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人物甚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每个人物既有他不同于别人的一副面孔,当然每个人物便有他不同于别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因此,作者对于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说什么话,说多少话,用怎样的语气口吻说话,都要极费斟酌、铢两悉称,如此,方能各如其分、神情毕肖地展示出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而纵观《红楼梦》,全书人物对话所占的篇幅极大,几至三分之二。如此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这在长篇小说里是不为多见的。作为一代语言巨匠的曹雪芹,正是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驾驭能力,使其笔下的人物语言具有生活化、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的特点,从而收到了“但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一、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从写实的角度,用诗意的眼光予以观照,“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浑然天成,毫无机杼,达到了生活的真实的高度。而在这些生活化的选材中,最能够表现出人物生动的神情的,当是活的语言,尤其是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如第二十回:
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这段黛玉“俏语谑娇音”的对话,就完完全全是活的生活,湘云“爱哥哥”的咬舌,黛玉“幺爱三四五”的取笑,自然而风趣,听在耳里,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分明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正扑面而来,遂不得不在心下暗自叹服作者体察生活之细致入微。
二、口语化的人物语言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口语、俚语、方言的熟练运用,《红楼梦》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小说中,人物语言都是以当时的“京话”为主的,于自然流畅中透着一股闲适气,如:
你说说,好好儿的,又看上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屋里听见,可又是不好。
在此基础上,又将口语、俚语等点缀其间,遂使人物语言更趋活泼、生动,更具表现力。如:
社还没起,就有脱滑儿的了。
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
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先怕招了人。我离了这里,有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
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
另外,《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还有一些方言词汇的运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些极具北京风味,如诸多的儿化音;有些则颇有江南风情,如“辣子”“尴尬”“姑娘(姑妈)”等。
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最大特点,乃在于其个性化。书中人物众多,但其语言往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试看: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机敏、尖利,这是黛玉的语言。
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圆融、稳重,这是宝钗的语言。
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温和、奇特、有点“呆”,这是宝玉的语言。
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儿差我办去了。机智诙谐、妙语连珠,这是凤姐儿的语言。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粗鄙、谄媚,这是刘姥姥的语言。
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
装腔作势、道貌岸然,这是贾政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主要人物的语言,既着意写出其主体特征,又能根据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如实地写出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语言特征,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宝钗平日语言颇为稳重平和,但偶然也会因受伤害而出语激愤: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四、动作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描写的另一独到之处便是其动作化。且看第二十六回薛蟠对宝玉说的一段话:
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可巧唱曲儿的小么儿又才来了,我同你乐一天何如?”
“这么粗这么长”“这么大”“这么长”“这么大”这几组简单而重复的词语,也只会出自这财大气粗而又腹内空空的呆霸王薛蟠之口,透过这几组词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薛蟠说此番话时那连比带画的一系列动作神态,无怪乎脂砚斋评以“如见如闻”四字。——如此,这呆霸王,“呆”得尚有几分可爱。
无独有偶,在第三十三回中贾环亦有一番比画:
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
如果说薛蟠的比画是其不学无术、语词匮乏所致,是情急中的无意识动作;那么贾环的比画,则是蓄意为之:有意夸张事实且装出一副惊恐的样子,在父亲面前煽风点火,谗毁宝玉,有心借其父之手置宝玉于死地。如此,仅是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贾环的丑恶嘴脸便跃然纸上。
总之,人物语言,是《红楼梦》中最好的文章;《红楼梦》的人物,全是仗对话写活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对话,是感情随时在跳动的活人的语言,最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感情和所处的不同场合,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情。
编辑/姚晟
而纵观《红楼梦》,全书人物对话所占的篇幅极大,几至三分之二。如此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这在长篇小说里是不为多见的。作为一代语言巨匠的曹雪芹,正是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驾驭能力,使其笔下的人物语言具有生活化、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的特点,从而收到了“但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一、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从写实的角度,用诗意的眼光予以观照,“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浑然天成,毫无机杼,达到了生活的真实的高度。而在这些生活化的选材中,最能够表现出人物生动的神情的,当是活的语言,尤其是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如第二十回:
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这段黛玉“俏语谑娇音”的对话,就完完全全是活的生活,湘云“爱哥哥”的咬舌,黛玉“幺爱三四五”的取笑,自然而风趣,听在耳里,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分明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正扑面而来,遂不得不在心下暗自叹服作者体察生活之细致入微。
二、口语化的人物语言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口语、俚语、方言的熟练运用,《红楼梦》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小说中,人物语言都是以当时的“京话”为主的,于自然流畅中透着一股闲适气,如:
你说说,好好儿的,又看上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屋里听见,可又是不好。
在此基础上,又将口语、俚语等点缀其间,遂使人物语言更趋活泼、生动,更具表现力。如:
社还没起,就有脱滑儿的了。
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
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先怕招了人。我离了这里,有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
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
另外,《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还有一些方言词汇的运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些极具北京风味,如诸多的儿化音;有些则颇有江南风情,如“辣子”“尴尬”“姑娘(姑妈)”等。
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最大特点,乃在于其个性化。书中人物众多,但其语言往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试看: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机敏、尖利,这是黛玉的语言。
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圆融、稳重,这是宝钗的语言。
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温和、奇特、有点“呆”,这是宝玉的语言。
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儿差我办去了。机智诙谐、妙语连珠,这是凤姐儿的语言。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粗鄙、谄媚,这是刘姥姥的语言。
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
装腔作势、道貌岸然,这是贾政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主要人物的语言,既着意写出其主体特征,又能根据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如实地写出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语言特征,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宝钗平日语言颇为稳重平和,但偶然也会因受伤害而出语激愤: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四、动作化的人物语言
《红楼梦》人物语言描写的另一独到之处便是其动作化。且看第二十六回薛蟠对宝玉说的一段话:
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可巧唱曲儿的小么儿又才来了,我同你乐一天何如?”
“这么粗这么长”“这么大”“这么长”“这么大”这几组简单而重复的词语,也只会出自这财大气粗而又腹内空空的呆霸王薛蟠之口,透过这几组词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薛蟠说此番话时那连比带画的一系列动作神态,无怪乎脂砚斋评以“如见如闻”四字。——如此,这呆霸王,“呆”得尚有几分可爱。
无独有偶,在第三十三回中贾环亦有一番比画:
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
如果说薛蟠的比画是其不学无术、语词匮乏所致,是情急中的无意识动作;那么贾环的比画,则是蓄意为之:有意夸张事实且装出一副惊恐的样子,在父亲面前煽风点火,谗毁宝玉,有心借其父之手置宝玉于死地。如此,仅是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贾环的丑恶嘴脸便跃然纸上。
总之,人物语言,是《红楼梦》中最好的文章;《红楼梦》的人物,全是仗对话写活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对话,是感情随时在跳动的活人的语言,最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感情和所处的不同场合,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情。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