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公共管理学科一直在借助于新科学研究成果的吸收而对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就“社会网络”这一角度对公共组织的关系特征和结构加以探析,并由此对公共管理意义中的无标度等特征者加以研究的做法,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活动的理论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公共管理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和量化分析予以加强。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网络;国内外研究
一、社会网络分析概述
截至目前,“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概念的定义被归纳为“社会行动者及其彼此关系的集合”,也就是分析社会关系结构及其拥有的属性,在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社会行为所受的社会网络影响的“模式”。如今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将之看作一种研究视角,也就是研究切入点定位为其本身和相应的行动者间的关系和与之相挂钩的网络运行机制。第二是將之看作西方当代主流社会学的分支之一,由此可见其理论来源内容可以包括网络思想、社会网络本源理论、引入理论之类。第三是将之看作一种网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方法,从而将图表数据和定量定性资料相互整合,描述网络社会化过程,并由此形成调整网络结构的研究基础。第四是将之看作一种具有专门的测量工具与概念体系的研究范式,将之看作一种用网络关系对社会现象加以观察和理解的分析框架。其分析程序共有四步,即“分析层次和其网络关系界定→网络数据收集→关系矩阵构建和测量→数据分析并获得结论”。
二、国内外研究比较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应研究成果“分布特征”中不难看出:社会网络分析已经作为一种方法和领域中颇为重要者,并由此应发广泛关注。借助于公共管理领域曾买你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分析可见:就整体而言,国外研究远领先于国内,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理论方法更加成熟,研究主体和内容范围更加庞大。就结果而言,从2000年至今,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研究成果也处于上升过程中。尤其是2009年之后速度更快。就研究热点而言,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在于social security、social capital、health services、government policy、social groups之类。国内的研究侧重点则在于地缘政治、政府管理、虚拟学习社区、突发事件、公共治理等方面。国内外“交叉点”研究主题数量众多。尤其是近段时间“大数据议题”兴起以来,结合大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也开始出现。而可以预见,其在未来的公共管理领域将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数据来源方面来说,三种研究中常用的数据获取方法在于间接资料、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然而实际上,亲自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国内学者更倾向使用者,国外学者则更偏好间接资料。就研究结果而言,国外研究多侧重理论实际的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从而获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国内则缺乏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其结果往往不能服务于实践。
和国外相比,国内研究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首先,理论建构创新性不足且基础研究薄弱。因为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三者互相交叉和包含,造成了缺少权威依据且难以交叉梳理。如今,不少研究者仅仅将社会网络分析当作一种分析工具而不是理论体系。而很多学者往往在定量研究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指标或参数,并由此造成测量指标与理论不对应、测量不全面、未进行测量工具效度评估等问题,以至于相同的数据测量结果出现差异很大的解释,无法获取一致研究结论。故而,不管是社会学还公共管理学,既要在本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国外理论与相应的方法,又要努力研究基础理论,从而使之理论根基与脉络进一步清晰完整化。如今的本土化研究中,很多创新性不足的文献一直在致力于已有研究成果的重复论证,而真正有关中国状况的社会网络命题与假设实际上还有待于探索。
其次,数据测量分析方面深层次结构分析不足、数据获取较难等问题明显。一般而言关系数据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最主要分析对象,但实际情况则是:制度化政治参与网络、政策网络等很多网络关系数据往往很难获取。这一问题造成了其应用范围大打折扣,也造成了研究领域过分集中。如今的各种分析应用往往多仅限于网络结构密度、规模之类的浅层指标,而其中构建和检验关系模型、结构中参数估计、无标度特性、小世界现象却极少在研究中涉及。同时,尽管单模网络研究已经形成体系,但是很多层次网络研究却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转换成单模网络时研究深度大大弱化。此外,过分关注模型有造成了理论分析基础缺乏。图表符号、数理模型、数学技术滥用造成了网络分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内容的情况。
第三,难以明确归类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库共享程度低、数据质量不高、基础统计数据不完善、研究主体间缺乏合作;各种研究工具与技术缺乏应有的创新、研究成果缺乏动态分析研究、缺乏跨网络间关系研究、缺少好的学术平台、高水平交叉成果不足、学科间交流过少等。
三、总结与讨论
