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油茶的经济价值及发展意义,概述了郎溪县油茶资源现状及发展概况,总结出一整套油茶低产林改造管护技术,以期为郎溪县油茶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茶;资源概况;低产林;改造管护技术;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96-02
油茶作为一种经济林木,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油茶不仅经济价值较高,同时其生态功能强,且适生范围较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植物资源。油茶目前已经被列为健康型植物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且贮藏时间长,长期食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显著。与此同时,油茶在高级保健食品及护肤品领域也应用广泛,油茶果实榨油后产生的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残油等并可制成复合饲料,茶壳也是制作高级食品用活性炭的优质原料,还能作培养基生产食用菌等,应用范围广泛[1-3]。
1 郎溪县油茶资源与生产概况
油茶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已在郎溪县红黄壤土地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应用。20世纪70—80年代,郎溪县曾在社队林场中广泛推广油茶造林,建成油茶原料林基地逾1 000 hm2,成为全省油茶主产区之一,在低山、丘陵、“四旁”地区广泛栽植,势头良好。中间由于相继推广时兴檫木、杉木、外松、板栗、青梅、毛竹、雷竹、园林苗木等,曾毁去成片油茶林或残留部分低产林。2010年以来,油茶热门走俏,省市推广油茶良种丰产林项目,掀起新一轮油茶发展热。目前,成片低产残留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十字、毕桥、高井庙、新发等地,面积不大,只有47 hm2,单位面积产量低,年产值及效益差[4-8]。
郎溪县以丘陵冈地为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子适宜种植油茶。2010年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承担2 713 hm2油茶发展任务。近3年来全县新发展油茶人工林,建立成片良种基地1 380 hm2,主要以承包大户、家庭林场、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林下复合经营林等形式规模经营,重点在十字、飞里、凌笪、伍牙山林场等地。其中在十字镇重点依托康龙山茶油开发公司,规模化栽植油茶和油用牡丹,扬子生态绿化公司申报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项目建设规模66.67 hm2,优先发展油茶、水栀等高效经济林,推动城乡绿化与林业产业同步发展。坐落在郎溪县的宣城市最大规模山茶油生产企业——安徽亿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郎溪县亿宏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茶基地面积165 hm2,积极与周边油茶种植农户签约发展,注册“丽仁”牌野茶油商标,年加工油茶籽2 000 t以上,争取在“十二五”期内发展社员250户、油茶基地面积700 hm2。
目前,全县以普通油茶(C.oleifera A)为主要分布及栽培树种,现正大力推广适合皖南山区栽培的黄山1~5号、皖宁1~4号等最重要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资源。
2 油茶低产林改造与管护技术
油茶低产林是指其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林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2696工程”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结合郎溪县油茶生产经验与栽培实践,总結出一整套适合郎溪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低产林管护技术。
2.1 整形修剪
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需要进行修枝整形以改善植株生长条件,尽量保留作为结果枝主要来源的春梢和内膛结果枝,只将徒长枝、重叠交叉枝、病虫枝及长势较弱的枝条等疏去,在越冬休眠期(12月至翌年2月)及时剪去衰老干枯枝、病虫枝、寄生枝及荫蔽枝等,以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可使产量增长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在油茶挂果数年后,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再重新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剪除少量枝径2~4 cm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的结果能力,以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平衡生殖生长。在夏季(6—8月)要控制夏梢生长,促进结果母枝良好发育[9-10]。
2.2 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 cm上定干,第1年在20~30 cm处选留3~4个长势旺盛、位置合适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继续培养正副主枝,并培养侧枝群。对结果不良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进行劣株改造,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2.3 精细抚育管理
及时清理林地、中耕除草,清除杂灌和杂草等,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季干旱时及时灌水,将铲下的草皮或用杂草枯枝叶覆于树蔸周围地表,培蔸护坡保墒;冬季结合施肥进行带状、块状、扩穴或局部垦覆;合理间种绿肥或豆科植物,以耕代抚,促进树体养分积累;合理调整密度,保留900~1 650株/hm2;在冬季冷气流频繁的北风口营造防风林带,施足保暖越冬肥,有利于植株越冬。
2.4 加强成林管理
