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关于在学校实施“学歷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落地与启动,职业学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加重视专业技能教学工作。学校在着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为了参与技能大赛,要在分层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项目组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未来工匠”的孵化器。
关键词:专业技能;技能大赛;技能训练项目组
2016年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施学业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测试方法包括笔试、计算机考试、实际操作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学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职业学校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达成。
2019年9月,习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业水平测试及“1+X证书”制度的运行,将逐步统一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及考核评价标准,有助于学校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则属于拔优,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重点训练,成为 “未来工匠”的“孵化器”。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场所、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为有效实施精英培养工程,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工作开展。
一、完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大赛工作
职业学校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不仅是检验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更是向社会提交答卷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为调动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首先要提供制度保障,让参与技能大赛指导或比赛的老师不但享有与参加其他教学大赛或者担任班主任、指导社团的老师同等待遇,而且可以在职称申报、岗位晋级、评优评先等活动中为取得成绩及长期从事大赛工作的老师开通绿色通道。技能大赛成效如何不但需要选手及指导老师的努力,也需要所在团队的密切配合和统筹保障。因此,学校还应在部门考核中纳入技能大赛的组织及成效等考核指标,对取得成绩的系部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逐步营造“参赛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确保项目组良性运行
1.规范立项,明晰参赛目标
专业基础是决定技能大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技能大赛也可以促进专业发展。各系部主要领导应为本部门技能大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能大赛必须纳入系部专业发展规划,作为年度工作重点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在对每年赛事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现状组建训练团队,向学校申报立项。
学校技能大赛管理部门对于各系部申报的技能训练项目,邀请校内外专家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评委会,综合项目基础、教练及选手团队构成、训练目标及计划、项目与专业的关系、大赛趋势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立项或不予立项的决定,对于“立项”的项目,再划分为“重点项目”、“培育项目”和“一般项目”,对每一项目均下达参赛获奖指标,实施分类管理。
2.加强管理,实现规范运作
日常管理中,首先,要求各项目组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认真开展训练,及时完成训练日志,用心完成参赛分析报告,规范日常使用的各类文本资料。其次,各项目训练场所积极营造文化氛围,不但要体现浓郁的专业、行业特点,而且要增添竞技的色彩,定期开展项目组展示活动,评选“示范项目组”,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严格实施例会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竞赛工作研讨会,不但可以及时落实竞赛工作要求,而且可以共同寻找训练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实效高效训练。通过召开各类比赛的赛前动员会和赛后总结分析会,不但可以鼓舞士气,还可以让教练、选手们自找差距,确立阶段目标。
3.研讨分析,掌握前沿动态
技能大赛虽然与专业教学密不可分,但竞赛不同于常规教学,缺乏稳定性。虽然各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始终以“国赛”作为风向标,世界技能大赛的各级选拔赛以“世赛”作为风向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赛点设备、组织方的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也会导致各级竞赛无法做到与“风向标”的完全一致,并且即使一致,每年的参赛要求,如技术文件也会适当调整。因此,学校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术文件研讨会,就是新一轮比赛开始前组织开展新学年赛事研讨分析会。通过这研讨,重在分析赛事的变化趋势,找出异同,为后续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4.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每个学校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团队数量并不单一的的现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让选手、教练们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让选手、教练共同分享各自成功经验。此外,可以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展示各项目组的现场管理、操作规范、指导过程及训练方法等,为大家毫无保留的提供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之后无论是选手还是教练都会自满,为了不让他们成为“井底之蛙”,要鼓励各项目组定期开展拉练活动,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还可以邀请职业院校专家或企业一线专家开展点评、示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查找差距,增强抗干扰适应能力,进而挖掘潜力,为后期提升指明方向。
三、全面服务,努力做好各类服务
1.部门联动,提供训练保障
技能大赛虽由各系部组织实施,但资源调配、物资采购、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及参赛服务等各项工作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因此,技能大赛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要做好协调工作,可以成立技能竞赛管理部门,由该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及各项事务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
学校不但要明确技能竞赛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还要明确人员分工。管理人员既要为各项目训练组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也要深入各训练场所,给予现场指导,及时协调或解决各类问题。
3.积极申报,搭建交流平台