截至如今,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愈发众多,局部整体统一、宏微观结合的分析思路在于对管理、社会、经济、公共安全、政策等复杂行为的规律揭示,控制机制及本质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从而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活动带来契机。就研究基础而言,社会网络分析自身就涵盖了“网络”与“社会”两种思想。和后者契合的理念主要是社会网络和信任、互惠规范。整个网络结构都会受到每个网络节点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位置的影响,并以此来对社会管理绩效、公共组织绩效产生影响。和前者契合的主要是协同治理实践在web3.0时代所受到的公共管理回应。所谓“协同治理”,实际上就宣告了政府管理模式的主体逐步“多元化”。以社会网络为基础进行主体互动,协调各层面之间的关系,有效促成“新型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就研究方法而言,公共管理领域这一范围内,主要采取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之类办法相互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既可以对数据检验方面不足加以弥补,又能有尽可能地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和解释。同时,引入复杂性科学方法同样会对公共管理研究中所需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提供。借助于对各个研究对象间的演化机理和复杂关系,提供新的思路给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就研究内容而言,公共管理和各兄弟学科间的“交叉”同样有利于紧密联结人类社会协调、经济、技术与社会、科学等众多方面,从而对公共管理问题加以专业的分析和解决。就研究视角而言,“综合性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社会网络对社会、政府绩效提升影响的挖掘探索,考察公共资源能力属性,对公共组织的治理结构、关系特征加以提炼并测度等。就公共管理这一角度分析社会网络优劣势等层面获得了众多的新进展,如小集团效应、政治家合谋等研究,更复杂视角包括社会网络演化趋势、动态发展研究也获得了颇大的进展。
总而言之,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如今已经走上“高速通路”,虽然其间亟需解决的问题众多,但关注其研究领域者数量的增加,公共管理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这一层面的研究必然会有新突破。尤其需要对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种“大数据时代虚拟社区”的构成模式、社会网络特征以及相应的人际社会网络的互动,形成与参与虚拟团体以及社会组织的机制,资源交换、网上互动的模式,现实和网络社会资本的异同等问题加以关注。将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朝着方法科学化、内容系统化、对象综合化、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并由此对公共管理学科这一层面的理论基础研究乃至于管理实践发展加以有效促进。(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蓉英,王静.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01).
[2] 杨建梅.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1).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网络;国内外研究
一、社会网络分析概述
截至目前,“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概念的定义被归纳为“社会行动者及其彼此关系的集合”,也就是分析社会关系结构及其拥有的属性,在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社会行为所受的社会网络影响的“模式”。如今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将之看作一种研究视角,也就是研究切入点定位为其本身和相应的行动者间的关系和与之相挂钩的网络运行机制。第二是將之看作西方当代主流社会学的分支之一,由此可见其理论来源内容可以包括网络思想、社会网络本源理论、引入理论之类。第三是将之看作一种网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方法,从而将图表数据和定量定性资料相互整合,描述网络社会化过程,并由此形成调整网络结构的研究基础。第四是将之看作一种具有专门的测量工具与概念体系的研究范式,将之看作一种用网络关系对社会现象加以观察和理解的分析框架。其分析程序共有四步,即“分析层次和其网络关系界定→网络数据收集→关系矩阵构建和测量→数据分析并获得结论”。
二、国内外研究比较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应研究成果“分布特征”中不难看出:社会网络分析已经作为一种方法和领域中颇为重要者,并由此应发广泛关注。借助于公共管理领域曾买你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分析可见:就整体而言,国外研究远领先于国内,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理论方法更加成熟,研究主体和内容范围更加庞大。就结果而言,从2000年至今,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研究成果也处于上升过程中。尤其是2009年之后速度更快。就研究热点而言,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在于social security、social capital、health services、government policy、social groups之类。国内的研究侧重点则在于地缘政治、政府管理、虚拟学习社区、突发事件、公共治理等方面。国内外“交叉点”研究主题数量众多。尤其是近段时间“大数据议题”兴起以来,结合大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也开始出现。而可以预见,其在未来的公共管理领域将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数据来源方面来说,三种研究中常用的数据获取方法在于间接资料、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然而实际上,亲自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国内学者更倾向使用者,国外学者则更偏好间接资料。就研究结果而言,国外研究多侧重理论实际的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从而获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国内则缺乏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其结果往往不能服务于实践。