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隔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 cm,分年度对角轮换,注意保护粗根,避免过量伤根,促进土壤熟化,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扩大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将坡度陡的林地整成梯田状,或者开挖1.5 m宽竹节沟,以达到保水保肥的目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5 科学合理施肥
合理配比氮磷钾,一般N∶P2O5∶K2O=10∶6∶8,每年施速效肥总量1~2 kg/株、有机肥15~20 kg/株,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延长肥效,提高果实含油量。幼树期施肥以氮肥和农家土杂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季3次营养生长梢;盛果期在施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各种微量元素、尿素及生长调节剂。春梢萌发前薄施粪水或尿素,越冬休眠期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并注重病虫害预防,一般在4—7月喷洒杀菌剂,防治油茶烟煤病于夏季、冬季用0.3 °Bé的石硫合剂,秋季用1 °Bé石硫合剂;防治油茶软腐病和根腐病在春梢萌芽、抽发期用1%波尔多液、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防治炭疽病在6月底用1%的波尔多液加2%的茶枯水、50%多菌灵。对油茶绵蚧、蓝翅天牛、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籽象甲等虫害的防治,在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成虫期喷洒90%敌百虫1 000倍液、20%乐果乳剂500倍液、杀螟松、马拉松1 000倍液、敌敌畏1 500~2 000倍液等,或在成虫羽化期间进行人工捕杀,或放养天敌如中国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杂交蜂等进行防治。
3 参考文献
[1] 肖正东.安徽林木特色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 姚小华.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李书春.安徽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 陈兴福.毛竹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 程鹏.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7] 程鹏.现代林业理论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8] 余本付.安徽省乡土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9] 程鹏.油茶复合经营模式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14(1):35-38.
[10] 孙文斌. 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4(1):42-44.
关键词 油茶;资源概况;低产林;改造管护技术;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96-02
油茶作为一种经济林木,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油茶不仅经济价值较高,同时其生态功能强,且适生范围较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植物资源。油茶目前已经被列为健康型植物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且贮藏时间长,长期食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显著。与此同时,油茶在高级保健食品及护肤品领域也应用广泛,油茶果实榨油后产生的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残油等并可制成复合饲料,茶壳也是制作高级食品用活性炭的优质原料,还能作培养基生产食用菌等,应用范围广泛[1-3]。
1 郎溪县油茶资源与生产概况
油茶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已在郎溪县红黄壤土地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应用。20世纪70—80年代,郎溪县曾在社队林场中广泛推广油茶造林,建成油茶原料林基地逾1 000 hm2,成为全省油茶主产区之一,在低山、丘陵、“四旁”地区广泛栽植,势头良好。中间由于相继推广时兴檫木、杉木、外松、板栗、青梅、毛竹、雷竹、园林苗木等,曾毁去成片油茶林或残留部分低产林。2010年以来,油茶热门走俏,省市推广油茶良种丰产林项目,掀起新一轮油茶发展热。目前,成片低产残留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十字、毕桥、高井庙、新发等地,面积不大,只有47 hm2,单位面积产量低,年产值及效益差[4-8]。
郎溪县以丘陵冈地为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子适宜种植油茶。2010年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承担2 713 hm2油茶发展任务。近3年来全县新发展油茶人工林,建立成片良种基地1 380 hm2,主要以承包大户、家庭林场、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林下复合经营林等形式规模经营,重点在十字、飞里、凌笪、伍牙山林场等地。其中在十字镇重点依托康龙山茶油开发公司,规模化栽植油茶和油用牡丹,扬子生态绿化公司申报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项目建设规模66.67 hm2,优先发展油茶、水栀等高效经济林,推动城乡绿化与林业产业同步发展。坐落在郎溪县的宣城市最大规模山茶油生产企业——安徽亿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郎溪县亿宏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茶基地面积165 hm2,积极与周边油茶种植农户签约发展,注册“丽仁”牌野茶油商标,年加工油茶籽2 000 t以上,争取在“十二五”期内发展社员250户、油茶基地面积700 hm2。