为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申报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的赛场及集训基地,通过赛场或集训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保持设备设施不断更新,而且可以聚集更多的人脉资源,为技能竞赛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
关键词:专业技能;技能大赛;技能训练项目组
2016年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施学业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测试方法包括笔试、计算机考试、实际操作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学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职业学校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达成。
2019年9月,习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业水平测试及“1+X证书”制度的运行,将逐步统一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及考核评价标准,有助于学校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则属于拔优,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重点训练,成为 “未来工匠”的“孵化器”。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场所、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为有效实施精英培养工程,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工作开展。
一、完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大赛工作
职业学校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不仅是检验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更是向社会提交答卷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为调动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首先要提供制度保障,让参与技能大赛指导或比赛的老师不但享有与参加其他教学大赛或者担任班主任、指导社团的老师同等待遇,而且可以在职称申报、岗位晋级、评优评先等活动中为取得成绩及长期从事大赛工作的老师开通绿色通道。技能大赛成效如何不但需要选手及指导老师的努力,也需要所在团队的密切配合和统筹保障。因此,学校还应在部门考核中纳入技能大赛的组织及成效等考核指标,对取得成绩的系部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逐步营造“参赛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确保项目组良性运行
1.规范立项,明晰参赛目标
专业基础是决定技能大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技能大赛也可以促进专业发展。各系部主要领导应为本部门技能大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能大赛必须纳入系部专业发展规划,作为年度工作重点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在对每年赛事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现状组建训练团队,向学校申报立项。
学校技能大赛管理部门对于各系部申报的技能训练项目,邀请校内外专家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评委会,综合项目基础、教练及选手团队构成、训练目标及计划、项目与专业的关系、大赛趋势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立项或不予立项的决定,对于“立项”的项目,再划分为“重点项目”、“培育项目”和“一般项目”,对每一项目均下达参赛获奖指标,实施分类管理。
2.加强管理,实现规范运作
日常管理中,首先,要求各项目组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认真开展训练,及时完成训练日志,用心完成参赛分析报告,规范日常使用的各类文本资料。其次,各项目训练场所积极营造文化氛围,不但要体现浓郁的专业、行业特点,而且要增添竞技的色彩,定期开展项目组展示活动,评选“示范项目组”,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严格实施例会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竞赛工作研讨会,不但可以及时落实竞赛工作要求,而且可以共同寻找训练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实效高效训练。通过召开各类比赛的赛前动员会和赛后总结分析会,不但可以鼓舞士气,还可以让教练、选手们自找差距,确立阶段目标。
3.研讨分析,掌握前沿动态
技能大赛虽然与专业教学密不可分,但竞赛不同于常规教学,缺乏稳定性。虽然各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始终以“国赛”作为风向标,世界技能大赛的各级选拔赛以“世赛”作为风向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赛点设备、组织方的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也会导致各级竞赛无法做到与“风向标”的完全一致,并且即使一致,每年的参赛要求,如技术文件也会适当调整。因此,学校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术文件研讨会,就是新一轮比赛开始前组织开展新学年赛事研讨分析会。通过这研讨,重在分析赛事的变化趋势,找出异同,为后续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4.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每个学校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团队数量并不单一的的现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让选手、教练们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让选手、教练共同分享各自成功经验。此外,可以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展示各项目组的现场管理、操作规范、指导过程及训练方法等,为大家毫无保留的提供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之后无论是选手还是教练都会自满,为了不让他们成为“井底之蛙”,要鼓励各项目组定期开展拉练活动,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还可以邀请职业院校专家或企业一线专家开展点评、示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查找差距,增强抗干扰适应能力,进而挖掘潜力,为后期提升指明方向。
三、全面服务,努力做好各类服务
1.部门联动,提供训练保障
技能大赛虽由各系部组织实施,但资源调配、物资采购、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及参赛服务等各项工作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因此,技能大赛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要做好协调工作,可以成立技能竞赛管理部门,由该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及各项事务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
学校不但要明确技能竞赛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还要明确人员分工。管理人员既要为各项目训练组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也要深入各训练场所,给予现场指导,及时协调或解决各类问题。
3.积极申报,搭建交流平台
为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申报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的赛场及集训基地,通过赛场或集训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保持设备设施不断更新,而且可以聚集更多的人脉资源,为技能竞赛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