和国外相比,国内研究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首先,理论建构创新性不足且基础研究薄弱。因为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三者互相交叉和包含,造成了缺少权威依据且难以交叉梳理。如今,不少研究者仅仅将社会网络分析当作一种分析工具而不是理论体系。而很多学者往往在定量研究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指标或参数,并由此造成测量指标与理论不对应、测量不全面、未进行测量工具效度评估等问题,以至于相同的数据测量结果出现差异很大的解释,无法获取一致研究结论。故而,不管是社会学还公共管理学,既要在本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国外理论与相应的方法,又要努力研究基础理论,从而使之理论根基与脉络进一步清晰完整化。如今的本土化研究中,很多创新性不足的文献一直在致力于已有研究成果的重复论证,而真正有关中国状况的社会网络命题与假设实际上还有待于探索。
其次,数据测量分析方面深层次结构分析不足、数据获取较难等问题明显。一般而言关系数据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最主要分析对象,但实际情况则是:制度化政治参与网络、政策网络等很多网络关系数据往往很难获取。这一问题造成了其应用范围大打折扣,也造成了研究领域过分集中。如今的各种分析应用往往多仅限于网络结构密度、规模之类的浅层指标,而其中构建和检验关系模型、结构中参数估计、无标度特性、小世界现象却极少在研究中涉及。同时,尽管单模网络研究已经形成体系,但是很多层次网络研究却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转换成单模网络时研究深度大大弱化。此外,过分关注模型有造成了理论分析基础缺乏。图表符号、数理模型、数学技术滥用造成了网络分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分析内容的情况。
第三,难以明确归类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库共享程度低、数据质量不高、基础统计数据不完善、研究主体间缺乏合作;各种研究工具与技术缺乏应有的创新、研究成果缺乏动态分析研究、缺乏跨网络间关系研究、缺少好的学术平台、高水平交叉成果不足、学科间交流过少等。
三、总结与讨论
截至如今,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愈发众多,局部整体统一、宏微观结合的分析思路在于对管理、社会、经济、公共安全、政策等复杂行为的规律揭示,控制机制及本质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从而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活动带来契机。就研究基础而言,社会网络分析自身就涵盖了“网络”与“社会”两种思想。和后者契合的理念主要是社会网络和信任、互惠规范。整个网络结构都会受到每个网络节点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位置的影响,并以此来对社会管理绩效、公共组织绩效产生影响。和前者契合的主要是协同治理实践在web3.0时代所受到的公共管理回应。所谓“协同治理”,实际上就宣告了政府管理模式的主体逐步“多元化”。以社会网络为基础进行主体互动,协调各层面之间的关系,有效促成“新型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就研究方法而言,公共管理领域这一范围内,主要采取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之类办法相互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既可以对数据检验方面不足加以弥补,又能有尽可能地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和解释。同时,引入复杂性科学方法同样会对公共管理研究中所需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提供。借助于对各个研究对象间的演化机理和复杂关系,提供新的思路给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就研究内容而言,公共管理和各兄弟学科间的“交叉”同样有利于紧密联结人类社会协调、经济、技术与社会、科学等众多方面,从而对公共管理问题加以专业的分析和解决。就研究视角而言,“综合性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社会网络对社会、政府绩效提升影响的挖掘探索,考察公共资源能力属性,对公共组织的治理结构、关系特征加以提炼并测度等。就公共管理这一角度分析社会网络优劣势等层面获得了众多的新进展,如小集团效应、政治家合谋等研究,更复杂视角包括社会网络演化趋势、动态发展研究也获得了颇大的进展。
总而言之,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如今已经走上“高速通路”,虽然其间亟需解决的问题众多,但关注其研究领域者数量的增加,公共管理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这一层面的研究必然会有新突破。尤其需要对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种“大数据时代虚拟社区”的构成模式、社会网络特征以及相应的人际社会网络的互动,形成与参与虚拟团体以及社会组织的机制,资源交换、网上互动的模式,现实和网络社会资本的异同等问题加以关注。将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朝着方法科学化、内容系统化、对象综合化、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并由此对公共管理学科这一层面的理论基础研究乃至于管理实践发展加以有效促进。(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蓉英,王静.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01).
[2] 杨建梅.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