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当前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他们的管理与教育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本文以莒县洛河镇中心小学为例简要分析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一、概念解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4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400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越来越深入,留守儿童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难题正逐步的为人所知,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衣食无忧、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目前洛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约为37人,绝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与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分析
首先,学习问题突出,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很复杂的,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挣钱学习、有的为了混文凭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学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识水平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成长需要还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质需求和心理的依恋需要上。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2)部分留守儿童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儿童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书信联系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方式、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其次,监护不力,成长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每年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发生溺亡的事件时常见于新闻。另外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再次,性格叛逆,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长期不能够与父母见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呵护和引导,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父母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孩子有什么烦恼没有正常交流宣泄途径,比较容易走极端,造成心理扭曲,出现了寂寞空虚、无理逆反、抑郁孤僻、自卑闭锁、自暴自弃等心理现象。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家常便饭。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燥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最后,道德教育缺失,道德行为较差。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对认知、情感、动机、意志的充分展示。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甚至还有少数人违法犯罪等。
上述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其产生心理的扭曲、道德的败坏和智力发育的迟缓,成为了“问题儿童”,有的甚至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不少危害。
三、学校在加强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学校在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书法、美术、读书比赛、参观访问等,让这些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体现国家对未来人才的政治要求和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往往以智育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留守儿童比常态儿童更容易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容易导致犯罪。因此,学校必须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留守儿童以及全体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对政教处或德育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进行,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后记
留守儿童同其他非留守儿童一样,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同样应该有灿烂般笑容,应该被平等、温柔的对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稳定。在较长的时间里,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还会更多。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莒县洛河镇中心小学)
一、概念解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4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400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越来越深入,留守儿童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难题正逐步的为人所知,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衣食无忧、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目前洛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约为37人,绝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与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分析
首先,学习问题突出,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很复杂的,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挣钱学习、有的为了混文凭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学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识水平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成长需要还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质需求和心理的依恋需要上。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2)部分留守儿童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儿童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书信联系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方式、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其次,监护不力,成长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每年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发生溺亡的事件时常见于新闻。另外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再次,性格叛逆,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长期不能够与父母见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呵护和引导,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父母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孩子有什么烦恼没有正常交流宣泄途径,比较容易走极端,造成心理扭曲,出现了寂寞空虚、无理逆反、抑郁孤僻、自卑闭锁、自暴自弃等心理现象。留守儿童均“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亲是家常便饭。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燥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最后,道德教育缺失,道德行为较差。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对认知、情感、动机、意志的充分展示。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甚至还有少数人违法犯罪等。
上述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其产生心理的扭曲、道德的败坏和智力发育的迟缓,成为了“问题儿童”,有的甚至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不少危害。
三、学校在加强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学校在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书法、美术、读书比赛、参观访问等,让这些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体现国家对未来人才的政治要求和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往往以智育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留守儿童比常态儿童更容易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容易导致犯罪。因此,学校必须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留守儿童以及全体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对政教处或德育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进行,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后记
留守儿童同其他非留守儿童一样,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同样应该有灿烂般笑容,应该被平等、温柔的对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稳定。在较长的时间里,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还会更多。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莒县洛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