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规模化、集成化的趋势,使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呈现全球化、跨区域、联动性特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联动性的发展使得经营活动成为了连锁工作中的一环,使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更注重平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处于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应合理制定长效经营发展规划,调整内控机制,更好地应对形式多样、性质复杂的发展风险。
关键词:动态监控;法人机制;宣传理念
当前阶段,区域、行业间的经济产业关联日益紧密,为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的共赢,创新新时期经济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化经济市场的开放,成为现阶段各国深化现代经济改革的重点。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全球化也使得金融、货币危机等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幅度扩张,加强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是新形势下完善企业运营管控机制的首要任务。
一、新经济发展态势下企业运营面临的法律风险特征
(一)风险类型多元化
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不仅是单项经济行为,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同时与国家改革建设、社会进步、经济产业结构、行业水平、个人发展等层面都存在利益相关。因此,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受内部发展需求、整体战略规划、运营成本、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承受复杂多变的行业市场竞争、政策制定与调整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法律风险性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企业需要从决策准备阶段出发,实行全过程风险管控,加强过程控制的实效性,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二)管理机制覆盖不全面
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科技、制度、时代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风险类型、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覆盖全面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波动规律合理调整不适应时代需求的内容。然而,当前阶段部分企业在内控机制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管理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漏洞,限制了企业管控机制对法律风险预警、管理与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全过程风险监控机制的缺失,也成为现代企业运营风险控制难度增加的影响要素之一。
(三)竞争形势复杂化
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技术为企业集成化、规模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企业为抢占更多的行业市场份,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创新,通过优化管理系统、提升营销能力、拓展产品宣传渠道、强化服务产品的针对性等多样化的手段增强综合竞争整体实力。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内的高收益,忽视了法律风险的控制,最終踏破了法律底线。如,抢注商标、对技术和人才进行猎头活动、专利侵权等属于违反行业规则或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构建。此外,经营活动涉及内容的复杂化,也为法律风险的控制提升了难度。
(四)人员管理风险
企业的运营主体是管理、决策人员与基层职工,内部职员作为企业融资、投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是风险产生、影响的首要对象。企业经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通常需要由决策阶层经过项目审核决定,管理阶层的风险控制意识、运营管理理念对企业长效发展态势起着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企业的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以经验主义为指导,忽视了新形势下企业运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增加了企业承担风险的可能性,降低了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二、企业开展针对性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全过程覆盖的法律风险预控机制
新形势下,产业经济的发展呈现联动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与行业市场、个人与社会利益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为进一步强化运营风险的控制力度,企业应建立覆盖范围更广、反应更加灵敏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对不同生产、销售、管理环节进行针对性风险防控。在不同的控制管理阶段,明确划分管理范围与法律行为对应的职责,防微杜渐,从源头控制法律风险产生的可能。
(二)强化政策积极引导作用,搭建动态风险监控平台
现阶段,企业为保有行业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发展实力,不断创新融合生产、销售技术与手段,导致风险控制难度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为平衡企业经济活动效益追求目标与风险预控工作的关系,应充分调查、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与法律规范,注重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建立起对不同运营阶段、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风险防控平台,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控制三个阶段的法律风险预控机制,确立不同阶段风险应对方案。同时,动态监控平台可以通过日常法律行为监督、异常数据反馈以及自动化预警等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
(三)构建科学的法人机制,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要想对企业发展中呈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规避和杜绝,企业应提升内部管理的效能,在管理内部防止出现风险。基于该点,企业应该对法人机制进行合理的创建,引导企业科学参与至市场竞争,提升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的质量。同时,对治理职能开展科学的转变,让管理信息更加对称,提升决策力的实施效率。企业可以组建法人决策机构,对企业运行进行程序检测,强化治理模式的科学性。这样避免因为决策专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更好的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能够顺利的实施市场发展。
(四)加强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的宣传
当前是法治环境,市场主体在参与各项活动时候,应该遵循外部环境呈现的变化,对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要认知到,企业如果出现违法经营的行为,就要承担其带来的法律层面的风险。即使暂时企业没有承担法律风险,但也会因为出现违法经营而对企业信誉造成危害,最终使得企业承受更大的市场惩罚和法律制裁。为此,企业管理层要树立依法经营的法律理念,依照法律规定开展各种市场活动,在遵守法律前提下追求更多的经济利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自身风险预防、控制能力,合理规避经济活动涉及的法律风险,既是确保企业行业竞争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进企业稳步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企业开展风险预控工作的过程中,应通过构建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借助动态监管平台杜绝不法行为、健全法人机制、优化程序检测流程、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等措施,预防、控制法律风险对企业稳定运营状态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应对国际性金融危机的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朱雪燕.“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风险的防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1).
