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许多老师仅仅看到的是作文的可观分值,却忽视了它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意义,这是教育的损失。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点,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为什么要进行作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
  “美育,是在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中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健康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操、深层次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由此可看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是意识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若欠缺这种能力,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看法将混成一团,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将不符合美的标准。
  二、为什么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先,中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思想和心理都不是很成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也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理念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老师要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学考试是第一位的,从本质上意识到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三、学生作文的问题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把其看成是一种美的创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无话可说,内容空泛,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感到很茫然,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与之相关的材料。这和他们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没经历过的事情怎么能很好地表达对其的看法呢?
  四、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生活,而最好的办法便是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方法不同,就导致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不同。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和影响,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一些精密仪器排除错觉,以避免得到有悖真实情况的实验结果。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把客观的意象和个人独特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观察的结果带上个性的情感色彩。所以,老师要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鼓励他们去思考,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1. 有效利用课本和相关读本,注重对精美文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澳大利亚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想象在人的脑海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2.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如茅盾《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工过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一段话,作者表面上是对白杨树的赞美,实际上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礼赞。只有理解到这一层,才能真正知道茅盾何以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去写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白杨树,才能真正领悟到这看似朴实的描写后面所蕴含的精神。
  3. 开展课外活动,把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事物和人的情感。恩格斯说,文学起源于劳动。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和实践对于文学产生的重要性。比如长江沿线一带的地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长江,让他们自己真实地感受长江奔流直下犹如天上来的气势;有高山的地方,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攀登高峰,体验往上攀登的艰辛和达到顶峰后的快乐以及随之而来的“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而平原的地方,则可以要求学生多参加田间劳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当活动结束以后让大家在—起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心得交流,学生便可以从自己真实的经历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老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声音,即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很多老师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觉得自己的分析才是比较准确的,认为学生的阅历浅,不可能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的分析只代表他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往往由于角度新颖而更具有价值。
  五、作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把作文的审美教育放在第一位,对于传统的教学是一种极大突破。其核心在于一个“美”字,这样可使学生改变自己以往对作文的看法,不再把写作看成是应付的不得不做的事;能在根本上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从而自发地去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从长远意义上讲,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意识上的超前性不是短期内就能获得的,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渐积累才能缓慢形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体 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
近年来,教学导入在初中音乐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学导入这一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背景、现状以及对初中音乐课展开教学导入活动的必要
【摘 要】短篇小说《荷花淀》的对话语言和描写语言具有鲜明特色,历来被收编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荷花淀》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近乎对话的语言展示了冀中人民的爱家之感;平实的对话反映出青年妇女深挚的爱夫之情;原生态的对话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唯美的环境描写语言与战争形成尖锐的艺术冲突;诗化的语言为抗战人民生活增添了爽朗的节奏。  【关键词】荷花淀 语言 功能 爱家之感 爱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