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肾脏[1].抗dsDNA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特别是高亲和力的IgG型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临床上,可以在狼疮肾炎活动期的病人肾脏中洗脱出抗dsDNA抗体,提示这种抗体可能导致器官的损害.SLE患者肾脏疾病的严重性常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通过皮质醇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抗dsDNA抗体的滴度,促进炎症的消退.一种新型药物LJP394可以下调B细胞产生抗dsDNA抗体,降低狼疮病人体内抗dsDNA抗体滴度和减少肾脏炎症发生,从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许多实验研究直接或间接证明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Ehrenstein等[3]从狼疮病人体内提取IgG型抗dsDNA抗体,由杂交瘤技术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给予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腹腔内注射这些抗体,发现这些SCID小鼠出现狼疮肾炎的症状,并且观察到单克隆IgG型抗dsDNA抗体的一些亚型可以和肾小球结合,另一些亚型还可以穿透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这些提示抗dsDNA抗体的一些亚型具有细胞穿透(cell penetration)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