[2]李天琪.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J].民主与法制,2017.
[3]陈璞.苏北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一带一路”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8,No.404(07).
关键词:动态监控;法人机制;宣传理念
当前阶段,区域、行业间的经济产业关联日益紧密,为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的共赢,创新新时期经济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化经济市场的开放,成为现阶段各国深化现代经济改革的重点。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全球化也使得金融、货币危机等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幅度扩张,加强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是新形势下完善企业运营管控机制的首要任务。
一、新经济发展态势下企业运营面临的法律风险特征
(一)风险类型多元化
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不仅是单项经济行为,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同时与国家改革建设、社会进步、经济产业结构、行业水平、个人发展等层面都存在利益相关。因此,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受内部发展需求、整体战略规划、运营成本、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承受复杂多变的行业市场竞争、政策制定与调整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法律风险性质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企业需要从决策准备阶段出发,实行全过程风险管控,加强过程控制的实效性,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二)管理机制覆盖不全面
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科技、制度、时代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风险类型、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覆盖全面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波动规律合理调整不适应时代需求的内容。然而,当前阶段部分企业在内控机制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管理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漏洞,限制了企业管控机制对法律风险预警、管理与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全过程风险监控机制的缺失,也成为现代企业运营风险控制难度增加的影响要素之一。
(三)竞争形势复杂化
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技术为企业集成化、规模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企业为抢占更多的行业市场份,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创新,通过优化管理系统、提升营销能力、拓展产品宣传渠道、强化服务产品的针对性等多样化的手段增强综合竞争整体实力。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内的高收益,忽视了法律风险的控制,最終踏破了法律底线。如,抢注商标、对技术和人才进行猎头活动、专利侵权等属于违反行业规则或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构建。此外,经营活动涉及内容的复杂化,也为法律风险的控制提升了难度。
(四)人员管理风险
企业的运营主体是管理、决策人员与基层职工,内部职员作为企业融资、投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是风险产生、影响的首要对象。企业经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通常需要由决策阶层经过项目审核决定,管理阶层的风险控制意识、运营管理理念对企业长效发展态势起着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企业的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以经验主义为指导,忽视了新形势下企业运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增加了企业承担风险的可能性,降低了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二、企业开展针对性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全过程覆盖的法律风险预控机制
新形势下,产业经济的发展呈现联动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与行业市场、个人与社会利益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为进一步强化运营风险的控制力度,企业应建立覆盖范围更广、反应更加灵敏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对不同生产、销售、管理环节进行针对性风险防控。在不同的控制管理阶段,明确划分管理范围与法律行为对应的职责,防微杜渐,从源头控制法律风险产生的可能。
(二)强化政策积极引导作用,搭建动态风险监控平台
现阶段,企业为保有行业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发展实力,不断创新融合生产、销售技术与手段,导致风险控制难度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为平衡企业经济活动效益追求目标与风险预控工作的关系,应充分调查、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与法律规范,注重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建立起对不同运营阶段、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风险防控平台,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控制三个阶段的法律风险预控机制,确立不同阶段风险应对方案。同时,动态监控平台可以通过日常法律行为监督、异常数据反馈以及自动化预警等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
(三)构建科学的法人机制,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要想对企业发展中呈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规避和杜绝,企业应提升内部管理的效能,在管理内部防止出现风险。基于该点,企业应该对法人机制进行合理的创建,引导企业科学参与至市场竞争,提升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的质量。同时,对治理职能开展科学的转变,让管理信息更加对称,提升决策力的实施效率。企业可以组建法人决策机构,对企业运行进行程序检测,强化治理模式的科学性。这样避免因为决策专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更好的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能够顺利的实施市场发展。
(四)加强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的宣传
当前是法治环境,市场主体在参与各项活动时候,应该遵循外部环境呈现的变化,对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要认知到,企业如果出现违法经营的行为,就要承担其带来的法律层面的风险。即使暂时企业没有承担法律风险,但也会因为出现违法经营而对企业信誉造成危害,最终使得企业承受更大的市场惩罚和法律制裁。为此,企业管理层要树立依法经营的法律理念,依照法律规定开展各种市场活动,在遵守法律前提下追求更多的经济利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法律风险。
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自身风险预防、控制能力,合理规避经济活动涉及的法律风险,既是确保企业行业竞争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进企业稳步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企业开展风险预控工作的过程中,应通过构建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借助动态监管平台杜绝不法行为、健全法人机制、优化程序检测流程、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等措施,预防、控制法律风险对企业稳定运营状态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应对国际性金融危机的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朱雪燕.“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风险的防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1).
[2]李天琪.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J].民主与法制,2017.
[3]陈璞.苏北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困境与对策——基于“一带一路”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8,No.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