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及运用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对精神上的享受越来越重视。在我国的古老艺术门类中,古筝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古筝需要同自身实际进行充分结合,实现发展形式的创新,从而带给人们更好的审美感受。当进行古筝演奏的时候,将肢体语言融入其中可以使其作用和影响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古筝;演奏;肢体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静态语言的应用
  1.乐曲开始与结尾
  当处于古筝乐曲的开始和结尾部分的时候,在开始古筝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对自身情绪和心境进行有效调整。例如我国著名的演奏家王中山先生,当他在开始演奏之前,也会对自己的心境进行调节,在一次演奏会中,他酝酿情绪的时间达到了好几十秒[1]。观众通过他的静态语言,也对自己的心境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感受古筝所传达的艺术魅力。在曲目将要结尾的时候,演奏者对静态语言进行充分应用,由此实现古筝韵味向观众的传达。
  2.乐段中间
  在乐段中间的时候,对静态语言进行相应应用。在古筝中包括较多乐段,不同乐段之间需要进行相应配合与协调。在各个乐段之间,演奏者肢体语言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例如上一乐段是比较欢快的,同时肢体语言也被要求是比较放松的,但是下一乐段就是悲伤的,同时演奏者也需要对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相应转变。当处于不同乐段的时候,演奏者的心境也有所差异,在肢体语言不同的情况下,也更能够感染观众,使其融入到乐曲中,对古筝的不同韵味有效体会[2]。
  (二)动态语言的运用
  1.情感浓烈的曲目
  在具有较为浓烈情感的曲目和表现自然景观的音乐中,对动态语言进行相应应用。演奏者肢体语言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前倾,大臂主动用力,带动小臂用力,尽最大可能将手腕放松,最终的力表现在手指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对乐曲的艺术魅力进行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演奏者的个人修养。
  2.节奏欢快的乐曲
  有的乐曲节奏比较欢快,在这部分乐曲中,对动态语言进行相应应用。通常情况下,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主要应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以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举例来说,当演奏者对《汉江韵》这一古筝乐曲进行演奏的时候,对手指的灵活度有着比较大的要求,身体和头部也需要前后仰动,对乐曲的灵动性进行有效传达,表达出河南人乐观的精神。
  3.抒情曲目
  部分古筝曲目的抒情性较为浓烈,在这部分曲目中,对动态语言进行相应应用。在肢体语言表现方面,演奏者的表情较为舒适。通过这一肢体语言的应用,一方面缩短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乐曲的深刻表达提供重要帮助。
  二、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运用的作用
  (一)促使观众体会乐曲韵味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用肢体语言,可以为观众了解与掌握乐曲背后的韵味提供重要帮助,对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演奏者来说,应用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都可以实现乐曲情感的有效詮释。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在观察演奏者肢体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作品表现力
  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应用对作品表现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从相关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时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当演奏者进行演奏的时候,将赋予乐曲更多的生命力。这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各种表达方式,实现作品表现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精神需求不断增多,古筝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不仅可以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还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古筝艺术的关注度才不断提升,需要同社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创新发展趋势,实现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90):75.
  [2]李樊.分析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才智,2017(24):213.
其他文献
利用频谱仪进行声乐教学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较少,我和我的朋友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对比分析,从一开始的简单录制人声,到后来利用、均衡器、压限器、拾音器等科学仪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