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來,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明目张胆大肆敛财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在严防重管之下,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却由明转暗、改头换面,衍生出种种新的变异。打着送“土特产”旗号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的隐性腐败便是其中一类。笔者梳理近年来通报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现,被烟、酒、茶等“土特产”撂倒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土特产”隐性腐败的危害性、破坏性不容小觑,值得我们警醒和防范。
有着“价格判官”之称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本是“价格”领域的专家,有关“价格”方面的著述颇丰,其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内部奖项。然而,这名专家型官员,在担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政策法规处处长、副司长期间,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些药企药品少降价或提价提供便利,并从中受贿,为自己谋取私利。令人吃惊的是,打开周望军违纪违法这扇大门的,却是两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醋。他在自己的《悔过书》中写道:第一次收人家两瓶醋,我就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来收受烟、酒、茶等“土特产”,收受红包和贵重物品,直至搞权钱交易。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这样干是违法犯罪,下不为例。但思想斗争的最终结果是,贪婪占了上风……正所谓,小礼不拒,终酿大患。由“副司长”到“阶下囚”,周望军的惨痛教训令人唏嘘不已。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宋利菲,虽已退休六年之久,但仍未躲过党纪国法的制裁。她的违法犯罪之路,也是从收受“土特产”开始的。聪明、有水平、有魄力,曾经是大家对她公认的评价。宋利菲从食品厂工人干起,先后担任过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市司法局副局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吉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长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是她仕途中第一次担任一把手,也是她从政的最后一站。起初她兢兢业业、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但是时间久了,慢慢放松了要求,迷失了方向,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在其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里,宋利菲甘愿被老板“围猎”,知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正如她所讲:“‘土特产’收了,购物卡收了,慢慢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收得也就心安理得了。”最终,在利益交换中、金钱诱惑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堕入囹圄。
与普通的“土特产”腐蚀党员干部不同,有的党员干部则打着“土特产”幌子,把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名贵木材、珍宝玉石、瓷器名画等名贵特产类资源,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已经落马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在任期间,酷爱喝年份茅台酒,每当有饭局时,他都会吩咐下属,给他准备一箱茅台酒。于是,不少人投其所好,主动送酒上门。王晓光被留置后,工作人员在他家中发现有一间房子堆满了茅台酒,数量达4000多瓶。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为了能够得到王晓光的庇护,把手中的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为王晓光及其亲属批了4家茅台酒专卖店,并经常主动为其增加销售指标。
与之类似的,还有被网友戏称为“壶哥”的江西峡江县委原书记宋铜。宋铜痴迷于江苏宜兴紫砂壶,他经常借出差的机会光顾宜兴,前往大师工作室“淘”紫砂壶。遇到喜欢的,还会让一些与之有瓜葛的商人连夜赶到宜兴帮他付款。为了掩人耳目,宋铜甚至让负责买单的商人伪装成自己的司机。在宋铜收受的1600多万元贿赂中,购壶款就达1200余万元,被查获的紫砂壶有数百把。最终,宋铜也因非法收受他人贿赂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纵观这些贪腐官员的堕落轨迹,不禁让人疑问:“土特产”何以成为贪腐利益输送的“暗道”?何以成为“绊脚石”,让人一再中招?究其缘由,笔者认为“土特产”隐性腐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土特产”隐性腐败往往是披着人情往来的“面纱”。少数党员干部并没有真正在心里把收受“土特产”当成多大的事,错误地认为收点“土特产”属于正常的人情往来,是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小事小节。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被“乔装打扮”的“土特产”所迷惑、所套牢,在不知不觉中越了边线、踩了红线、丢了底线。
二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对围猎者来说,“土特产”隐性腐败不在于一时一刻,而是被当作一项长期的“投资”。案例中的“大贪大腐”,大多都是从刚开始收点“小红包”、拿点“土特产”时,有些不好意思、不习惯,到后来红包越来越重、“土特产”越来越贵,以至于来者不拒、欲罢不能。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渗透、被腐蚀,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
三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与直接收送财物相比,“土特产”隐性腐败特别是名贵特产腐败在方式上更加隐蔽、更加隐晦。如,有的投其所好,假借赠送“土特产”之名,行雅贿、暗贿之实;有的利用管辖范围内的特产和资源谋取私利,搞利益输送。这些手段花样繁多,无不是打着“地方特产”幌子,以期达到不动声色、不露痕迹、规避监管的目的。
“土特产”隐性腐败看似小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讲,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党风政风。俗话说,作风问题无小事。对待“土特产”隐性腐败,必须高度警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严防“土味”变“腐味”。
要拧紧“总开关”。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思想防线的口子一旦被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要强化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时刻剪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中的杂草,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蚀,筑牢思想防线。要加强党纪国法学习,将党纪国法的有关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打消不法行为和侥幸心理。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慎小慎微、慎独慎初、慎始慎终,增强定力,守牢底线,做到既不因“小事无碍”而越界,也不以“不为人知”而妄为。
要打好“预防针”。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严防“土特产”隐性腐败要立足于早、着眼于小、致力于长。要坚持常提醒,多做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事,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约谈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早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坚持严管理,紧紧盯住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充分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要坚持勤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廉政文化建设、案例分析、警示观摩等载体,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举一反三。
要织密“监督网”。要强化源头管理,立足本地实际健全完善名贵特产清单,为党员干部经营使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定规矩、划红线。针对性开展“土特产”隐性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公款违规购买名贵特产的资金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要加强日常监督,采取平时监督与“关键节点”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与例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要拓宽线索渠道,建立健全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体系,提高线索发现能力,让“土特产”隐性腐败无处藏身、无处遁形。要强化执纪问责,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土特产”隐性腐败等各类隐形变异问题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盯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抓出习惯、抓出长效。●(责任编辑:孙进军)
