍卖纪录。当时一枚12.03克拉的鲜彩蓝钻成交价为4840万美元,被香港富豪刘銮雄买走。  不过法新社报道说,佳士得拍卖行对“奥本海默蓝钻”寄予的厚望有可能落空,此前曾有珠宝因未
期刊
5月13日,正值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举办期间,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举办了“科学鉴定古陶瓷鉴赏会”。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鉴赏会主要为搭建深港两地与内地陶瓷收藏人士的交流平台,推行在经验鉴定之外,提倡科学仪器鉴定古陶瓷的实用性。会上,皇朝遗珍实验室展出了30多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明清瓷器,并现场演示了仪器鉴定的准确度。  市场亟待鉴宝
期刊
当地时间5月11日,乌克兰边防军在敖德萨州发现了意大利失窃的17幅珍贵油画,价值1500万欧元。  此事得到了意大利官方证实。当天,意大利文化部长弗兰切斯·基尼称,去年在维罗纳市一间博物馆被偷走的包括鲁本斯和丁托列托杰作在内的共17幅珍贵油画,目前已在乌克兰寻回。这17幅油画于2015年11月被盗。意大利当局认为此案系一个摩尔多瓦伙团所为,他们是应车臣一名买家的订单盗取这批油画,并怀疑该团伙成员已
期刊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问世两百余年的《红楼梦》从流传之日起,便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不同时代各种形式和版本的《红楼梦》书籍举不胜举、影响深远。而在绘画领域,从民间艺人到宫廷画师皆对《红楼梦》题材有所涉及,形式有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等,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其中老版本连环画方面,旅顺博物馆所藏晚清孙温绘工笔重彩《全本红楼梦》连环画册,及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三民图书公司和新美术出版社出
期刊
卷轴又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手轴、卷子、行看子等,是装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有一首《次韵王定国见赠》,其中“屡出诗章新管龠,偶开画卷小山川”所提到的“画卷”,就是中国画古老装潢形式之一的卷轴。历代画家善绘巨幛大幅的不乏其人,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经典的古画长卷,500多个各色人物,五六十匹牲畜,还有房屋、桥梁
期刊
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禁止国际象牙贸易已有27年之久,但如今非洲一些国家主张放开国际象牙贸易,以便为大象保育买单。  据报道,CITES缔约国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初步会议提案显示,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主张开放象牙贸易,肯尼亚等国则主张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主张放开象牙贸易的国家称,这有助于协助它们募集保育工作迫切需要的资金,反对国则认为这只会为盗猎者提供借口
期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释迦牟尼佛与其大弟子须菩提长老有一句对话。佛告须菩提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皆成历史,唯有文物见证了过去的心情。当我们怀着一颗现在心去感受古代艺术品,方是现在邂逅过去,过去开启未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物遗存丰富,以陕西文物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