目前,全县以普通油茶(C.oleifera A)为主要分布及栽培树种,现正大力推广适合皖南山区栽培的黄山1~5号、皖宁1~4号等最重要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资源。
2 油茶低产林改造与管护技术
油茶低产林是指其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林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2696工程”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结合郎溪县油茶生产经验与栽培实践,总結出一整套适合郎溪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低产林管护技术。
2.1 整形修剪
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需要进行修枝整形以改善植株生长条件,尽量保留作为结果枝主要来源的春梢和内膛结果枝,只将徒长枝、重叠交叉枝、病虫枝及长势较弱的枝条等疏去,在越冬休眠期(12月至翌年2月)及时剪去衰老干枯枝、病虫枝、寄生枝及荫蔽枝等,以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可使产量增长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在油茶挂果数年后,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再重新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剪除少量枝径2~4 cm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的结果能力,以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平衡生殖生长。在夏季(6—8月)要控制夏梢生长,促进结果母枝良好发育[9-10]。
2.2 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 cm上定干,第1年在20~30 cm处选留3~4个长势旺盛、位置合适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继续培养正副主枝,并培养侧枝群。对结果不良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进行劣株改造,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丰产树型,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2.3 精细抚育管理
及时清理林地、中耕除草,清除杂灌和杂草等,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季干旱时及时灌水,将铲下的草皮或用杂草枯枝叶覆于树蔸周围地表,培蔸护坡保墒;冬季结合施肥进行带状、块状、扩穴或局部垦覆;合理间种绿肥或豆科植物,以耕代抚,促进树体养分积累;合理调整密度,保留900~1 650株/hm2;在冬季冷气流频繁的北风口营造防风林带,施足保暖越冬肥,有利于植株越冬。
2.4 加强成林管理
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隔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 cm,分年度对角轮换,注意保护粗根,避免过量伤根,促进土壤熟化,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扩大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将坡度陡的林地整成梯田状,或者开挖1.5 m宽竹节沟,以达到保水保肥的目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5 科学合理施肥
合理配比氮磷钾,一般N∶P2O5∶K2O=10∶6∶8,每年施速效肥总量1~2 kg/株、有机肥15~20 kg/株,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延长肥效,提高果实含油量。幼树期施肥以氮肥和农家土杂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季3次营养生长梢;盛果期在施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各种微量元素、尿素及生长调节剂。春梢萌发前薄施粪水或尿素,越冬休眠期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并注重病虫害预防,一般在4—7月喷洒杀菌剂,防治油茶烟煤病于夏季、冬季用0.3 °Bé的石硫合剂,秋季用1 °Bé石硫合剂;防治油茶软腐病和根腐病在春梢萌芽、抽发期用1%波尔多液、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防治炭疽病在6月底用1%的波尔多液加2%的茶枯水、50%多菌灵。对油茶绵蚧、蓝翅天牛、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籽象甲等虫害的防治,在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成虫期喷洒90%敌百虫1 000倍液、20%乐果乳剂500倍液、杀螟松、马拉松1 000倍液、敌敌畏1 500~2 000倍液等,或在成虫羽化期间进行人工捕杀,或放养天敌如中国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杂交蜂等进行防治。
3 参考文献
[1] 肖正东.安徽林木特色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 姚小华.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李书春.安徽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 陈兴福.毛竹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 程鹏.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7] 程鹏.现代林业理论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8] 余本付.安徽省乡土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9] 程鹏.油茶复合经营模式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14(1):35-38.
[10] 孙文斌. 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4(1):42-44.