那些被“土特产”撂倒的贪官
有着“价格判官”之称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本是“价格”领域的专家,有关“价格”方面的著述颇丰,其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内部奖项。然而,这名专家型官员,在担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政策法规处处长、副司长期间,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些药企药品少降价或提价提供便利,并从中受贿,为自己谋取私利。令人吃惊的是,打开周望军违纪违法这扇大门的,却是两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醋。他在自己的《悔过书》中写道:第一次收人家两瓶醋,我就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来收受烟、酒、茶等“土特产”,收受红包和贵重物品,直至搞权钱交易。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这样干是违法犯罪,下不为例。但思想斗争的最终结果是,贪婪占了上风……正所谓,小礼不拒,终酿大患。由“副司长”到“阶下囚”,周望军的惨痛教训令人唏嘘不已。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宋利菲,虽已退休六年之久,但仍未躲过党纪国法的制裁。她的违法犯罪之路,也是从收受“土特产”开始的。聪明、有水平、有魄力,曾经是大家对她公认的评价。宋利菲从食品厂工人干起,先后担任过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市司法局副局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吉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长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是她仕途中第一次担任一把手,也是她从政的最后一站。起初她兢兢业业、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但是时间久了,慢慢放松了要求,迷失了方向,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在其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里,宋利菲甘愿被老板“围猎”,知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正如她所讲:“‘土特产’收了,购物卡收了,慢慢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收得也就心安理得了。”最终,在利益交换中、金钱诱惑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堕入囹圄。
与普通的“土特产”腐蚀党员干部不同,有的党员干部则打着“土特产”幌子,把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名贵木材、珍宝玉石、瓷器名画等名贵特产类资源,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已经落马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在任期间,酷爱喝年份茅台酒,每当有饭局时,他都会吩咐下属,给他准备一箱茅台酒。于是,不少人投其所好,主动送酒上门。王晓光被留置后,工作人员在他家中发现有一间房子堆满了茅台酒,数量达4000多瓶。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为了能够得到王晓光的庇护,把手中的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为王晓光及其亲属批了4家茅台酒专卖店,并经常主动为其增加销售指标。
与之类似的,还有被网友戏称为“壶哥”的江西峡江县委原书记宋铜。宋铜痴迷于江苏宜兴紫砂壶,他经常借出差的机会光顾宜兴,前往大师工作室“淘”紫砂壶。遇到喜欢的,还会让一些与之有瓜葛的商人连夜赶到宜兴帮他付款。为了掩人耳目,宋铜甚至让负责买单的商人伪装成自己的司机。在宋铜收受的1600多万元贿赂中,购壶款就达1200余万元,被查获的紫砂壶有数百把。最终,宋铜也因非法收受他人贿赂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土特产”隐性腐败的特点
纵观这些贪腐官员的堕落轨迹,不禁让人疑问:“土特产”何以成为贪腐利益输送的“暗道”?何以成为“绊脚石”,让人一再中招?究其缘由,笔者认为“土特产”隐性腐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土特产”隐性腐败往往是披着人情往来的“面纱”。少数党员干部并没有真正在心里把收受“土特产”当成多大的事,错误地认为收点“土特产”属于正常的人情往来,是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小事小节。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被“乔装打扮”的“土特产”所迷惑、所套牢,在不知不觉中越了边线、踩了红线、丢了底线。
二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对围猎者来说,“土特产”隐性腐败不在于一时一刻,而是被当作一项长期的“投资”。案例中的“大贪大腐”,大多都是从刚开始收点“小红包”、拿点“土特产”时,有些不好意思、不习惯,到后来红包越来越重、“土特产”越来越贵,以至于来者不拒、欲罢不能。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渗透、被腐蚀,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
三是“土特产”隐性腐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与直接收送财物相比,“土特产”隐性腐败特别是名贵特产腐败在方式上更加隐蔽、更加隐晦。如,有的投其所好,假借赠送“土特产”之名,行雅贿、暗贿之实;有的利用管辖范围内的特产和资源谋取私利,搞利益输送。这些手段花样繁多,无不是打着“地方特产”幌子,以期达到不动声色、不露痕迹、规避监管的目的。
给“土特产”添加一道“防腐剂”
“土特产”隐性腐败看似小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讲,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党风政风。俗话说,作风问题无小事。对待“土特产”隐性腐败,必须高度警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严防“土味”变“腐味”。
要拧紧“总开关”。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思想防线的口子一旦被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要强化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时刻剪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中的杂草,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蚀,筑牢思想防线。要加强党纪国法学习,将党纪国法的有关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打消不法行为和侥幸心理。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慎小慎微、慎独慎初、慎始慎终,增强定力,守牢底线,做到既不因“小事无碍”而越界,也不以“不为人知”而妄为。
要打好“预防针”。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严防“土特产”隐性腐败要立足于早、着眼于小、致力于长。要坚持常提醒,多做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事,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约谈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早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坚持严管理,紧紧盯住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充分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要坚持勤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廉政文化建设、案例分析、警示观摩等载体,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举一反三。
要织密“监督网”。要强化源头管理,立足本地实际健全完善名贵特产清单,为党员干部经营使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定规矩、划红线。针对性开展“土特产”隐性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公款违规购买名贵特产的资金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要加强日常监督,采取平时监督与“关键节点”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与例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要拓宽线索渠道,建立健全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体系,提高线索发现能力,让“土特产”隐性腐败无处藏身、无处遁形。要强化执纪问责,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土特产”隐性腐败等各类隐形变异问题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盯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抓出习惯、抓出长效。●(责任编辑:孙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