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亭送别》为中职教材语文第四册(基础版)戏曲单元中的讲读课文。通过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本人对该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依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上,我认为需要通过鉴赏人物形象,品味经典唱词,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及体味戏剧语言对表现剧情人物的作用等方面的引导与训练来实现,借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实现健康与审美这双重目标对于教材所含的审美意蕴,我们就必须加以重视和发掘。
单就《长亭送别》教材本身来讲,其所蕴含的新鲜的生动的审美意象是颇多的,概括起来主要的诸如:故事美、人物美、情境美、曲词美等。鉴于学生感知课文是从剧情和任务开始的,因此本文就其故事美与人物美,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故事之美
我们知道,《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曲《西厢记》。故事的取材,初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转》,后演化为董解元的《西厢记后宫调》,又经元曲大师王实甫的锤炼加工,才形成元曲《西厢记》优秀作品。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和锻造,其故事情节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而耐人寻味了。
身为名门闺秀的莺莺与漂泊不定的张生相爱本身,就是对封建制度下以门第财产权势为条件的传统择偶标准的忤逆。《长亭送别》一折的剧情表现的是崔张爱情取得初步进步的又一曲折——莺莺去京赶考,莺莺来送别,两人被迫分离。作者用精练的语言,对处于长亭送别这一时空交叉点的莺莺的心灵做了细腻的刻画,多层次的展示了她的复杂心理:有对“昨日成亲今日离别”的张生百般依恋,又有将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离别的万般痛苦;有对“拆鸳鸯在两下里”的科举功名的深深怨恨,又有对当时中举后常见的“停妻再娶妻”行为的不尽忧虑。这一复杂的心理内涵体现了莺莺纯净的心灵美,也突出了她叛逆的性格。节选一段虽无复杂的剧情,却颇有撼人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之美
《西厢记》本为旦戏,人物有女主人公崔莺莺,男主人公张生,还有红娘及老夫人等。在众人物身上,都显现了各具的性格特点。尤其莺莺、张生、红娘三个形象,以其独特的形象美,闪动在灿烂的古代的人物画廊中,具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1、莺莺的深情之美。莺莺对“白衣秀士”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厉害的打算。他追求的爱情已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上了,更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以此可以看出她对礼教的背叛是彻底的。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一过程中,他有过矜持,有过顾虑,有过矛盾和思想斗争。这不仅没有削弱她形象的光辉,反而在其形象上增添了端庄深沉的色彩,是这个叛逆者的形象更为真实动人。这一切再由她主唱的《长亭送别》一折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能作为爱情的前提和基础。他只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他反复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富贵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他对未来也有生生的忧虑。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就是他的离愁别绪,也闪耀着重爱情,轻工名,反礼教的活力。“红娘”一词已不再为《西厢记》人物所独属,他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婚介“或某些其他“中介”机构为人称赞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个人身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长亭送别》所包含的审美意蕴,不仅仅表现在剧情与人物上,由于篇幅狭限,在此不便言述。总之,课文的审美表象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它是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更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尤其剧情及人物,他给人的审美感受更为深沉和隽永,永远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和力量。
单就《长亭送别》教材本身来讲,其所蕴含的新鲜的生动的审美意象是颇多的,概括起来主要的诸如:故事美、人物美、情境美、曲词美等。鉴于学生感知课文是从剧情和任务开始的,因此本文就其故事美与人物美,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故事之美
我们知道,《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曲《西厢记》。故事的取材,初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转》,后演化为董解元的《西厢记后宫调》,又经元曲大师王实甫的锤炼加工,才形成元曲《西厢记》优秀作品。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和锻造,其故事情节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而耐人寻味了。
身为名门闺秀的莺莺与漂泊不定的张生相爱本身,就是对封建制度下以门第财产权势为条件的传统择偶标准的忤逆。《长亭送别》一折的剧情表现的是崔张爱情取得初步进步的又一曲折——莺莺去京赶考,莺莺来送别,两人被迫分离。作者用精练的语言,对处于长亭送别这一时空交叉点的莺莺的心灵做了细腻的刻画,多层次的展示了她的复杂心理:有对“昨日成亲今日离别”的张生百般依恋,又有将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离别的万般痛苦;有对“拆鸳鸯在两下里”的科举功名的深深怨恨,又有对当时中举后常见的“停妻再娶妻”行为的不尽忧虑。这一复杂的心理内涵体现了莺莺纯净的心灵美,也突出了她叛逆的性格。节选一段虽无复杂的剧情,却颇有撼人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之美
《西厢记》本为旦戏,人物有女主人公崔莺莺,男主人公张生,还有红娘及老夫人等。在众人物身上,都显现了各具的性格特点。尤其莺莺、张生、红娘三个形象,以其独特的形象美,闪动在灿烂的古代的人物画廊中,具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1、莺莺的深情之美。莺莺对“白衣秀士”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厉害的打算。他追求的爱情已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上了,更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以此可以看出她对礼教的背叛是彻底的。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一过程中,他有过矜持,有过顾虑,有过矛盾和思想斗争。这不仅没有削弱她形象的光辉,反而在其形象上增添了端庄深沉的色彩,是这个叛逆者的形象更为真实动人。这一切再由她主唱的《长亭送别》一折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能作为爱情的前提和基础。他只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他反复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富贵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他对未来也有生生的忧虑。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就是他的离愁别绪,也闪耀着重爱情,轻工名,反礼教的活力。“红娘”一词已不再为《西厢记》人物所独属,他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婚介“或某些其他“中介”机构为人称赞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个人身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长亭送别》所包含的审美意蕴,不仅仅表现在剧情与人物上,由于篇幅狭限,在此不便言述。总之,课文的审美表象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它是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更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尤其剧情及人物,他给人的审美感受更为深沉和隽永,永远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