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都给予固定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结果: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SAS得分对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心理状况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不良心理状况,在心理护理中,树立高血压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信念,加强心理护理能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高血压不仅能造成以血管受累为代表的各种脏器的进行性损伤,而且还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的高危因素[1]。同时很多患者由于机体的衰老以及其离退休后生活范围缩小,生活变得以家庭为中心,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与不安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血压,导致不良预后[2]。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治療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男102例,女98例,平均病程2.36±0.2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分层,无冠心病和肾脏合并症或其他严重合并症;危险度在Ⅰ期以下,填写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与心理护理:两组都给予固定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2次/日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心具体措施:①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发给患者有关高血压知识方面的宣传手册,让患者对自己所得疾病有正确的认识。②讲授行为模式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消除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与焦虑,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③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如节制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等,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方式运动。
观察指标:护理前与护理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SAS评分>50分为焦虑。
统计学处理:资料转入SPSS10.0数据库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高血压不仅能造成以血管受累为代表的各种脏器的进行性损伤,而且还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的高危因素[1]。同时很多患者由于机体的衰老以及其离退休后生活范围缩小,生活变得以家庭为中心,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与不安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血压,导致不良预后[2]。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治療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男102例,女98例,平均病程2.36±0.2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分层,无冠心病和肾脏合并症或其他严重合并症;危险度在Ⅰ期以下,填写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与心理护理:两组都给予固定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2次/日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心具体措施:①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发给患者有关高血压知识方面的宣传手册,让患者对自己所得疾病有正确的认识。②讲授行为模式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消除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与焦虑,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③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如节制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等,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方式运动。
观察指标:护理前与护理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SAS评分>50分为焦虑。
统计学处理:资料转入SPSS10.0数据库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