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银行一度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们稳定、安全,可以信赖的提供所需的资金,确保社会经济可以发展繁荣。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变得太过于复杂,无论是对于管理机制还是银行的商业模式来说,很多人根本无法了解他们所处的情况,包装了连银行家都不了解的金融产品,这就导致了信用危机。我们的银行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关键词】银行;信用危机;崩溃;解决
一、现代银行出现危机的原因
(1)过度的高风险金融活动。随着增加回报的压力的加大,投资银行开始流行大额红利文化。银行可以自由进入投资市场,基本上它们就是用储户的钱以赌博形式在投资市场做风险贷款。与此同时,银行一直在寻找释放资金的新方式,最受欢迎的方式便是证券化。在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上,证券化产品增长速度惊人。(2)金融评级机构过于宽容。金融评级机构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世界上一度只有12个AAA金融企业,因为AAA金融企业的要求很难达到,但现在世界上却有64000个AAA金融企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繁荣以及银行运行规范,而是评级机构出了问题。他们的评级结果诱使人们相信自己所购买的金融产品风险性小,结果却是风险很大。(3)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体系都蔓延了这场危机。如果清算银行破产或所有银行都破产,那我们就有了系统问题了。因为所有的行都是相互连接的,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相互连接。人们不再接受支票或赊账,只接受现金交易。(4)危机处理机制不合理。部分银行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危机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步调不一致、贻误时机的问题。当危机发生时,部分银行未能及时成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应急小组,火速解决危机事项,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幅度。
二、如何解决银行危机
(1)大力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工作。银行业完善风险提示制度,建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情况通报和风险提示专题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共同维护金融稳定等八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努力。(2)评级机构严格审核企业等级。评级机构从事评级业务,应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遵循严格的评级程序,勤勉尽责,审慎分析。证券评级机构应使用严谨的、系统的评级方法,对其掌握的评级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评级结论。证券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评级方法、模型应与其披露的评级方法、模型保持一致。(3)优化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长期以来,银行业普遍存在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产权约束弱化问题,导致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激励不足和风险软约束。银行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直接影响银行治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效能,特别是影响风险控制动力机制的效能,强化产权约束下银行所有者的内在激励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和高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安排,改善银行风险控制的动力功能。(4)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银行必须把危机意识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危机信息应急传递机制。应成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全部辖属机构的应对方法。应建立危机预警措施,实时了解行业危机的最新动态,及时外部金融风险对本行的影响。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差错和风险预警功能,及时发现产生危机的各类风险隐患,做好危机防范措施。定期评估各类风险和潜在危机事项,对能消灭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消灭风险,对各类不可控风险,及时制订有效危机处理预案和方法。
三、解决危机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银行危机具有破坏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征。第一,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带来混乱和惊恐。第二,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银行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必须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广泛关注,使得银行必须立即进行事件调查与对外说明,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第三,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挤兑、股价大额波动等连锁反应,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巨额亏损甚至倒闭。(2)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目前,我国银行市场化运营时间短,主要工作重点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公关也主要用在业务公关上,面临危机事件的处理严重缺乏丰富的应对经验。部分银行机构的危机意识不强,平时对危机管理重视不足,对各类突发风险及应对措施考虑不周,应急处理预案往往实操性不强。导致在危机处理时,未能采用最优方法,甚至错用方法,扩大了事态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晓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2]葛晓鹏.银行机构危机管理[D].博士学位论文
[3]薛頔,屈小爽.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浅析[J].企业导报.2010(3)
[4]赵雅婷.银行危机与监管[J].时代金融.2011(10)
【关键词】银行;信用危机;崩溃;解决
一、现代银行出现危机的原因
(1)过度的高风险金融活动。随着增加回报的压力的加大,投资银行开始流行大额红利文化。银行可以自由进入投资市场,基本上它们就是用储户的钱以赌博形式在投资市场做风险贷款。与此同时,银行一直在寻找释放资金的新方式,最受欢迎的方式便是证券化。在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上,证券化产品增长速度惊人。(2)金融评级机构过于宽容。金融评级机构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世界上一度只有12个AAA金融企业,因为AAA金融企业的要求很难达到,但现在世界上却有64000个AAA金融企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繁荣以及银行运行规范,而是评级机构出了问题。他们的评级结果诱使人们相信自己所购买的金融产品风险性小,结果却是风险很大。(3)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体系都蔓延了这场危机。如果清算银行破产或所有银行都破产,那我们就有了系统问题了。因为所有的行都是相互连接的,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相互连接。人们不再接受支票或赊账,只接受现金交易。(4)危机处理机制不合理。部分银行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危机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步调不一致、贻误时机的问题。当危机发生时,部分银行未能及时成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应急小组,火速解决危机事项,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幅度。
二、如何解决银行危机
(1)大力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工作。银行业完善风险提示制度,建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情况通报和风险提示专题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共同维护金融稳定等八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努力。(2)评级机构严格审核企业等级。评级机构从事评级业务,应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遵循严格的评级程序,勤勉尽责,审慎分析。证券评级机构应使用严谨的、系统的评级方法,对其掌握的评级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评级结论。证券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评级方法、模型应与其披露的评级方法、模型保持一致。(3)优化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长期以来,银行业普遍存在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产权约束弱化问题,导致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激励不足和风险软约束。银行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直接影响银行治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效能,特别是影响风险控制动力机制的效能,强化产权约束下银行所有者的内在激励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和高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安排,改善银行风险控制的动力功能。(4)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银行必须把危机意识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危机信息应急传递机制。应成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全部辖属机构的应对方法。应建立危机预警措施,实时了解行业危机的最新动态,及时外部金融风险对本行的影响。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差错和风险预警功能,及时发现产生危机的各类风险隐患,做好危机防范措施。定期评估各类风险和潜在危机事项,对能消灭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消灭风险,对各类不可控风险,及时制订有效危机处理预案和方法。
三、解决危机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银行危机具有破坏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征。第一,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带来混乱和惊恐。第二,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银行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必须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广泛关注,使得银行必须立即进行事件调查与对外说明,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第三,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挤兑、股价大额波动等连锁反应,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巨额亏损甚至倒闭。(2)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危机处理方法不当。目前,我国银行市场化运营时间短,主要工作重点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公关也主要用在业务公关上,面临危机事件的处理严重缺乏丰富的应对经验。部分银行机构的危机意识不强,平时对危机管理重视不足,对各类突发风险及应对措施考虑不周,应急处理预案往往实操性不强。导致在危机处理时,未能采用最优方法,甚至错用方法,扩大了事态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晓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2]葛晓鹏.银行机构危机管理[D].博士学位论文
[3]薛頔,屈小爽.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浅析[J].企业导报.2010(3)
[4]赵雅婷.银行危机与监管[J].时代金融.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